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圖解電子書圖書館



前言:
這議題已很久了,早在大學時學校就在推廣。十多年過去了,來看看到底有什麼進展。

隨記:
P.10 電子書起源:古騰堡計劃(Project Gutenberg,簡稱PG),它將公共版權的書籍一字一字輸入電腦進行數位化。
P.12 電子書優點:1.輕巧,大容量。2.不變質。3.節能減碳。4.內容多元。5.方便檢索。6.出版快速。7.無庫存壓力。8.更新速度快。9個人化設定。10.網路下載。
P.14 電子書缺點:1.無法註記。2.易複製。3.閱讀器容易引起眼睛疲勞。4.大尺寸書無法展開。
P.50 電子書格式不統一,有TXT,PDF,HTML,CEB(Chinese E-paper Basic),…等。
P.56 圖書館的服務太過便利,以至於讀勢幾乎無須付出任何成本就可取得資料,對出版者很傷,也讓出版社傾向以「公播版」訂價方式銷售(約貴3~5倍)
P.57 電子書借出管制法:可借閱授權數量。
P.62 google圖書已有700萬公版圖書可全文閱覽。
P.77 個人自製電子書已非難事,關鍵字:ePub,Calibre。
P.78 正式版通常是指具有ISBN(國際標準書號),有許多出版社都提供BOD服務,像Lulu是知名的BOD公司。
P.126 書摘書評:BooklistChoiceBooksShelfariGoodreadsGoogleBook菁英網路讀書會博客思愛.閱讀豆瓣

心得感想:
看來書本無紙化是未來必定會走到的目標,只是目前問題主要有兩個,閱讀器還是不行,平版電腦還是達不到比實體書更佳的替代性,無法展開、無法筆記,最糟的閱讀時的不舒服感。另一個是出版商一定是抵抗到底,因為看到音樂產業…,但很明顯擋的了一時擋不了多久。等大眾建立習慣和利益問題解決,電子書應該會呈現爆發式的成長。
看來我得先改進我部份買書的習慣,開始練習運用數位圖書,看能否創造更佳的學習效果。另外有機會我該再回學校進修,從這個十年前就在學校推廣的東西來看,雖然現在還是沒大放異彩,但似乎只有學校能取得最新的未來科技雛型資訊。像當初學的C#出社會還很少人用,但現在市占率也逐漸上升。而當時主流Java在這十年間漸漸被取代了,失去霸主的地位了。


快思慢想



前言:
這本書在圖書館拿了又放回去來回三次了吧。這次鐵了心要讀完。一直不想讀的原因是聽說翻譯的極差(洪蘭),但原文聽說非常棒,只好取折衷方法,採用關鍵字速度法,每行抓關鍵字聯結解意。如果感興趣才詳讀該段。

隨記:
P.39 兩個系統
系統一:是自動化的運作,非常快,不費力氣,即使要費力也很少,它不受自主控制。
系統二:則動用到注意力去費力的心智活動,包括複雜的記算。
P.55 瞳孔是心智工作的反應。→運用系統二時瞳孔會放大
P.61 最耗腦力的慢思考形式,就是那些催促你快快思考的形式
P.64 我可以一邊散步一邊想事情,但無法一邊散步一邊做需要大量短期記憶負荷的作業(像多位數乘法)。→短期記憶!原來我一直搞不懂我的弱項到底是什麼,原來是短期記憶力。終於明確定義出問題了,接下來要去找增加短期記憶的方法
P.93 如何寫出具說服力的訊息,你應該先想辦法把易讀性增至最大,運用字體放大、押韻、基本單字等。
P.93 真相錯覺(truth illusions)。→在真理下夾雜歪理。像認真的女人最美(a),台新銀行玫瑰卡(b)。這廣告運用的就是真相錯覺,女生一定認同(a),所以系統一會直接認同(b)。
P.101 使心情變好,然後做測試,可使正確率提高一倍。→很明顯緊張和給自己壓力,是有害思考的。這也解答了我,一個長久的疑問,為何窮人總是出現行為愚蠢的機率偏高,因為在飢寒交加下無從思考。所以把金錢投入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必要的,電視上說巴菲特很省,我推估也是假象。他生活品質一定很好,只是不華麗。
P.119 第一印象產生感覺會影響你對事物的解讀。→我就是例子,洪蘭在網路被罵翻了,這是我對洪蘭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讀此書時已有初步定見,翻的差。但目前讀到這覺得還沒到達劣的程度。
P.126 判斷與選擇中的各種偏見
          1.太過自信:使用思考一作反應,而沒思考。
          2.框架效應:以經驗/專業類推所有事物,以偏概全。
          3.忽略基率:基準線的不平等和機率的忽略。
P.140 用一個問題去代替一個問題,是解決困難問題的好策略→像579*93=?,如果用579*100就能立即抓到大概數字,很多問題需要的不是精準答案,而是相對程度。
P.156 小數原則→在說明小樣本容易出現極端值的偏狹定論。
P.170 錨點→像在便利商店紅酒訂價1000元,如果看到800元就覺買到賺到,事實上可能只值300元,或根本不需要這商品。
P.238 迴歸到平均值。→這裡存有一個迷思,例如射飛鏢,前幾回可能射的極差,但到後來就射的比較好,有些是經驗累積,第一次與第N次的機率是不同的。
P.264 「希特勒愛狗和小孩」這句話會使你震驚,不論你聽過多少次,因為它違反了月暈效應。
P.269 後果偏見→事後大腦會強化早就猜到結果的感覺,後見之明。
P.274 任何一個興盛衰亡的故事都會打動讀者的心,因為它提供了一個人類心智所需的東西:一個簡單的成功或失敗的信念,使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原因。忽略運氣的決定性力量及不可避免的迴歸效應。這些故事產生並且維持了錯覺,酪關於了解、傳授教訓的錯覺,其實這些教訓沒有什麼持久的價值,只是讀者很熱切想要去相信罷了。→這段話解釋了我對佐克伯成功的疑問。
P.277 系統一的設定是只要一點證據就快速下結論。
P.282 漫步華爾街馬基爾的理論是股票價格是一個公司多少的所有資訊,以及對這家公司未來最好的預測。→終於作者提到我看過的書了,但我不記得馬基爾理論是這個呀!明明記得馬基爾是隨機漫步+買進好公司放著。看來我得對作者在非本業部份存疑,他在解說統計上也出現類似的問題,用部分統計學理論在解析統計學存在的謬誤。
P.289 泰特拉克訪問284以評論時事或經濟趨勢為生的人,在蒐集8萬個預測後。結果是慘不忍睹。若這些專家直接將三個可能結果的機率均分,結果都會比他們預測要來得好。(這段話在鬼打牆嗎?看不懂)。換句話說,這些花時間研究某個題目,藉此維生的人,他們的預測能力比手擲飛鏢的猴子表現還差。即使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這些專家也沒有比非專家表現好到那去。→這也就解釋為何我隨機漫步操作系統能賺錢的理由了,這世界太大,根本無法預測,連專家也只是以管窺天。那問題來了,我的因果推論法還要再嘗試嗎?唉,真是解了一困惑,又跑出更大的困惑。
P.297 為了要達到最大預測正確度,最後的決定應該留給公式去做。→專家會有情緒反應,天涼心情好,判斷可能會偏向高分,天熱心情差就容易把評分打偏低。但這點與線性迴歸謬誤(P.238)衝突?心理學吐糟統計學,最後又拿石頭咂自己的腳。
P.316 真正的專家知道他們知識的上限。→辨識的方法,問對方根據什麼在判斷。假的專家只憑自信的感覺。
P.316 假如你不能相信主觀判斷,我們如何評估主觀判斷的效度?答案來自兩個習得技術的基本條件:1.一個很規則,可以被預測的環境。2.一個從長久的練習中,習得這些規律的機會。→我記錄這段話是想證明,洪蘭你在翻譯什麼鬼呀!整個鬼打牆。這段話意思是說什麼情況下可相信直覺判斷,1.有規律性。2.這事處理上百次,用屁股想都知道未來發展為何。厲害能把白話文翻成火星文,洪蘭不是網友故意損你,連我都看到整個毛起來了。
P.361 理論導致盲點:一旦你接受了一個理論,並且在你的思考上做為一個工具去使用它,你就沒辦法注意到它的缺點了。
P.388 窮人的想法與商人一樣,但內在的動力卻不一樣。他們不像商人,窮人不是對得到和放棄中的差異沒有感覺,他們的問題是他們所有的選擇都是損失。→最後一句話好露骨。
P.392 人類的腦和其他動物腦有一個特別的機制,對壞消息特別敏感。→威脅與美食,人對威脅會產生較強的感覺和優先性。
P.468 只有在兩個案子放在一起用廣框去比較時才會看到不公平或不合理的地方。→這方法不錯耶,殺人犯與詐欺,分開討論的話,都該槍斃,但兩者一起比較,就明顯發現無法對詐欺使用極刑。因為是詐欺很該死,但殺人者更該死。
P.496 偏好和決策是被記憶塑造的,而記憶可能出錯。
P.537 原則上,阻擋源自系統一的錯誤其實很簡單:了解你正在認知地雷區,慢下來,請系統二來增強你的選擇。→當快速決定時,內心如果發出一絲絲的不舒服感,這時要暫緩決定,把那感覺背後的原因找出來檢視,可能是經驗錯覺,也有可能是個重要訊息。

心得感想:
讀這本書才發現大部份人真的懶的思考,也不是說懶而是什麼事都靠系統一,而不動用系統二。
難怪這本書原文賣的好,這本書是思考的基礎書,作者把思者上會產生謬誤整理出來,再逐一用大量案例解釋,但別花時間在中譯本,如果沒接觸過相關知識的,根本在看天書。
這本書讀到後面應該很容易上火。在最後總結時,作者用心引導我進入品書的升華的感覺,突然洪蘭冷不防插了火星文,吼~算了…,以後拒看洪蘭翻的。
而本書最妙的其實不必讀那麼多,作者在附錄濃縮了精華…。難道作者想表示,認真讀書的謬論嗎?思考捷徑是要先看目錄,別一股熱血的猛啃576頁的書!@#$%^
這本書內容怎麼似曾相識,原來之前讀的有些概念與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這本書一樣,而行為的藝術翻的好太多了,讀行為的藝術是種享受,讀快思慢想是種受難。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大賣空



