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上帝的粒子



前言:
在看完未來世界,就對現在研究的科學很感興趣。

隨記:
[快速翻閱]

P.16 希格斯粒子在標準模型裡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暗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希可斯場是一種遍及整個宇宙的隱形能量場,若沒有希格斯場,構成你、我和可見宇宙的基本粒子都不會有質量;沒有希格斯場,物質便無法成形,一切都不復存在。
P.206 CERN(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發現的新粒子強烈暗示,夸克是透過與希可斯場的交互作用才得到質量,這些交互作用將其他零其量的夸克變成有質量的粒子,交互作用讓這些粒子有了深度,使得它們慢了下來;而這個抗拒加速的力量,就是我們所謂的質量。
P.207 儘管質量是物質的內在特質,也是量度物質的方法,但在標準模型裡,質量的概念消失了,相反地,質量完全建構自基本量子場與場粒子間的交互作用之能量。

心得感想:
這本書不適合一般大眾,我這科學迷兼物理白痴,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處在問號迷團中,各種基本物質的概念都沒有,更別說組合起來的運作。這些需要有化學背景的人才讀的下去,本書是在介紹希格粒子的發現與證明歷程,其中投入的資源真令人驚訝!如果知道歐洲巨大電子耗費在此處會覺得很奇特,而希格斯粒子並沒有如媒體說的神奇,比較像是證明空氣的存在,但證明後並不會創造新世界,但歐洲就是願意花費去做「純」科學研究。當然研究受到很大的反對,並在艱困的現實環境下向前邁進,也有半途而廢的狀況,美國花了20億美元,在德州挖了23公里的巨洞,但最後中止計劃。從這裡會發現科學重鎮並不是在美國,而是歐洲,從此推論美國末來科技會落後歐洲,美國太醉心於武器的研發了,這對人類還真是件壞事。中國也被牽著走,至今還沒看到中國在科技的貢獻,有也是軍事上。這些大國把大部份的精力花在軍備而不是進步,如果全用在增進人類進步,那今日的文明就不止是這樣了。


書籍資料:
書名:上帝的粒子:希格斯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原名:Higgs:The Invention and Discovery of the ‘God Particle’
作者: 巴格特
原文作者:Jim Baggott
譯者:柯明憲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3/07/04
閱讀價值:低,需要化學底子
ISBN:9789862621516
目錄:
序幕 組成與物質

第一部 發明
 第一章 如詩般的邏輯概念
 第二章 不是個好理由
 第三章 無法理解這理論的價值所在
 第四章 對的想法,卻應用錯了問題
 第五章 我辦得到

第二部 發現
 第六章 捉摸不定的中性流
 第七章 非W粒子莫屬
 第八章 放手一搏
 第九章 美妙時刻
 第十章 莎士比亞的問題

尾聲 質量從何而來

尾注
詞彙表
中英對照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