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地球空心論



前言:
貧乏的圖書館要找到能看的書真的有難度,來看看到底空心論是怎麼個立論吧。

隨記:
P.27 猶記得中國特異功能人士張穎女士來台灣表演特異功能隔抓藥,當年任職台大電機系的李校長也到張女士表演現場幫她背書,結果證實這是一場魔術鬧劇。→別小看騙術,連讀那麼多書的人一樣中獎。只是作者為什麼也沒想過自己也可能中了幻術,出了地球空心論的書?
P.50 1970年美國飛碟雜誌刊換了艾沙7號所拍攝到的北極上空照,世人才得知此事,頓時引發震撼。
P.50 2003年11,俄羅斯某體報導了更勁爆的北極空洞說法,因為根據一連串最新解密的地球太空照片和其他證據顯示,北極地區的冰面上的確有一個可以清楚看見的巨大洞穴存在!。

有圖有真相,暗,那張才是真的?

P.51 反對派科學家解釋北極照片上的「巨洞」認為,這張照片攝於11月23日,而從每年9月22日到次年3月22日是北極的永夜期,由於地軸的傾斜,北極總有一個地區太照不到,從而會形成「黑洞」現象。
P.63 當年的實驗是由富蘭克林.雷諾(Franklin Reno)博士帶領的,原理是根據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或廣義相對論,亦即假設磁場、電磁波跟地心引力互有關係,根據此一理論,當透過特別的儀器累積足夠的能量,能夠使光線彎曲,而讓實際的物質變成隱形。
P.67 費城實驗的原理與真相-特斯拉線圈(Tesla coil)美國海軍在1943年10月時,經由費城實驗創造了一種可以偽裝船隻的磁雲,而揭開了磁雲的潛能,如果磁雲夠強的話,不但會永遠存在,而且會重新排列人類和物質的分子結構,進入另一度時空,人類會因此而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實驗結果蠻慘的,理論上是這樣,實際上是那些軍人死狀很慘,活下來的也差不多變神經病。只是這類故事到最後都會變成死無對證,跟威力彩一樣,中頭獎的永遠是外地人,真巧呀。
P.72 地球物理武器始於二十世紀初,是特斯拉線圈技術的延伸,美國國防部在海空軍主導下設立HAARP計畫,基地設在阿拉斯加Gakona軍事基地內,HAARP系統的發射裝置可以將強大的無線電波聚焦成比核爆炸的能量都大一束強波,準確而有力地射向電離層某一點,從而分開電離層,並造成一個巨大的洞,帶給敵方區域性災難。→就是傳說中的地震製造器,看來科技發展比想像中的快速。
P.75 物質三態,為固態、液態與氣態,其實物體的狀態有第四態的存在-電漿。當加熱時固態先成為液態,再升則成氣態,若再持續加熱,電子脫離原子梭(原文似乎是錯字,應是原子核-參考資料:什麼是電漿?)的束縛便成為電漿,因此電漿是一種部分離子化氣體,其成分包括大量中性氣體原子和少量的陽離子及電子。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著電漿,如地球外圍的電離層、太陽表面或是星際氣體中。
P.139 MJ-12文件的真相。這一機密資料由一位美國飛碟研究人員吉米.詹得雷所公布。他曾接獲一份不明人士所寄來的機密文件,裡面除了附有信件外並有一些底片。而底片的內容正是「MJ-12文件」。此一文件是在1952年11月18日由杜魯門總統交給新當選的艾森豪總統的。→不管真偽,至少有個關鍵字可以當作起點。如果對外星人有興趣的話…