前言:
這本書我太常看到了,而書名取的真不錯,玩股票的聽了都會熱血起來,最後還真的忍不住的拿起來看看。

隨記:
隨意翻閱

心得感想:
讀到97頁後我就停住了不再看了。
這本書是在說次級房貸爆掉的故事,但感覺就是不對味似的。這本書是小說體寫的,我大腦的警報器響起…如果內容不是邏輯推論,而是戲劇表演那我不能讀這本書。這對讓我原本建構的金融概念,會摻雜到假的論點而不自知…
看來我跟金融小說可能合不來,每回讀類似的作品我都很不舒服,像之前讀到華爾街之狼也是這種感覺,讀不下去,大腦警報器一直叫,叫我停止閱讀…,但魔球(同此書作者)就讀的很開心,或許魔球說的是棒球統計,而不是金融的關係吧。
沒有在股市玩過的人,對投機世界充滿了憧景。但身在裡面的我倒是覺得跟捕魚的漁夫感覺一樣,耐心等魚群出現的時機然後下網,或許有時是徒勞無功還賠掉資金,但只要一次抓到大魚群就能豐收,這一點都不浪漫也不傳奇,還蠻辛苦的。另漁夫不會看到氣象報導有強颱還出海,但小說裡的人通常只會在強颱時出海捕漁…這是不正常的。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專業投機原理Ⅱ



前言:
當看過專業投機原理Ⅰ,就會忍不住想把此書讀完。本書很多部分與上一本重複,還有一堆資料都是以美股作統計分析。如果有操作美股會比較有幫助。去掉這些本書大概剩下三分之一,但還是很有閱讀價值。

隨記:
P.7 本書著重市場分析與預測的詳細研究工具。
P.7 所有市場都具有一項共同的特性:它們不斷地改變
P.? 你需要發展出一套交易與投資的哲學。所謂「哲學」,是你對人生與世界深信不疑的一套特定見解。
P.8 三個指導原則:1.市場走勢是基本經濟力量運作的結果。2.過去事件可以反映未來的事件。3.反向思考
P.9 本書主題是以歷史事件預測未來;重點是以歷史事實探索所有理論與事件的根本真理。
P.11 基本原則:1.資本的保障。2.一致性的獲利能力。3.追求卓越的報酬。
P.11 不幸地,合理的預測未必更是正確的預測,也未必會帶來獲利。→最多是讓你居有利的地位。
P.11 基本上經濟活動是一種生產與交易的程序。生產–將天然資源運用於人類的需求與消費–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交易–自由交換剩餘物品(儲蓄)–是經濟擴張與成長的必要條件。
P.12 基本分析可以告訴你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卻不能告訴你何時將會發生。
P.14 交易是一份艱辛的工作–我所知最艱辛的工作。辛勤工作的人有成功的資格,全然沒有感覺歉意的必要。→用錢賺錢本身就逆人性,必須克服才能建立好的哲學架構。
P.4 資本保障的原則蘊含著一項意義,在投資任何潛在市場活動以前,風險應該是主要考量。
P.9 追求卓越的報酬是以較積極的態度來處理風險,但僅以部份利潤為之,絕不動用最初的交易資本。→保本的精闢說明。你可以追求風險,但最基本守則別動到本金,只拿少部分獲利去冒險。
P.13 索羅斯:經濟歷史是由一幕幕的插曲構成,它們都是奠基於謬誤與謊言,而不是真理。
這代表賺大錢的途徑。我們僅需要辨識前為錯誤的趨勢,順勢操作,並在它被拆穿以前及時脫身。→這論點真妙,知道對與錯已不簡單,還順道吃錯誤一口豆腐。強中自有強中手,大師與高手差的就這一點點的差距,但長遠下來就是複利效果的天壤之別。
P.14 市場走勢是根本經濟力量運作的結果,後者受到政治體系當時的狀況主導,這又受到政客活動的影響。
P.14 市場參與者的多數心理狀態,將決定價格走勢的方向,以及發生變動的時間。
P.28 價值究竟為何,唯有市場說了才算數。
P.28 許多錯誤與誤解都源自於不能體會價值的主觀性質。
P.29 利潤並不是來自交易,而是存在於市場認定之剩餘生產的經濟價值。→作者要表達,交易不是一賺一賠,而是把沒價值的轉到有需求的過程。像可可豆產地不值錢,但到了大都市就如金幣一般。
P.34 以擴張信用帶來的經濟繁榮,絕對無法避免最後的崩解。
P.35 貨幣與信用並不是基本的要素,它們是經濟學,根本原則的衍生物。
P.41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當貨幣供給發生變化時,唯一可以確定的後果是財富重新分配;某些人變得更富有,某些人變的更貧窮。→重點是「更」,而不是富貧變的更均衡。
P.44 利率不是儲蓄的誘因,也不是目前消費所獲得報酬或補償。它是目前產品與未來產品之間價值溝通的比率。→利率直接影響借錢的成本。
P.50 信用擴張造成的經濟擴張,其幅度與期間受到一項因素的限制,那便是基源於利率。→不用付利息的錢,怎麼借都划算。
P.52 經濟衰退是經濟繁榮必然的後果,因信用擴張、資源配置錯誤,貨幣關係發生變化,利率遭到扭曲,市場心理結構混亂。經濟衰退是一段必要的休養期間。
P.52 一般來說,經濟衰退期,老百姓會要求政府「做些什麼」來把經濟拉出泥沼。然而,政府實際上並沒有能力改變經濟現實。→原本就不存在的繁榮,當然要消失,如果要維持就是再給市場便宜的資金去維持,但結果是越陷越深。讓我想到QE的後果,應該很精彩,該衰退沒衰退,一個病人不給他休息,還拼命的打瑪啡+興奮劑。
P.53 作者認為經濟循環的根源是政府試圖透過信用擴張而降低市場毛利率。
P.54 唯有生產創造的資本儲蓄增加時,才能形成新財富的累積。信用無法創造新財富。
P.62 奢侈稅最終是讓該產業的瓦解,員工失業。→這就是全球化的結果,需求不變,但供給移到他國。
P.122 GNP波動與股票指數的價格波動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統計關係。
P.123 統計的研究類似於淘金,但成功率稍高一些。有時會有重大發現,有時卻是空忙一場。然而,即使沒有明確的結論,你也必定有所收獲。
P.149 戰爭結束後,投資者已習慣大型災難,而經濟衰退相對上並不嚴重。→這種比較級效應記起來,下次大災難後,要再大跌就相對困難,因為大家都麻痺了。
P.149 戰爭的後果非常不明朗時,股票市場通常會出現空頭態勢。稍後戰爭相關的產業將開始趨於繁榮,於是股票市場將展開一段新多頭市場。戰爭結束,所有相關戰爭的經濟活動都會停頓。然而因為大多數戰爭都透過信用擴張(通貨膨脹)來融通,而貨幣性的繁榮會持續發展。所以,經濟活動雖然下滑,但類似如股票投資之類的投機活動仍然相當旺盛。
P.170 市場平均壽命的歷史分配,雖然不是萬無一失的風險衡量方法,卻是掌握勝算的根本基礎。
P.171 每個市場都有各自的幅度與時間的機率分配架構,你唯有利用歷史資料來分析,才能瞭解這些架構。
P.174 絕不建議僅根據技術分析來交易。→作者一直提醒此點。
P.180 1-2-3法則(道氏簡化版)
   1.趨勢線必須被突破
   2.不再創新高
   3.穿越頸線
   心得:我翻日線翻半天找不到,最後週線(1994年)才找到比較好的例子,可見此法已太多人使用了,失真度變的很嚴重。

P.183 2B法則:在上升趨勢中如果價格已經穿越先前的高價而未能持續挺升,稍後又跌破前的高點,則趨勢很可能發生反轉。

P.198 四天法則:在中期走勢中,市場在高點或低點以連續四天下跌或上漲的走勢而是呈現反轉時,趨勢很可能發生變化。

P.201 四天輔助法則:中期走勢發展至相當程度後,如果出現順勢的四天(或以上)排列,隨後出現的第一天逆趨勢行情經常代表趨勢變動的頭部或底部。

P.204 Alexander Elder博士著的Trading for a Living。→沒中文版,要不要寫信給寰宇呢!?
[更新2014年3月15日:中文版為操作生涯不是夢]
P.208 缺口法則:趨勢線的上方或下方出現缺口時,反映重大變化(消息面或基本面),並顯示趨勢可能發生變動。

P.212 最困難的一件事是賞你「挨耳光」之後建立反向部位。出現二個2B的買進訊號,作者建議加碼一倍。
P.239 買賣選擇權是金融業內風險最高的遊戲。你不僅必須精確地判斷價格走勢,你還必須掌握完美的時效。
P.242 交易選擇權時,你永遠必須記住一個關鍵性問題:市場會在那一段期間,出現多大的走勢?→選擇權適用於大波動時期,而現貨在盤整時表現佳,不怕磨。
P.245 任何一個選擇權部位,規模絕不超過風險資本10%,一般來說我投入的資金在1~3%之間。
P.245 選擇權風險:報酬比率限制1:5。
P.247 作者並不建議各位專注於選擇權交易,而忽略其他金融交易工具。在市場轉折點附近,尤其是當時的價格波動相當劇烈的話,選擇權最能增加獲利,並降低風險。理由在於財務槓桿效果。
P.269 選擇權重點:
      1.偏高的權利金代表消息面非常敏感。
      2.任何一個選擇權部位的規模,絕不可以超過風險資本的3%。
      3.永遠必須瞭解交易的勝算與風險/報酬比率。
      4.不可採用一般的模型。
      5.銷售選擇權的獲利頻率高,但長期而言,你通常會發生虧損。
      6.建立的交易策略應該侷限風險,而風險報酬比率至少要1:3,最好是1:5。
P.273 股票交易者年鑑(Stock Trader's Almanac)→作者推薦讀物。
P.274 (當沖)交易的關鍵在預先知道應該發生的情況,如果情況未如預期發展,必須立即根據事實調整。
P.274 你的預測必須根據下列的考量來進行
      1.長期、中期與短期趨勢的知識。
      2.對當天經濟新聞的瞭解與感覺。
      3.季節性的知識(瞭解每年這時候的特殊現象)。
      4.掌握技術性的因素,例如:選擇權的到期,電腦程式交易的動向,圖形排列,機構基金經理人的動作(例:每季結束時的美化帳面),盈餘報告,共同基金的資金流入與流出。)
      5.瞭解近期內的政治動向
      6.瞭解Fed的政策,以及其干預市場的態度與動作。
      7.瞭解世界局勢並閱讀相關報導。
      8.健全的心智態度,不要承受外來壓力。
      9.良好的生理狀況–健康、清醒、機警。
      10.專注、留意觀察,態度機警,專心思考所有市場,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
P.282 短期趨勢:數天,最多不超過14天。
P.284 短線買進與賣出訊號

P.322 你必須相信,你的生命並不積欠社會什麼,他人的生命也不積欠你什麼。
P.322 1913年以來已經演變為一種混合的社會體制,整個潮流正緩慢而明確的摧毀資本主義,而成為法西斯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混合體,並成為一個福利國家。→原來美國並不是純資本主義國家…大家都偏向中間靠攏中。大陸資本化,美國共產化。


心得感想:
看這本書要把以前的操作邏輯先淨空,這概念以前沒執行,因為我是計量學派的,但我走到現在感到計量學有很大的瓶頸。如果要再成長,我得忘掉我的強項,重新學習因果(推論)派,也就是作者的強項,或許能力開始有餘,該啟動因果法的研究了,如果順利,5~10年後這是獲利倍增的關鍵技能。
預測政治當選者真正意圖是第一步,然後才有可能精準預測影響。而我突然有感,當初選前馬英九表現的絕無倫比,一切事情處置可圈可點,我只感到台灣有希望,但完全沒想到上台後變了一個似,明顯的護財團,尤其是eTag事件很明顯他是主要護手。如果能早知道馬英九當選後的意圖,我就能合理評估買進遠傳(遠通的母公司),天呀!我還差的遠呢!!我該從何著手呢!?要從那取得有價值的資訊管道…。電視似乎是最爛的選項,沒深度也沒內容。雜誌和報紙?←待思考,未完。唯一能先定義出來的是,要能發酵的資訊(半年以上),而非即時性的(近日發生)。
作者在第四章說國家課稅是劫富濟貧的概念,但怎麼想都覺得怎麼跟台灣課稅差那麼多,台灣怎麼看都是劫貧助富。如此台灣稅制真的病入膏肓,美國立意已錯的嚴重,而台灣還加惡。目前政府被財團綁死了,所以我覺得無能的政府能做的只有改善教育,把正確的知識教下一代,只有民智開了,才能對導正目前的局面,但看看國教改成這樣,偏向民粹化,還母語教育,幹。想到不教有用的知識,只教民粹,根本是動搖國本。這些政客心都是黑的,連下一代都不肯放過。
公債報酬率決定市場資金,因無風險又免稅。如果一般企業稅後淨利不到15%,根本沒有投資金行想投資(P.67)
本書談了太多美國國內的制度和時事的問題,是本書可惜之處,因為我用不到…
讀本書我有新一層的認識,要把一本書讀的好,別太聚精會神,而要用絕對放鬆的心情待之。這本書一開始抱著崇拜的心態在讀,讀的很辛苦,到後面突然一個靈感,隨性一點吧。結果吸收的品質比較好,因為大腦才有空思考
作者的交易生涯便是由選擇權開始,1968年1月。但後期只放10%資金在此。可見資金水位變大後,就不適合主力放在操作此高風險的商品。
作者每天都有寫交易日誌,而且早上在5點30分前就分析完新聞,並擬定大盤走勢預測與對應策略。
當政治人物說我們願意第一個上前線時,那狗養的政客說的「我們」是指「你們」,不包括牠(P.315)。
本書沒有第一集寫的好,算是補充和更新教材,前半部都導引第一部作品內容,更新部份在後半部,對選擇權、當沖作補充,而也發現作者對此改採統計學為主,可見短期操作不適用因果推論法的。在時限+高摃捍,統計量化操作反到比因果推論操作實用。

紫牛



前言:
此書剛出時,還真的沒想翻的意念。但當一直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最終還是忍不住想知道紫牛是什麼…

隨記:
P.23 停止廣告,開始創新吧!
P.37 創意病很難在已經獲得滿足的市場,燃起火花。→像衛生紙,其實廣告效益低,因為太多相同商品可選擇。
P.44 不論哪一種形式的媒體,只要會打擾消費者,都會造成他們停止注意你的商品。→說的好,尤其是劇情到最高點,進廣告。
P.64 在還居於市場領先地位時,要把握該得的利潤,把獲利投入創新。→而非行銷。
P.68 沒有館會急著去使用你的產品,大多消費者都滿足現況。唯一的機會就是把東西賣給那些喜歡改變,喜歡嘗新的人。→在年輕時特別喜歡嘗新,但到一定年齡後,就懶的嘗新,因為已存在東西已夠應付所需。
P.105 最安全的作法,就是最危險的作法。→跟著大家做同樣的事是危險的。
P.119 管理階層並不忙著嘗試找出如何創造更好的晶片,相反的,他們努力創造更好的使用者經驗。→創新的定義比相像中的廣義,不單指商品推陳出新。
P.135 卓越非凡的相反詞–非常好。→代表沒有改善空間。
P.149 幾乎沒有例外,妥協比什麼都不做還糟糕。→我中意這句話的意含,一妥協就不會達到原本的目的,說不定還變成最不想得到的結果。


心得感想:
紫牛的由來是對行銷5P的反諷,而刻意創造一個P開頭的字…Purple Cow。主要的概念是縮小打擊,對特定族群行銷。而且是用創新產品,讓這群人使用後幫你傳播,衍生出客戶自主式行銷法。
創新產品或服務而且是人們目前缺乏的東西,才值得行銷,因為人們還不知有此產品/服務。市面上很多同類產品就沒有吸引力,也就沒有行銷的必要。
行銷的精髓是拋磗引玉的概念,想辦法讓一小群人愛上產品,然後讓他們口耳相傳。
終於知道紫牛是什麼了,但也在想對我似乎沒用處…,算了別太勢利。

迪士尼的感動魔法



前言:
封面設計的不錯,讓人有拿起來閱讀的慾望。

隨記:
P.40 意想不到的感動會「口耳相傳」。感動的人會在第一年分享給5個人,以此類推五年後有3125人知道此事。
P.49 全心待客,就是將心比心。→而非只是用服務的程度。體會對方的心意,站在對方的立場,多方為其設想的心意與精神。
P.52 全心待客無法用規範來規定。→迪士尼沒有與客戶應對標準程序的原因。
P.60 如果不努力付出,就算符合對方所需,也稱不上是全心待客。→台灣服務的極限就是成本考量。例如外面下雨,「全心待客」會付出免費傘給予使用者驚奇的感受,而「服務好」只會到門口,淋濕不在服務範圍。
P.82 信賴會建立「人脈網路」。→免費的忠實粉絲團。
P.101 不認為自己「做不到」,而是思考「我能做什麼」。→給顧客一種積極動能的感觀。
P.128 行動方針:1.安全。2.禮儀。3.秀場。4.效率,其中秀場是指表演,這部份要維持很高的水準。
P.143 基本禮節:1.親切笑容。2.開朗問候。3.眼神交會。→嗯,我沒一項做到,好在自知之明,不走面對客群的工作。
P.151 讓演員對自家商品「引以為傲」。
P.158 讓職場充滿歡笑。
P.174 不用裝腔作勢,把自己最自然的一面顯現出來,便能博得客人的好感。→在自然表現的前題是前置的身心狀況處於正向的境界。
P.? 迪士尼演員不會說「歡迎光臨」,而是,早安、你好,晚安等需要回應的開頭。
P.187 即使是裝出來的笑容,也蘊藏無美的美好。
P.189 用鏡子看看自己不笑的模樣。→其實我不喜歡照鏡子,因為越看越自戀的困擾。尤其面無表情時更是一絕。笑起來感覺有種不協調的詭異。
P.196 迪士尼禁語是「不知道」、「辦不到」。→而是想辦法弄出替代方案。
P.203 用「表情」說話,配合話語的肢體語言。

心得感想:
迪士尼的核心方式就是引起人自發性的動力,先讓員工愛自己的工作,接著客戶感受到員工的貼心,而客戶主動推薦朋友到此觀光。
看來有機會要去迪士尼樂園玩看看,體驗這感動魔法是怎麼樣的感受。
先記著,列入遊行計劃選項。


大賺3倍的操盤秘笈:五弦劍法



前言:
圖書館在歸還書架上看到此書,放在雪山飛狐旁。心想這肯定是武林絕學。拿來看看…

隨記:
P.49 窮人是無知,或是不斷地在學習新東西,而不去改變自己。→我也蠻擔心學太多,但完全沒實際運用的困擾。我看了那麼多大師之作,但我還是無法把現貨操作實體化。
P.1~P100 使用者告白文。
P.100~P.140 武俠小說故事。
P.141 一弦劍:(抓住大盤時機)掌握盤向,弦定方向。
P.146 二弦劍:(選出強勢類股)類股輪迴,劍鎖龍族。
P.150 三弦劍:(選出飆股)盤龍雙護,情定飆股。
P.152 四弦劍:(最佳進場時機)美俏飆動,劍出良機。
P.154 五弦劍:(正確操作[順勢])手無劍具,心法四律。

心得感想:
說實在的邊打字,手邊抖。覺得是思維突衝糾結在一起,大腦無法對手指下達明確指令似的,武俠配操盤…這混搭味很怪。
書中有一個綠色黃金線找不到是什麼指標,文意類似買氣程度指標,會領先盤勢先行反轉。
這本書的出版日很讓我驚訝2009年?怎麼這時代還有武俠派的在股市打滾!?
說穿五弦劍法就從宏觀看到各股的策略,最後等待最佳時機出手,跟小說故事一樣,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比較特別的是花了100頁的舖陳,是減肥廣告經典模式,認真看的胖子一定會心動,因為太神奇了傑克。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世界真正首富:羅特希爾德家族



前言:
在看完貨幣戰爭2,我對羅斯柴爾德更加的感興趣。但圖書館有關的書還真是少…在想連台北市都這樣書籍匱乏,其他城市不就更慘。難道這就是愚民政策的表現嗎?人民知道的越少,對政府越有利…。窮人唯有靠知識才能扭轉局勢,但政府不樂意幫助想力爭上游的那群,反倒是去貼花博這類的事,還我釣竿!!!