心得感想:
空心論最大的問題在於地心引力,如果地心有國家,且有太陽,那應該會被太陽吸過去吧。

讀的越多真的對人生越有用嗎?在讀這本書時發現這盲點,這類的知識對我有什麼幫助?我感到困惑,世界為什麼有那麼多祕密?這點真的很奇怪,書中找那麼多資料,但全都無法證明存在。如果你知道有地心生物,你不會想抓來開間動物園嗎?這是暴利怎麼可能得到那麼多線索,但無人冒險並得到成果?像地震製造器也是,理論有了,剩下實作,但這本書提到1943年就出現最初版的實驗,不可能到現在還不拿來用。說白點,美國為了拿下日本,直接兩個原子彈就終結了日本,現在放個地震到俄國首都-莫斯科,中東問題立馬解決。所以根本就是沒有這東西,或根本做不出來。
本書出了那麼久,還沒有高解析度的照片流出,可見所有的入口都只是很深的大洞。事實與魔術的最大差別就是,事實還是事實,魔術終究只是幻覺。別說什麼封鎖消息,如果能封鎖,史諾登維基解密就不會在網路上看得到,可見完全隔絕的封鎖並不存在。
我把此書歸類在科學之下,但非常的不情願。因本書並沒有用科學方法和充分的證據,大多是古書、報章雜誌中找來的佐證…。這就類似五千年後有人不知在那個廢墟中找到哈利波特全集,然後斷定二十一世紀是個魔法世界!!你到時也不能否定,因為五千年前的人早死光了,死無對證。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快閃對決



前言:
看完後一整個無言,怎麼世界上遊戲規則已形同虛設。連最基本的信任都已不存在,商人就是會在買賣動手腳,而且品牌越大動的手腳越多…

隨記:
P.16 現在的美國股市都是在「暗池」(dark pool)交易的。這些暗池,大多位於紐澤西與芝加哥戒備森嚴的大樓裡。
P.58 帕克所寫的這套程式,就設定了一個「買進點」:只有當市場上賣單數量,高於「史上平均賣單數量」時,才會買進。→這歷史平均量的概念不錯,筆記。
P.59 比方說,假如富達要賣一百萬股的微軟股票,最好透過像瑞士信貸這樣的銀行所經營的暗池賣出,而不是自己拿到公開市場去賣。因為這一來,公開市場上每個人都會因此知道有大賣家,要拋出大量股票,也因此勢必會造成微軟股價大跌,但在暗池裡,除了負責交易員之外,沒有人知道是哪些人在買賣哪些股票。→美國的股票交易還真的跟台灣不同,這麼多細節都不知,我去美國玩一定被玩死。因為股價跟真正交易價價格可以不一樣。
P.60 有了暗池之後,他們可以自己為客戶撮合同一檔股票的買家與賣家,因此會省下很多每年原本要付給交易所的費用。
P.61 (2009年5月美股爆發的一起弊案)指多家交易所「讓高頻交易業者能搶在別的投資者之前,率先取得交易資訊。只要需一些費用,交易所就會把買單與賣單的資料,在公開給所有投資者之前的不到一秒前,快閃(flash)給這些高頻操盤手」。→炸!!這比我所知的高頻還更高段!這已不是比誰電腦網路好,而是提早瞇底牌。
P.72 所謂的美國股市,今天不是只有「一個」,而是由紐澤西延伸到曼哈頓之間,很多個小市場所組成。而且,只有在每筆買單或賣單都能「同時」送達每個小市場時,我們才能看見「整個股市」;相反的,假如這些小市場,不是同時-而是有一毫秒之差-收到買單賣單,那就沒有「整個股市」這回事了。→作者意思是撮合的機器不是一台,而是多台串接相互交換資料(成交、委買賣、修刪單....),而這資料交換過程需要數毫秒,如果夠快就能合法利用這時間差作快閃指令(抽單、刪單、插單…),台指期之前也有如此運用,有些機車的交易員會在五檔內洗單,一來說老子有錢可掛千張,二來說老子電腦好看得到但吃不到。最近比較少看到,我想大概被另一個設備更好的人表了。10毫秒在洗假單是吧!1毫秒讓假單成真。
P.90 索爾(他們研發的程式名稱)的確讓小布的下單精準地同時抵達不同交易所,但實際上操作時,要同時送達13個交易所卻不容易。→唉我對美國交易方式還真的是門外漢,一檔股票可在13個交易所下單!
P.92 地圖會說話,你還以為自己離紐約證交所很近?→首先要有網路路徑圖,一般人拿不到滴。或許有中華電信朋友可以借瞇一下。但直接從節點來論,身在台北就覺得離交易所近嗎?首先要知道證交所用的是中華電,所以證交所主機在中華電網路下一支點,那如果使用台哥大或遠傳的線路呢?那可能比台南的中華電用戶還慢了,因為節點絕對比中華電用戶多許多,尤其要過電信商之間的交換器,絕對很傷。
P.118 股市管理規章(Regulation National Market System,簡稱Reg NMS)是證管會在2005年通過,但拖到2007年才實施的一套規範。根據這項規範,實商有責任在市場上為客戶找到最有利價格。→這條絕對是良善的法律,你掛單到證交所的單一定是最佳價位,市場上有10元的賣單,而券商不能跳過10元找11元的單幫你成交。但既然有規則就能找出盲點,高頻交易者發現了這盲點,時間差。如果要成交10萬股呢?通常下單方式會拆單,只要能及早抓到第一筆,接著就玩搶單帽子遊戲。搶下10元單再改10.01元賣給你。再從你掛單量看出你的總需求,再玩抽單,玩到最後你的成交均價可能到達10.05。這種價差足以讓華爾街人工搶帽客賭到掉眼淚,心想我明明看到有掛單,但就是吃不到。
P.120 目前,沒有法令禁止高頻交易業者把自己的電腦放到交易所的大樓裡,也沒有禁止業者自己推出更快更新SIP(證券交易處理器,Securities Information Processor),而高頻交易業者所做的,正是這兩件事;也因為如此,高頻交易業者掌握市場訊息的速度,整整比一般投資者快了25毫秒,這25毫秒,足以讓一個訊號從紐約到芝加哥往返兩趟。
P.123 所有市場上的不道德弊端,全都因制度上有漏洞而起。「永遠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P.127 打從2007年以來,有超過2百位證管會卸任職員跳槽到高頻交易產業,以及專門替高頻交易業者遊說政府的顧問公司。→找制定法律的人來找法律漏洞。這些人沒有競業禁止問題嗎?為什麼民間有,公務員沒有?而且公務員的傷害更大,不是一間公司是全體國民。
P.129 每一次「黃牛」從賣家手中買進股票,以及把股票賣出給買家,都會帶來兩個結果:一.交易量多出一倍出來;二.增加出來的交易量中,「黃牛」就占了一半。→從道瓊指數就能發現這黃牛問題是存在,在2008年左右交易量爆增。現在已明顯趨緩。這代表什麼意義呢?我也不知道,高頻交易已死,還是全轉到暗池,或者美股沒人玩?