隨記:

P.52 謹慎的納坦暗中找了一流的船舶專家,研究鐵達尼號的結構,結論是:鐵達尼號的製造工藝過於追求領先,存在一些讓人不放心的安全隱憂。→我一直以為羅斯柴爾德致富的原理是賭高風險,但實際上他們事前的研究細膩,把高風險的事解開,從中找到低風險高報酬的投機機會。
P.53 不做看不懂的買賣,退出全球黃金定價系統。
P.73 羅家百年以來最顛撲不破的真理就是兩邊下注,永遠與勝利者站在一起。
P.104 當革命之火一被點燃,他們立即拋空手中的持有的所有公債,當其他人得到消息,競相拋售時,五兄弟又回頭不動聲色的回補空頭;等到菲利普被擁立為王,大家得知和平的消息後,幾天前大跌的公債迅速飆升。→關鍵點是資訊取得先後,而不是個人能力。如果我要作大事,資訊網要建起來。如何建?先記著,需要點方法建立此資訊收集系統,而之前需要錢…
P.111 1852年皮黑苛兄弟的動產信用銀行開張。詹姆斯表現得出奇冷靜。他認為,像這種以「名人效應」和大眾投機為基礎的銀行是靠不住的,其償付能力令人懷疑。→散沙聚起來力量大,但只要有破洞漏的比什麼都快。
P.124 攀附權貴首要打通「握有鑰匙的人」。→就是主權者旁邊的親信要先建好關係,才能影響主權者。
P.154 利用票期時間差,機伶鑽縫投資。→納坦當時也缺錢愁,但他想到小利誘威廉,使有錢者把錢拿出來。其中妙在納坦不是跟威廉王族借錢,而是用幫助他投資公債名義跟他說項。然後利用時間差,把錢拿去做週轉率和報酬率更高的走私生意。這種無中生有的方法我得再著墨,因為我現在遇到的問題一樣是缺錢。
P.156 不計代價買下蘇伊士運河。→又是時間差代表作。羅家有決策上優勢,英國政府有行政上的反應遲頓特性。這之間就存在無風險報酬。
P.176 拉菲酒莊(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有機會要品嘗十年紅酒。
P.213 時至今日,超級富豪們早已嚴密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體。→對任何新聞大事都要持批判的態度看待,背後一定別用意圖,新聞都是為富人修飾後的文字。最簡單的方式是看事件對公債的影響,羅氏非常喜歡公債。所以持有量一定很高,只要撼動到公債價格變動的一定會介入媒體報導。
P.216 到了二十世紀初期,這種跨國合夥同盟體系終於走到了盡頭,由納坦、詹姆斯、所羅門建立的倫敦、巴黎、維也納羅紙銀行,變成了完全獨立的實體。→他們分家了!!

心得感想:
為什麼有錢後行為變的很奇特,他們第四代(所羅門之子安塞姆)開始熱衷追求古董收藏。錢多到沒地方花時,人就變的很異常。
終於找到古董收藏品為什麼會貴的原因了,因為羅氏喜好關係。所以我絕不該切入古董領域,因為已有人占住先機並把持住極品商品,能在市場上流通的只剩下次級高價品。同理鑽石也是,如果我去收藏鑽石就是件蠢事,因為鑽石早被羅氏控制了。對於這類沒用處的商品,我要避免切入。因為無利可圖。如果要切入,也要從當代新生代作品切入。這才是低成本高報酬的策略,以前的作品都太貴了,反正這類商品價值都是百年後才會顯示。
看到羅氏如何的控制國際局勢深感厭惡,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只有羅氏能把錢用的那麼有效率,跟政府相比真是好太多了。如果說為什麼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世界進步如此之快,我隱約感覺羅氏是對社會有益的,他們增快了社會進步的速度和文藝的深度。他們發掘人才,在各個領域,只因感到興趣,紅酒、音樂、藝術品。反觀亞洲生不出貝多芬,就是有亞洲有錢人在乎的不是文藝,所以文藝無從萌芽出極品。音樂只存在窮人這邊發展,結果發展不出什麼內容,周杰倫…我真的覺得那不是音樂、不是藝術。
看到後面真發現羅氏也從媒體那學會造神運動,把一些藝術名人,再拱上天。讓自己收藏作品更貴十階…。
總結來看,不管羅氏做什麼怪異的事,其背後都藏著『有利可圖』四個大字。
我發現希特勒跟羅氏一定有很密切的關係,希特勒的屠殺猶太人,在我看來真的給羅氏一個致命打擊,雖然事後像沒事般,但我覺得深深撼動了羅氏命脈,從極盛變成暗淡。這次的大屠殺給了羅氏一個很大的啟示,人再強都還有人上人,最強的人只怕一種人,不怕死的瘋子(希特勒)。

雖然我對以色列沒什麼好感,因為建國的由來太荒謬了,但國旗的設計很有美感,簡約兼具活力感。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股票投資心理分析



前言:
看著破爛的書皮,我心滿意足的直接借來看。圖書館的書分四類,新書新皮、新書爛皮、舊書新皮、舊書爛皮。如果要在一秒內決定放棄的話,舊書新皮絕不去考慮。因為好書絕對是翻到爛。這本書應該是舊書爛皮,相信內容可期。

隨記:
P.4 預測市場趨勢是一種藝術,不是一種科學。所以,它不可能簡化為一種單純的公式。→真的嗎!?我是打算設計出一套系統來預測趨勢。先記住之後再細思。
P.5 每一位偉大的交易者或投資者都知道,分析層面(擊敗市場)僅佔成功很小的成份,重點主要是心理層面(擊敗自己)。
P.5 張伯倫政治專家。→他相信手上的合約和平保證,但不相信希特勒實際行動的事實。
P.8 即使隨意瀏覽也可清楚發現,大多數專家在主要的行情位是持多頭看法,在主要谷底則持空頭的看法。→因為大部分專家都是趨勢通道的信仰者,創新高=趨勢確定。
P.17 不完美的指標才可以達成獲利的目標,完美的指標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也不可能獲利。→對於不完美的指標我是認同那概念,投機本身就有55波的機率,上漲或下跌。能小賠大賺就是不完美指標的真意。完美指標不可能存在我也認同,但什麼叫即使存在也不可能獲利!?不懂。
P.20 金融市場的價格取決於投資者對經濟與金融環境的變化的反應,而不是環境本身所決定。你的任務是儘可能忽略週遭發生的一切,擬定獨立的看法,並盡力克服自身的偏見。→說真的,這真的很難,每次看新聞我都會生氣,例:日月光廢水污染事件。我還是克服不了自己情緒上的憤怒…,當下我很想放空,但實際上他並沒如情緒般的預期爆跌發生。
P.22 恐懼的種類:1.國家安全。2.虧損。3.消息。4.群眾傳染性。5.空頭無盡頭般的下跌。6.過往經驗(一朝被蛇咬)。7.錯失良機。→第7項是最需要注意,那是從心理內部發出的攻擊,最容易造成失去理智。
P.33 Wolf 告訴我們,情況非常不確定,無法精確判斷未來的方向時,每個人都應該暫離開市場。這是相當合理的結論,因為唯有當我們對於自己的部位產生信心時,才可能維持客觀,並保持心智的平衡。
P.33 交易過度頻繁的另一項後果是喪失方向感。→終於找到當我在碰到盤整時,那種迷失感的原由了!!如果我要用因果法操作,我要把格局再拉更大,目前該系統的問題很明顯是格局太小。
P.33 不斷觀察報價會妨礙判斷力。→這…跟李佛摩是相反的。但我好像不是神,不該用神的技能。值得省思,或許我不該看盤中觀察跳動,而是盤後再分析。此點待思考。
P.34 交易上的時間落差非常不利於短線操作。→通常已突破突出後,報價軟體才出現成交訊息。滑價一直是極短線操作者的痛…
P.36 當你發現,持有部位唯一的理由僅是期待(解套)時,立即了結出場
P.39 任何人如果武斷地認定未來的市場走勢,他便已經喪失客觀性。
P.40 觀察經濟由衰退轉而復甦時會發生什麼現象,並分析那些經濟指標具有預示的效果。這並不是非常複雜的程度。這種分析結論可以做為客觀的基礎。
P.45 真正的消息絕不會出現在新聞媒體,而是隱藏在它們的背後
P.48 為了降低外部因素的干擾,我們可將買、賣決策移至市場收盤後進行。這個時候才有充分的時間思考與盤算。
P.50 永遠不要忘記,這是你的錢,所以你才是老板。因此你必須負責思考,你應該是唯一個可以做決策的人。利用經紀商提供的資訊,達成更明智的決策。大多數經紀人都可以提供許多研究資料,你支付佣金便有權使用這些資料。你該好好利用。→我該學著榨乾營業員的用處。
P.58 媒體永遠需要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解釋價格的波動,所以大師便成為提供理由的代表。大師非常需要媒體的曝光率,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真是天生一對。
P.59 崇拜大師的謬誤之處在於:沒有任何人可以穩定地預測每一個重要的行情轉折或市場波動。大師和我們一樣都是人類。
P.60 真正的大師通常極具才華。他所憑藉的經常是一套新的理論、新的指標或方法。→而不是預測股市會怎麼走。
P.78 務必記住:即使錯失了當前的機會,永遠還有另一次機會。→當下次看錯情勢時,提醒自己,放手的絕佳說詞。
P.81 耐心等待所有用之系統與時間架構的低風險進場點。→等待勝率高時才進場。
P.86 經驗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才會成為習慣。→在新進入金融商品時,要非常小額的進入,第一步不是賺錢,而是賺經驗。
P.87 照表操課是最難遵循的規範之一。→這點我覺得很容易呀。難道我奴性也很重!?當設計且回測確立後,我都讓系統自動導行,從不在盤中干預。通常是一年作一次調整。
P.116 任何金融狂熱的必要條件之一,是一種可以提供非凡成長與獲利的革命性想法與概念。→所有毀滅性暴跌都源自於原本合理的推論。
P.128 不可直接根據目前,推論未來。在價格上漲過程中,市場不斷消化利多消息,所以多頭趨勢持續得愈久,消息面便顯得愈樂觀,很難預期行情反轉,因為我們總是習慣以目前情況直接推測未來。→這就是盤中作預測最大的盲點,跟著跳動鼓噪。
P.129 如何區別原因與結果間的關係,便是反向思考者的工作。→新聞只會看跌說跌,看漲說漲,並事後找理由填補為什麼。
P.131 人們有認同多數的需求。→我是沒感覺,但我看著群眾的行為,對這條很認同。人們喜歡做同樣的事,尤其是不用思考的蠢事更樂此不疲,例如:排隊。
P.133 歷史確實會重演,但過程並非一成不變
P.115 市場不會針對相同的事件反應兩次。→像已知要開戰(市場反應),開戰時(市場不會再反應)。
P.188 真正成功的交易者或投資者,不需要別人的認同;事實上,他們大多不喜愛知名度。
P.192 金融大師們的行為具有整體性,他們可以輕鬆地與自己相處,他們知道,如果背負過重的心理包袱,將無法達成目標,所以他們會–在意識中與潛意中–不斷透過自省的程序修正自己。→明星受到眾人的注視,根本無從把心理包袱丟掉,導致最終的死亡(貓王、瑪麗蓮夢露都因受不了,而使用藥物過量致死)。
P.194 成功的交易都是孤獨者。當然孤獨本身不夠。他們還得是具有創意與想像力的獨立思考者。
P.195 要達成紀律,唯一的方法是不斷重覆練習,直到成為習慣為止。
P.195 耐心,等待正確的時機與條件,然後採取行動。→這點真的是困難之處,初期是為了找方法,而找到方法確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交易時機的出現,每次新一輪的等待,就是折磨你耐心的考驗。直到你發現有些報價軟體有警示功能後,才能減少折磨時間。
P.211 提高獲利的19條守則
  心理面
      1.有所懷疑時,立即出場
      2.交易或投資不可基於期待心理
      3.根據自己的判斷行動,或完全仰賴他人判斷(交給專業人士代操)。
      4.(在弱勢中)買低,(在強勢中)賣高。→作者的立意是反向思考操作法,我持懷疑。
      5.交易不要過於頻繁。
      6 在經過一段成功的交易後,應該稅事休息。→這問題一直困擾我,但又符合機率。因為一次大賺,通常代表走完一次大波段。而大波段之後通常接的盤整期。很少會馬上接再突破或反轉。
      7.定期檢討自己的狀況
      8.經常分析自己的錯誤
      9.不可倉促上陣。→作者要表達的是訊號還沒確認完成,就急著進場。
      10.不可試圖預測每一個行情轉折。→試圖猜測價格的每一轉折不僅造成挫折感,也會使我們完全喪失時間架構與交易方向。
  資金管理
      11.進場前,務必評估報酬與風險間的關係。→期望值低的,值得選擇放棄。
      12.迅速認賠,讓獲利的部位持續發展。
      13.在低風險的原則下,進行多筆而小額的交易。
      14.要有最壞的打算。→我喜歡這條,因為當你知道最壞是什麼時,你會馬上冷靜下來,並能規劃出最佳策略。
      15.交易或投資的規模不可超過你能承擔的合理範圍。
      16.不可對抗趨勢。
      17.儘可能只在流動性充足的市場交易。
      18.不可補繳保證金
      19.如果準備設定停損,應該設定在合理的價格。→進場前就該設的,尤其是衍生性商品(期貨)
P.250 研究自己的稅務狀況,判斷何時是最適當的賣出時機。
P.250 不要試圖涉及所有的投資。掌握自己專精的領域。
P.251 發生嚴重的個人問題時,不要交易。當你情緒低落,很難維持客觀的判斷力。這情況下,你該離開市場,直到重新恢復健全的心理狀態為止。
P.252 永遠必須核對高一層的走勢圖。→如果平常看日線,連帶要看月、季線。
P.260 投資某支股票之前,務必分析它的歷史。

心得感想:
我一直覺得我有一種反向思考的能力,我非常逆天的人格。但就是無法有系統的把此特質發揮出來。或許另一個弱點剛好蓋掉這優點,我無法對模棱兩可的情況作判斷。再想想,如果能抓到模糊空間判斷要訣(無法量化的資訊評估),我就能把反向思考能力發揮到極致。
看到第十四章時,大概會讓人抓狂的地方,這麼多成功者怎麼每個人說的都不同。大概只有Nelson解譯了這問題,『我的建議都毫無意義,除非確實把握投機行為的根本原則(P.258)』。每個大師都有自己的原則,而在文字解說時,就會出現實作上不同的策略。
終於看完了本書,基本上還真的是老生常談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投機還真的沒什麼深奧的原理。要成為投機者只要抓到幾個要點就能存活在投機世界,當然要變成大師那就不是這般容易了。這就像從百分之十,進升到百分之一的困難。就像2的1次方與2的10次方的差別。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



前言:
在圖書館總看不到哲學的書,原來放在宗教類旁…。我天生反宗教,難怪路過N次總錯過哲學區。

隨記:
第一章 健康、醫療編 ~ 臨終前後悔的25件事1
1 不重視健康 →ok,很早就注意了,我身體是超敏感型的,吃到不健康的食物就會全身痛。
2 沒有戒菸 →ok,這種損財損己的蠢事,不可能做的辣。
3 沒有表明自己的生前預囑 →ok,早寫好了,當然還要再補充就是了。目前比較困擾我的是器官捐贈,如果我活到老死,那器官捐贈沒意義,只有早死才有意義,那邏輯上填寫器官捐贈是不合理的思考,因為沒推演性。這就跟買保險的問題類似,因為有保險所以出事風險上升。我並不想增加早死風險。那怕是萬分之一的可能(潛意識牽引),但為何我又先寫遺囑!?好吧…有機會到醫院時順便填一填器官捐贈。
4 看不清治療的真義→ok,治療的真義作者定義是活的有意義,而非苟延著,痛苦的只為不想死而活著。

第二章 心理篇 ~ 臨終前後悔的25件事2
5 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正在做。
6 沒能實現夢想 →看來我不能太早死,因為離夢想,還遠的很呢!
7 曾經為非作歹 →是說我是肉食系嗎?牛肉、海鮮真美味,快樂是建築在別的生物的死亡之上。同理心上不該這麼做,但實務上我還是會吃。
8 一輩子受到感情操縱 →ok,我是感情冷感人,個性如此,怪我囉?
9 沒能對他人體貼 →作者本意是指體貼的人較少後悔,我對這條無感,怪我囉?
10 深信自己是最好的→作者意思是說不懂虛心接受別人忠告,感覺有一絲提醒我,多聽別人怎麼說,多一個思考論點,供選擇。

第三章 社會、生活篇 ~ 臨終前後悔的25件事3
11 沒有決定如何處理遺產 →ok,目前無此問題。沒錢犯著你了,來咬我呀。三十年後再考慮這問題。如果我有百億,我會好好想這問題的。
12 沒有計畫自己的葬禮 →ok,早想好了也寫入遺言中。不要葬禮,骨灰找個山上的大樹,撒在樹根下施肥。(骨灰海放也行,看那個方便)
13 沒有回故鄉 →作者說死前一週左右的徵狀,開始回想起從前,尤其是年輕的事。
14 沒有吃好吃的東西 →快死的人味覺會逐漸喪失!東西吃起來都像吃沙子的感覺。這點我要留意,年老前要吃盡天下美味才行。
15 全心工作沒有時間培養興趣 →這點感到茫然,我真不清楚我的興趣是什麼?難道我的興趣是賺錢?或是賺錢過程中的冒險感?至少我假日期待的是開盤,而不是放假…
16 沒有到想去的地方旅行→記錄,等錢夠了,我會去世界各地的,這是我人生後半計劃之一。

第四章 人際篇 ~ 臨終前後悔的25件事4
17 沒能見到想見的人 →未告白的那個女神嗎?哈,往事已成追憶,還是不見好。
18 沒有談過刻骨銘心的戀愛 →可能至死都體會不到嗎!愛情上我理性過頭了,根本放不了手,去做沒理性的事。等有錢再去追女人,到時能算刻骨銘心嗎!?把事情變容易,可能得不到刻骨感吧!?不然來挑戰娶16歲的妹子如何?應該夠刻骨{猜}
19 沒有結婚 →等設定條件達成我才會去執行的事。
20 沒有生孩子 →遺憾總比怨恨好,台灣並不適合下一代的生存,除非我是有錢人。孩子等我有錢再生你吧,乖。
21 沒讓孩子結婚→上題延伸,孩子…有你才會有孫子。

第五章 宗教、哲學篇 ~ 臨終前後悔的25件事5
22 沒有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 →不考慮,覺得不合邏輯的思考,所以我不會特地去幹這種蠢事。
23 無法超脫生死的問題 →ok,沒這困擾,早看清死後是不存在的,死亡就是消失。
24 不知神佛教誨→ok,見神殺神,見佛拭佛,不管宗教說什麼我都當是屁,因為根本邏輯就錯誤,怎麼可以為善,而欺騙人們神佛的存在呢!!騙,本身就是錯誤。還誤導人們相信來生,而不珍惜這唯一的人生。

第六章 最終篇 ~ 臨終前後悔的25件事6
25 沒有對所愛的人說「謝謝」→親愛的妳在那?2014年2月10日留

心得感想:
1000個臨終者統計出的25條要事,大致上看來明天死的話,我會後悔沒錢、沒玩、沒吃、沒結婚這幾樣。另外這本書我的讀法蠻特別的,基本上只當是25個問題來看,並不沒看書的內容,除非標題看不懂才會去看該篇內容。
一切問題還是缺錢才能執行所有計劃,以達成死前的不悔程度,繼續賺錢吧,人生才走五分之二。長命不如活的富含意義,但我還在忍受在有意義前的過程...。當不成富二代,只好想辦法當富一代。
關於潛意識問題,我也還在思考。目前初步結論是,潛意識會牽引意識行為,但有很有限度,不是無限上綱,這是指明『祕密』這本書的盲點,想信自己辦得到所有事,基本是待驗證的。至少很多人夢想坐時光機回到未來,但實際上不可能!!這就是潛意識能創造無限的盲點。合理推估潛能大師都太誇大其詞了。最多幫你好過一點,只要撐過那段低潮,就會有轉機。機率上厄運與好運是一半一半,那厄連續到達極點時,通常只會好轉。如果不巧又壞下去呢?抱歉你已死亡了,所以潛意識法則是隱含倖存者概念的僥倖。