P.129 在實施Reg NMS以後的美國股市,其實就像前面所講的狀態。從2006到2008年,高頻交易業者在美股的成交量占比,一口氣從26%暴增為52%。
P.136 2010年上半年,只有一家華爾街的暗池有問題,那家就是高盛。→暗,那我也不該信任大券商了,我得做些實驗才行。滑價就是有問題的訊號!這事給我的啟發太重要了!以前工作就有聽說,資訊部直接擋掉業務作類似暗池的要求,但我離開這麼久了,小小的資訊部擋的了多久?業務現在能光明正大的叫到:「幹,高盛都都做得到,你們做不到!」我不得不懷疑大券商會淪陷,加上長期台股低於千億成交量,散戶為主的券商基本上會賠錢,那從最多分公司的券商應該能找出最可能淪陷的券商[證券統計資料年報][103年度]。
P.188 最不必與他人互動的謀生方式,就是跟電腦混…→哈,還好有電腦,不然此生註定是失敗者,我對人際交流就一整個沒興趣。
P.201 打造一個公平的交易平台,老實說,一點也不難。首先,不要把自己主機附近的位置出租給任何業者,也不讓任何人有優先取得交易資訊的權利。其次,不提供任何回饋金;對任何買方或賣方,都收取同等的費用。而且,只允許三種下單方式:市價下單、限價下單、限價下單與「鎖定中價下單」(mid-point peg),後者的意思是以介於最新買價與賣價之間的價格下單。
P.306 我發現塔台周圍的籬笆上有塊金屬牌子,上面印著聯邦通訊委員的授權證號:1215095。→在本書開始在介紹最短的距離是直線,所以有花大筆的錢,建造最筆直的網路線(穿山過河),但到2012年有人對直線更加要求筆直的方式-無線!