你是操盤高手



前言: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在圖書館為何拿起這本書來看…

隨記:
P.22 操盤高手都有共通的條件:1.懂得資金分配,分散風險。2.介入自己熟悉的股票。3.擁有迅速而豐富的資訊來源。4.知所進退,有所節制。→這樣看來我缺少資訊管道,要在補強。
P.33 操盤高手的特點:1.足夠的市場敏感度。2.默默賺錢,不動聲色。3.不與趨勢對抗。4.勤於研究分析,建立自我操作策略。→關於第2點要警惕自己,只要賺賠時找人炫耀或抱怨都會把理性交出去,而賺賠時最需要的就是理性。
P.48 掌握對手的心態與動作:1.政府與財金官員。2.公司大股東。3.外資。4.主力與業內(式微)。5.投信與自營商。→找到要角清單了。
P.62筆者建議你還是少做當沖,根據交易所統計,當日沖銷能經學獲利者大約只有5~10%。→希望能澆息上週五那股想賠錢的衝動。每一陣子後都會產生的當沖慾望…
P.84 當日沖銷操作要領與注意事項:
   1.當沖虧損資金應設停損:單日虧損10%資金就停手。
   2.當日沖銷不能貪多:平時2~3%,波動大時5%
   3.當日沖銷應儘量在主流與熱門股身上操作。
   4.當日沖銷不妨利用五分鐘K線與KD值為參考。
   5.當日沖銷標的股已有4~5%漲幅暫不追高。
   6.當日沖銷新手從兩張下單開始做起→過時了吧…現在電子下單誰在看。
   7.當日沖銷要抓住盤面類股輪動的結構。
P.176 由股市衍生現象辨別高檔或低檔。
   1.券商營業廳人數。→過時,現在玩家都在家玩。
   2.股票專業報紙銷售量的多寡。→這要去那找資料呢?看7-11早上6點的剩餘報量!?
   3.基金熱賣時。
   4.投顧會員大量上門時。
   5.證券投資演講活動人山人海時。→這應該是最容易找到且尚有效的方式。那些投顧老師要賺錢,開大型收費演講才能海撈。而且事後都會非常熱衷的把會場照片放上網。
   6.其他類似擦鞋童理論現象時。
P.192 評估法:財務能力、獲利能力、配股配息、土地資產、公司形象。


心得感想:
可能是習慣性的筆記的關係,這本書資訊很多都過時了。資訊化的現在,很多行為都藏在網路雲端世界了。但簡易評估表的概念應該是不錯的方法,待操作現貨時再行參考。

期貨.選擇權/操作實務

連博客來都沒有圖,只在露天找到.

前言:
張董的那句話一直打斷我讀專業投機原理Ⅱ,『有範圍、紀律、系統性的學習。當下就拿出心智圖來畫關於投機的路徑。發現我離現貨時機點至少還要十年(資金不足),債券、外匯更不用說…。而最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投機的選項有國外期貨和選擇權。有這層靈感下,我當下在圖書館找選擇權的書,可惜這方面的書真少,這本是能找到的三本關於選擇權的期中一本。

隨記:
P.7 期權的買方取得了權利,但不需承擔義務,可以在期權合約到期日之前的任何一天,要求執行所買權利。
P.8 期權的賣方取得權利金的收入,需要承擔義務。→原來有資金流入,但我記得賣方也要付出保證金,這些錢似乎到履約前都扣在券商,看來沒辦法無中生有變出可動資金。雖怪券商會作造市者(作莊),除了機率偏向賣方外,還有權利金可造成的現金運用。
P.17 賣空期權之行為,是為了權利金之收入。買方圖的是期貨上的價差利益。
P.30 期權的交易價格也就是權利金,理論上是由兩項要素組合而成。1.真實價值Intrinsic Value。2.時間價值Time Value。
P.32 時間價值=權利金 – 真實價值。
P.33 時間價值是一種主觀判斷的價值,簡單說,未來得以獲利之機率的價值。基本三要素:1.所對應期貨行情變動性。2.期貨合約的剩餘時間。3.約定價與期貨價的距離關係
P.33 Volatility變動性:原則上,變動性越大,時間價值越高,反之越低。
P.34 剩餘時間:原則上,剩餘的時間越長,時間價值越高,反之越低。
P.34 約定價與期貨價的距離關係:原則上,距離越近,時間價值越高,反之越低。
P.35 買入期權的約定價越接近當時的期貨價,其所面臨的機率就越高,但要付出較高的時間價值以作為對等的代價,亦即較高機率的權利期代價就越高。
P.40 時間價值的變動量會小於期貨價與約定價兩價之間距離的擴大或縮小量。因此,權利金的變動幅度在正常情況下均會小於期貨價的變動幅度。
P.57 最好的時機應在於頭部確定並跌破頸線支撐,或底部確定並突破頸線壓力,這種論點在期貨操作中是不容否定的,可是在期權操作上就不見得正確。因為當走勢越明朗,權利金價格就會越貴,則買進期權所支付的總金額也就越多,代表所承擔的可能損失金額就越多,雖說所面臨的價格風險較低,卻支付較高的權利金即承擔較多的可能損失金額。→似乎選擇權的操作更特別,時間價值>趨勢價值。我是期貨玩家知道順超操作的定理,看來如果要切入選擇權,我要把所知道的知識全丟掉重學才行。裡面微小的差異點就是賺賠的關鍵點。
P.60 以略高合理的權利金價買入期權,由於期權的特性不同於期貨,不要過於計較幾個跳動點的超額支出。期貨不管多空操作都是面臨無限風險,期權買方最多就賠掉權利金。
P.82 期貨短線操作,賠錢最大主因即使看對方向,但常因觸發停損出場。
P.83 期權與期貨短線搭配:1.看漲時買作空權以搭配原期貨多單。2.看跌時買作多權以搭配原期貨空單。→太妙了,這概念值得思考,用期權控制虧損,而不更動期貨倉位。
P.135 操作注意要點:1.深入了解期權與期貨的關係。2.熟悉組合式搭配的意義。3.精確快速的地計算權利金價格(過時了吧!?)。4.精挑約定價格。5.損失之應變要果斷。6.約定價之負價差距離太遠者不宜搭配期貨。

第八章後僅翻閱,目前能力不及,有看沒懂。

心得感想:
老書的好在於包裝少,字字精鍊,可能跟當代印刷技術與個人國文造旨有關,可惜書黃了些,還有部分過時的資訊要懂得辨別。
2014年初,最近半年感受大盤的黏性有變重的傾向,在想會不會是主力不成氣候,大錢賺不了,改玩選擇權洗小錢去了。目前很明顯,政府裁判兼超級主力,大盤刻意控制明顯。感覺非常不健康的操弄,漲不動,跌不掉。或許對我是好事,盤越久,之後清算力道越大。
本書是期貨與選擇權搭配操作,但台服好像都期貨、選擇權各玩各的。這算是初次選擇權的讀物,內容待驗證。

後記:2014年2月15日
沒想到期交所有推出期貨影音知識網
股價指數期貨股票期貨黃金期貨/選擇權利率期貨
期貨及選擇權數位學習網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如何取得資金



前言:
別人忙著賺錢,我倒是煩著怎麼找錢。看到書名,當下令我嗜血性頂到最高點。

隨記:
P.32 要想順利取得融資,最基本的原則至少在實際需要資金時的六個月以前開始著手。
P.37 你需要多少資金?何時需要?打算如何使用?→金主必問三題。
P.49 實際結果永遠與計劃不符,你必須知道有那些狀況可能會影響資金需求,以及如何因應各種可能狀況。
P.50 不可預測只能建立緩衝,預備金。
P.58 金融業可以大致區分為放款機構、投資人、開發機構,其中開發機構多為政府相關單位,負責促進經濟活動者。
P.68 銀行不提供高風險的融資。→看來我可以省去找銀行的時間了。
P.73 如果你沒有經營企業的紀錄,那你的朋友和家族成員,往往是唯一願意參與投資的金主。
P.75 作者忠告:豁出去吧!跟親友借!只要說明風險,不動用到對方養老和夢想金,只要有餘錢是值得考量的方案。
P.99 慎選放款機構。→台灣沒有融資銀行,只有地下錢莊。
P.89 向創投業者接洽的公司中,98%或以上遭到拒絕。想要向創投者融資資金,就必須知道他們所要的是什麼。一般而言,創投業者試圖投資於高成長的新公司,並要求極高的預期報酬率來抵銷他們所承擔的高風險。
P.92 在確實取得資金前,不要動支一分一文。→錢到戶頭內才算,核可還是可以否決。
P.103 募集資金的方式很多,許多法令對這方面的流程都有規範。→留意法律。
P.157 融資方式會影響到你對公司的控制權。
P.192 不要在非絕對必要事項上浪費現金,尤其是只為門面好看。
P.202 定期檢視經營績效,每週、月、季、年,以便及早發現長處與弱點加以因應。
P.209 金主都痛恨意外,尤其是最後才讓他們知道。

心得感想:
本書沒能提供我募到資金的新方法,看來我短期還是募不到資金。奇怪別人家父母是助力,為何我家是阻力。老媽怕我超越她,處處阻礙,以彰顯我是你他媽的老母。每回想都很惱,我該去那募資呢!?手上資金太少了,要變富人水準,至少要10年複利效果,問題我不想等!
生命不該浪費在等待上,而是花在創新。

極簡思考



前言:
看著書皮感到莫明奇妙就就翻翻看,到底胡蘆裡賣什麼藥。

隨記:
P.29 「找用了一輩子時間去學習怎麼樣才能像孩童般畫畫(註一)」–畢卡索。→終於知道為何畢卡索的畫如此幼稚…,也覺得作者把簡約的定義成簡陋的格局。我比較支持愛因斯坦的說法:「make everyth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 」。簡化是對的,但也有個極限,不可能把1+1再簡化下去吧!!畢卡索無法超越拉斐爾的畫技,只能搞怪。
P.79 兩根短棒如何餵飽亞洲人?筷子。→西方人觀點看東方人著實奇異。
P.∞ 本書原本是謀奇廣告員工的訓練手冊。

註一 完整的是:我兒時已能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是我卻花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兒童一樣作畫。

心得感想:
本書用很多東西來解釋簡單的概念是最有力的,類似前陣子有趣的笑話,NASA想發明太空專用書寫工具,最後得到的是不花一塊錢研發就有的鉛筆。
看到最後才知道是給誰看的,原來是寫給廣告行銷者…。他們的目的是做出吸引人的廣告,把平淡無奇的東西透過一個偏狹的萬花筒,把平凡變成傑出。兩輪跟女性解放扯到一起–單車,如何隨地找到廁所–男女圖示。
簡單來說問題的解答,原理/概念一定要很簡單,但製造未必是簡單。iphone是經典案例,外表、介面都很簡單(國小都會用),但做出來就不那麼簡單(專家都不一定做的出來,至少大部分手機公司也做不出來)。
我要給本書劣的評價,因為討厭廣告。作者的簡化是種很詭辯的簡,怎麼說呢?你把筷子的元素全打散,取其中混淆視聽,短棒的元素作標題,但結果,他還是筷子,事後觀眾就會產生被耍的感覺而已。只有作者樂在其中,我創造了兩根短棒新定義!!

看來我太情緒性的反應,該用較中性的觀點寫嗎!?先照著直觀記吧,之後回味再思索筆記該從第一人稱寫還是第三人稱寫比較有益。


一看就懂地球的奧祕



前言:
什麼書都看什麼知識都懂一點,尤其是在看專業投資原理Ⅱ看到心煩時,換個心情看這本一堆圖的書,感覺著實的好。

隨記:
P.24 人類總共登陸月球6次。
P.27 在地球永達看不到月球背面。而且月球背面是多到不行的磒石坑。

P.33 1750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80ppm,現今約為368ppm,增漲30%,平均氣溫上升0.6°C。
P.33 平均氣溫上升2°C就會對環境造成大影響,2°C換算二氧化碳濃度為475ppm
P.34 主要的再生能源:1.太陽能。2.風力。3.地熱。4.水力。
P.39 只有地核外核是液態,地核內核是固態,並處於360萬大氣壓力。
P.39 地殼-地函-地核。地函大體上是固能,但其中含有液態岩漿。
P.46 地函的對流,一年以數公分移動,但一億年就能移動數千公里。
P.?? 自地函深處穿透出來的岩漿熱點。→亞洲大陸完全沒有,歐洲大陸也沒有,美洲大陸只有黃石公園,難怪美國那麼怕黃石公園的岩漿,非洲大陸有四個。
P.91 地球形成約於45億年前,人類出現於700萬年前。
P.110 距今6500萬年前被10公理小行星撞過,位置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上方。花了300萬年才恢復原貌,並因此產生哺乳類。→作者推論。



P.156 地球大氣並非是由地球引力將飄蕩於宇宙中的氣體吸引住,所造成,而是內包於地球內部地函的各種氣體,在氣體釋放作用下逸出地球表面,包圍也球之後所形成。
P.157 火星金星二氧化碳95%無氧氣。地球氧占21%,78%為氮氣,0.04%為二氧化碳。木星93%氫氣。
P.172 聖嬰是太平洋東風減弱,洋流變慢,海面水溫比較平均且高,反聖嬰是東風變強,海流旺,把熱水向亞洲推,祕魯就冒出大量深海冷水。
P.186 平流層特徵就是隨著高度升高,氣溫也會跟著上升,因臭氧層有著很大關係。
P.186 臭氧是氧與紫外線產生後的物質。臭氧極易吸收紫外線並產生熱能。
P.192 時至今日發射到天空的人造衞星超過6千顆。部份已回地球,活動中的約3千顆。

心得感想:
這本書寫的真不錯,每次翻牛頓雜誌總是東缺一樣西缺一樣的知識,本書有系統的整合成一本書,看的大呼過癮,如果能去掉日本部份和京都協定,這本書會是很完美的讀物。如果不刪,本書該改成,日本人看地球的奧祕會更合適,站在世界觀,誰在乎日本絕種了幾隻熊,和把自己國家炸掉京都協定

聰明收納全圖



前言:
台北居大不易,我也想住200坪的豪宅,但現實就是小房間…東西量等不及我存夠錢買大房子時辣

隨記:
P.14 整理不好的原因:1.每次物品放置位置不固定。2.取出時不方便。
P.16 整理要訣,每天花一點時間整理。
P.22 毫不猶豫的丟掉這些東西:1.三年未用。2.買錯的物品。3.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用到的物品。4.太貴的物品(高價但無用者,像舊電子用品)。5.有回憶價值的物品。
P.23 最難丟棄的三大物品:1.衣服。2.書籍。3.有紀念性的物品。→唉,要我丟書…難
P.29 如何擺設,照習慣移動順序建立物品擺放位置。
P.86 多利用活動塑膠箱(抽屜式的,可變出額外空間運用,簡單說就是用格子把立體空間隔出來用。
P.218 能立的就立起來,像毛巾卷起來就能立起。

心得感想:
善用標籤和盒子,只要知道裡面放什麼不一定要透視型櫃子。
光滑牆面適合用雙面膠掛勾使用。
看來花點小錢買些箱子我就能變出很多儲藏空間了。至於要我丟書,免談。

Facebook看不見的力量



前言:
年後總是能在圖書館撈到很多比較新的書。

隨記:
P.57 佐克伯在哈佛主修心理學。→撰寫程式只是嗜好。
P.57 用事物可以把人聯繫起來。
P.72 賈伯斯與佐克伯相似度非常高,尤其是內在部份,都有自己絕對的堅持,我堅持因為這是「未來」人們想要的東西。
P.85 初期月開銷只需85美元。→窮人的武器,窮。只有窮人才能把一元當十元用。因為從小磨練出來的。
P.103 Google利用爬網方式找客戶資訊,類似Google Map,而Facebook是客戶主動分享自己的資訊。
P.145 錯過時機,非死不可。→這很有感Google+做的再好也撼動不了Facebook,原因是人們早已習慣Facebook了。我是刪了Facebook改用Google+,但我感受很強烈,Google+沒有人。沒有人造成的就是沒內容。
P.183 佐克伯認為想要成功創業必須掌握兩大關鍵:1.要有非常清楚方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2.必須建立一個好團隊。
P.188 聰明誠可貴,認同價更高。→人才心不在此也是罔然。
P.200 緊抓在手的主導權。→賈伯斯被逐的教訓。

心得感想:
網站真是奇妙的地方,只要有能力讓人來光顧,常常來,商機無限。Facebook強在有個資,而且有效的不在乎真的還是假的,主要收集你瀏覽的地方,就能推測出帳號主人的喜好,就能用高命中的廣告吸引你去購買商品,這就是廣告商要的,這就是最大的商機,客源。
2004年開始研發,2008年推出「Like」功能,2012年使用人口突破8.5億,這種新型態的公司發展值得借鏡,有發現到嗎?一個創意,在8年內成為偉業。成功絕對沒想像的困難。一個創意+可行的概念,就能創造奇蹟
臉書採實名制,但我不可能用實名在網路上,照著做的人只是把自己的權益給佐克伯拿去賺錢,是很糟的設計。要適度保護自己,別把資訊全放上網,要半真半假,熟人知道是你,而路人甲來騙你時,能因假的資訊而識破詐術。
回想網路泡沫發生於西元2000年,這很值得玩味的事,成功的並非搶得第一名,而通常是後來者。當初MySpace有類似的發展,但後來失敗了,後者反因前車之鑑躲過很多大錯誤。傑作一定來自前作參考與改良。先進者有先機,後進者有分析的優勢。先進沒有打掉重做的勇氣,因為如此的成功,這就是成功者的盲點。太晚也不行,因為只人們已習慣某事,類似的功能就無取代效果,除非再創新。
19歲成就Facebook,這是讓我一直想不透的地方,沒經驗只有天分一路走來都是靠犯錯而來。如果這是真理,我對經驗要好好的審思了,世界這麼多的經驗者,但都贏不了佐克伯,這之間一定存有我未知的道理,經驗法則的謬論!?

不朽的天才-凱因斯傳



前言:
這本書大概是寫凱因斯最受注目的書吧,別人是這麼說的...

隨記:
P.14 凱因斯是同性戀。→記錄此是要把人格特質抓出來。
P.50 老凱因:他認為人已夠悲苦了,藝術的目的是要提升靈性忘卻疾苦,而非苦上加苦。
P.54 四歲半提出利息定義。→對於天資優異能說什麼?有些人天生就是天才。
P.67 牧師則引發他對基督教最不滿的感受含糊的思想和時間的浪費。
P.102 真才實學似乎是成功的障礙。→凱因斯因懂的太多,超越的考官的能力,而拿低分。所以別對陌生人的評論感到沮喪,常常對方能力不足,連合格老師水準都不一定夠,何況網路世界呢!
P.142 凱因斯會鑽研經濟學,是因為他對經濟學很拿手,而不是由於他有改善世界的史命。他並未把經濟學看的很重,但其中某些部份無須花太多時間,便能真正給他知性的快樂;當時主要知識和興趣仍在機率學問。
P.252 一些原本性好男風的圈內人,開始發現家庭生活的樂趣。→同性戀人格真奇特,說不定只是最優抉而變出同志。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不一定會成為同性戀。