心得感想:
科技來越越高端,交易所需要對高頻交易作出些限制,尤其是不該開放零秒撮合,也就是低於一秒的即時撮合,在一秒下可動的手腳太多,極速帶來的不是更好的交易品質,反而是場災難。
看到此書讓我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高頻交易比想像的更高段,他們是知法玩法。台灣好像不能做暗池交易的樣子,證交法好像有規定(我猜),那在此前題下呢?作黃牛可行嗎?我知道你掛單,在程式上卡在你前面掛單。哇!!我不得不作懷疑,因為就技術上是可行的且不易發現。接著就是作實驗看看。
本在介紹IEX交易所(第十四個交易所)的由來,公平公正的交易到底具不具備吸引力?答案似乎是肯定的,高盛這種名氣大的券商也做起黃牛生意,這種不可能的事,但真實上演,品牌在這一世代已崩壞了,品牌價值最可能只是賣的很貴但沒有品質可言。多開幾個券商作測試吧!當看到某一個券商滑價明顯就要留心了。尤其是名氣響亮的券商,絕對會讓你不敢置信。
暗!我被放招了。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前言:
在今天晚上看政治文《毛澤東》看得有點倦意,明明我很渴望看書,但當坐在書桌上翻動時,就又冷掉了。大腦突然一個翻轉,換本看吧。就這樣花了二個小時翻完本書。

墨瑞 史瓦茲
因罹患葛雷克氏症(ALS)而逝世
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漸凍人症,是一種漸進且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墨瑞從腳部退化到最後無法呼吸而死亡,從發現到死亡約兩年。而墨瑞從這時間內觀察自己的死亡過程,並從領悟到更深的思維,活著是為那招。

隨記:
P.69 (墨瑞:我從這場病學到最多的是)「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先筆記一下,雖然我覺得毫無道理。(註一)
P.76 「你認為可怕,它才會可怕。」→死亡可怕,因為認為死亡可怕,它才會可怕。
P.104 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P.106 「挺身面對死亡就能改變這一切嗎?」「噢,是的。你把那一切都剝除掉,專注在重要的東西上。當你了解自己就要死了,看事情就會相當不同。」→或許我該嘗試用明天我就要死的觀點,對碰到的問題作一種視界。
P.106 如果你真的接受了隨時可能死去的這個事實-那麼你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爭強好勝→墨瑞看穿作者當下的人格。那墨瑞看我可能會說,我死要錢吧,哈哈。
P.132 不執著→呃,那個,每篇說的關鍵句都是一種謎語。先記下來吧。
P.156 「金錢無法替代溫柔,權力也無法替代溫柔。我坐在這裡,離死不遠,可以坦白告訴你,當你最需要溫柔的時候,不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力,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原來最終人類追求的就是一個感覺,一種滿足的感覺。
P.157 「在我們這個國家,對於我們想要的東西或我們需要的東西,常常分不清。」墨瑞說:「你需要食物,你想要一客巧克力聖代。你必須對自己誠實。你不需要最新款的跑車,你不需要佔地最廣的房子。」
「說真的,你無法從這些東西獲得滿足。你知道什麼才能真正給你滿足嗎?」
什麼?
「不吝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
「米奇(作者),我指的不是錢,我指的是你的時間,你的關懷,你的報導才能…」
P.159 「如果你要炫耀給上面的人看,還是算了吧,他們終究只會看不起你。如果你要炫耀給底下的人,也算了吧,他們只會嫉妒你。身份地位不能帶給你什麼,唯有開闊的心,才能讓你和所有的人自在相處。」
P.159 「去做出自你真心的事情。這樣去做的話,你不會感到失落,不會感到嫉妒,不會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相反的,你會覺得一切付出自有莫大回報。」→但我還是渴望錢,以達到自由境界呀!
P.183 我知道愛情和婚姻有幾條不變法則: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你們之間不開誠佈公,你會有很大的麻煩。而如果你們的生命沒有相當的共同價值,你會有很大的麻煩。你們要有相近的價值觀。→這麼麻煩,我還是找妓女好了。
P.184 我覺得婚姻是很重大的事情,如果你不去嘗試的話,會是莫大的損失。→呃…墨瑞,你搞的我好煩呀。
P.190 人只有受到威脅時才變得醜惡。→一針見血的話
P.200 在你死前寬恕自己,然後寬恕別人→這句我懂前半句,所以來解釋一下。人生路上一定常做錯很多事。就像偶不時,大腦會跳出些令我難堪的回憶。像把國中同學的機車弄傷,但我當時沒勇氣說。這事一直常常莫名的跑出來干擾我。這句寬恕自己大意就是這個吧,凡人你會犯錯,別一直把這類錯放在心上,放手吧。至於寬恕別人麻~,我沒有很深刻的領悟…。