心得感想:
即使天才也不是全才,凱因斯強在數學,但語文學表現的成績不怎麼像天才,倒像凡人。所以合理推估,還有很多領域不會碰到天才,是有機可圖的。
凱因斯求學期就有不少的聚會,這讓我有點猶豫是否要找同好會。似乎討論的成長比自己讀書還快,但我對社交並不熱衷…先記住吧,之後回味時再想想。
同性戀似乎好發於環境,因不論青春期或成年都處於完全隔絕女生的環境(p.89)
自從上大學後反而不把精力放在數學上,天份沒完全開發,但最後成就經濟學大師,這是種奇特的事,沒人能把天份的極限催化出來,偉人的成就說不定只發揮十分之一而已。
看到中間第六章感情世界,突然發現在有一個很致命的缺陷,我對人的感情因子反應極度薄弱,這很嚴重的問題,如果無法有效預估人類在事情發生時的反應,那就無法推論發展!!
這本書在一間星巴克看的(大過年…圖書館沒開),但那間燈光真夠糟。連帶的這本書也讀的很隨興,加上作者放大同志的資料,讓我讀的很索然乏味,草草帶過。女人的體態才有美感呀!!怎麼想都覺得男男戀是種極度不協調的感覺(雖然我非常支持男男戀,因為這樣有效降低追女生的對手數量),女女戀倒還不錯(這一定要堅定反對,因為會讓我少了很多機會),有美感空間。再去找找看凱因斯的書吧,我很想了解他的核心觀,因為他是經濟心理學大師,心理面主導股市波動,這是我缺乏的知識,最終是有系統的組成一個決策樹幫我增加勝率。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魔球



前言:
太意外了,在圖書館找到這本一直想品的書。圖書館的分類實在很妙,這本書是放在棒球類,這一區真的很少逛,因為我只把運動當健身,慢跑而已。另外也對全民瘋慢跑感到不可思議,為什麼慢跑要花錢,群眾盲從總是如此的背離邏輯。

隨記:
P.7 花最少錢拿下最多勝利。→先要定義目標,才知道要做什麼。如果想拿冠軍那就不同情況了,這就是細部差異影響全局的地方。
P.7 你有多少錢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花得有多聰明。
P.20 天分是一個面具,會掩蓋其他真相。→有時天分太強蓋掉缺點,但當更上一層時,缺點會曝露出致命性的弱點。
P.29 理性、科學,正是比恩試圖帶進棒球界的兩項元素。
P.62 我不要打球了,我要當球探。一個晚十年的人生領悟。→原來人生二轉是很常發生的,晚知道總比不知道好一點。
P.67 比恩:「戴克斯卓可以轉頭就忘記挫敗,卻能每次成功中吸取力量。他對失敗毫無概念,也從不在乎面子問題,我則是剛好相反。」→人格特質真的是很微妙的東西。像我對人格特質感到困惑,為啥我就不喜歡跟人在一起!?嘗試過,但就不舒服,一個人做事效率太高了,跟人共事我很容易抓狂。
P.78 如果不能讓你成功,算那門子的天分?→捨與得
P.79 艾德森,從臨場策略到球員評估等一切,依據科學研究–分析過去的棒球所獲得的假設–所得的結果,都勝於參考老棒球人的集體智慧。
P.95 有系統地追尋新的棒球知識。
P.96 愈是仔細審視這些老舊的評估方式,你愈會發現;它們的不適當。→常識過了幾十年,很多組成要件早失效。
P.102 統計分析的力量取決於樣本大小;分析者取得的數據資料愈龐大就愈有信心達成特定結論。
P.108 總教練們總是傾向於選擇最不可能失敗的戰術,而不是最有效率的戰術。→瞭解關係人的利害才能做出正確的改變。
P.110 1980年棒球統計數字都由完全不同於詹姆斯的人在檢查。→詹姆斯開創,但深耕的是由更專精的同好所構成,我該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嗎!?
P.124 丟棄一切偽裝,回歸局外人的本色。→只有從第三者才能看清事實,退一大步看事。
P.127 1997年比恩當上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時,已讀完詹姆斯那十二本棒球摘要。
P.128 不要模仿別人。要學會循理性的路線自行思考,假設、反覆求證,絕不要以為答案已經完美無瑕;不要因某位知名棒球員說某件事是真的就以為是真的。
P.180 不要期待完美球員會落到我們手上,會拿到的一定都有某方面不對勁。→我能用一籃子策略,組成一個獲利集團嗎?股王我是買不起,但水餃股難道找不到全壘打的嗎!?機率、期望值。
P.187 太多人下決定是根據結果,而非過程。
P.188 偏離好球帶,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揮棒。→不一定要進場,你可以在旁邊看。(最近大賠15%,特別的感觸)
P.198 比恩唯一不會做的事,看比賽,因為一看就失控憤怒,而無法理性思考。
P.227 哈特柏格:職棒圈從來不曾鼓勵過他最擅長的:精確評量好球帶,並據此發揮才能。→主管並不想發揮你的強項,只想要你照他們的話做,但壓制到你強項的發揮,進而讓你掉到平庸水準。這時你要有勇氣跳出來反擊,未來才有出路。
P.239 這就是你三十七歲時發生的事:你做的事還跟以前一樣,但結果卻不同。→力度絕對大不如前。別想在歲數大時還用蠻力。
P.244 想要把事做好,你就不能在意報紙寫些什麼。
P.264 身為窮隊的好處,不必擔心被別人嘲笑。
P.305 球賽只會讓我產生主觀的情緒。
P.362 重點不是比恩永遠不會犯錯;而是他掌握到一套思考體系,讓原本難以判斷,也就是球員未來表現,稍微更確定一些。他不 是算命師,他是賭場裡的算牌的玩家。
P.365 沒看過書(魔球),照樣開砲。→作者不是比恩,但大家一直認為是比恩寫的。我一開始也以為作者是筆名…

心得感想:
看這本書很微妙,我沒有專心看細節而是在字裡行間,常常跳出不相關的靈感。像他抓了椅子,猛力往牆上砸去(P.28)。我閃出回復冷靜的方法是在理智崩解前,打散怒氣。重點不是椅子而是保護最後防線(冷靜的大腦)。
一個人努力只占一半,另一半還真需要點時運。如果比恩不出現,很多怪咖無從被發現。這種感覺真令人不悅,難道時運不對時沒有一種有效的對應策略嗎?時運怎麼可以占那麼大比重的因子。
比恩並非自己想出來的,他是看到前人做的東西才改良出選才計算公式。所以別閉門苦思跨時代的思略,而是收集可取得資訊加以重組,即能發展出跨時代的知識。重點是肯去找參考資料,並思辨對錯,然後重組成新知識。
有創新的概念還不夠,接著要收集資料,分析、統計,作出完備的資料庫才能運作。這邊是漫長的苦力,也是必經之路,不會有現成的,創新的怎麼可能有現成的。
1977年詹姆斯首刊棒球摘要,1980年比恩參加大聯盟選秀,1990年比恩運用統計打出球探名號。創見不是比恩發現的,但他是真正實作此創見成功的第一人。
資料的收集比想像中的枯燥與繁鎖(P.112)
統計學真的是今日世界最強的技術了,原因是電腦!!以前人工計算每一種新的點子,統計就得重新計算,但現今電腦可以想到什麼,統計資料馬上跑出來的能力,光這一點統計從配角變身為劃時代的工具。我有資訊背景我會寫資料庫程式,只要再加強統計學,把資訊+統計+理財知識,我就可能利用這平凡的身軀創造無限可能。似乎我創造出個人絕對優勢,這是其他人無法立即模仿的。程式寫10年,股市滾7年,券商待過3年,這不是正常人會幹的事。
把一件件的常識抽出檢視,打擊率的迷思,可能是有立即資料,可能是比較容易理解,但細思,上壘率不是更好的數據嗎?比恩把舊的觀念重新分析,不要直接套用常識。
成功的運動員都會發展出一套模式,不會因一次的挫敗(運動傷害),而從天才變成廢物,或許不能回復往日水準,但救援是很值得期待的,這就是傷兵無用迷思的突破。
或許對我最有趣的事就是打破常規的思考。
堅持作對的事,而本書我一個更深的體悟,原來做對的事,對老一輩的來說是違背常識並易受到群體嘲諷。這一段被嘲笑是沒思索到的,那心裡壓力應該很大,這要多留意了,別人反對時要檢視是否有問題,如果答案是你手上證據支持你,你就要勇敢堅持去做。
我似乎抓到本書讓人心滿意足的書味關鍵了,最終的勝利。站在勝利一方那種押到寶的感覺很棒,尤其是局面偏弱的反轉,那尾勁才夠強烈。
比恩沒去紅襪領世界最高薪,我覺得這是個錯誤。雖然比恩推論看似合理,他說不再犯為了錢做決定。但我發現他犯了嚴重的錯誤,依照經驗法則,而不肯抽出原理作理性評估。他該接受的,當他技術沒被別人發現前,利用此優勢,帶紅襪拿到總冠軍,這才是球隊總經理的最高夢想,還能額外賺到超額獎金。這種滿足感不就是他追求的嗎?!十年後他大概會為這決定懊惱不已…明明已學會科學+理性分析,但怎麼碰到自己就失效了…

歷史背後的經濟學



前言:
這本書吸引我的是封面,覺得有新書的味道。我原本打算沒什麼內容的書不要作記錄,但最近有新的想法,盡可能都作筆記,平凡的書,都有一、二點是值得筆記得。也順道記錄我讀過此書,這會比較好的方式。

隨記:
隨興翻翻

P.100 舊袍效應:狄德羅收到好友送的一件名貴睡袍,穿上後他發現了一種不協調的感覺,為了和新睡袍相稱,他只好換掉了舊家具,接著家具與地毯發生了碰撞,於是又更換了地毯。→這說明人性的微妙,只要有一個小小的奢華,接著就會引發無盡的慾望。
P.104 千金買骨:戰國郭隗對燕昭王說的故事,從前有一位國軍拿出一千兩黃金讓手下去買千里馬。手下最終花了五百兩買了個死馬骨頭。國王大怒。手下說:大王息怒,你想,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黃金買來,這事傳出去,還愁沒有好千里馬來嗎?→這招太妙了,用點心思,讓全世界人幫你找馬,遠勝幾個人瞎忙
P.236 蘭相如退到小巷故事,因蘭相如一下升高官,功蓋過廉頗。在不小心路上相遇時,蘭相如不用長官要求對方讓路,而反自己讓路。最後廉頗知道了,負荊請罪。→這故事可怕在於蘭相如的思考邏輯。他有很多選擇,而這選擇之可怕是所有選項中最大得利者是自己。他讓廉頗佩服自己又讓自己站穩高位。這種思考邏輯值得借鏡,當遇到麻煩和混雜的選項時,這時必須跳出情緒,然後抽出所有優劣選項,最後以利益最大化作決定,當然行為可能很怪異不合理,但目的才是所要的。反之,如果對方行為不合理就要特別留意了,對方一定有更深層的目的

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