心得感想:
沒有特別的感想,所以就不說了。

[2015年10月23日 後記]
註一:愛
為什麼我覺得這沒道理呢?因為我追求的是-自由。
自由必須經過「金錢」才能達成,所以我通常說我愛錢、我必須要有錢、我死都要錢,這一切根源於此,自由。說白一點就是當我到餐廳我不必看價位,我只看我想要的吃什麼的自由。在約會,我顧慮的不是我能約到誰,而是我想約誰。(這點不能說百分之百,但大部份通行,而這大部份已讓我眼花撩亂了)。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用考慮預算。言下之意,我有「真正」的選擇權。
愛,能吃嗎?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



前言:
看自己之前一直狂罵毛騙子覺得有點側隱之心,喔…是有點心虛辣,根本連傳記都沒讀過就在開罵,好像不太對。畢竟罵一個死人,不回嘴就是不回嘴。剛好最近出了新毛澤東傳記,就借來看看。我心中最大的疑問,毛澤東有本事打下江山,但在晚年怎麼迷糊的弄出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搞死千千萬萬個中國人,這落差有點大。

基本資料
生於 1893年12月26日
死於 1976年9月9日


[2015/10/16 進度254/800,中止閱讀、隨便校稿]
晚上到樓頂思索時發現,滿腦子的大便感,夠了!
我內心吶喊著,停止吧!這書味只會讓你下流。
或許有一天(我絕不希望發生的分叉路),我身敗名裂時,我會回頭找這本書研讀。但在此之前我不想再讀此書,殺人放火已超出我該瞭解的地方,因為我現在不需要也不想要變得如此下流。

隨記:
P.33 華南的小村韶山沖→毛澤東出生地


Photos by oldwest

P.46 慈禧太后出人意表,竟然支持義和拳作亂。有一則故事說,她決定要進行實驗,邀了一群「刀槍不入」的奇人異士到紫禁城。在她一聲令下,禁衛隊把拳勇請到牆邊列隊,朝他們開槍。這些拳勇果真是毫髮無傷。慈禧太后大為懾服,遂於1900年6月21日向全世界各國宣戰。→這故事真是詭異,假如這故事真實的,那就不難理解上位者所托收到的資訊常常錯的離譜,而且這錯還是親見所見的騙術。
P.60 毛澤東不是很用功的學生。他認為他有權只讀他感到有興趣且拿手的科目。英文、算術、自然科學和圖書,他可沒興趣。作文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科目,而他的作文也一向得到最高的分數。→這裡看到我的一個盲點,我認為數學是絕對重要的東西,但毛澤東打破了我這個論點。唯一還有共通處是,只讀自己感興趣的書,且讀到一種精通的水準。
P.60 蕭瑜回憶說:「毛澤東迷上閱讀中、西哲學家和作家的作品,在日記裡做摘記、申論他們的思想。他下筆行文快捷,彷彿筆下有火花。他的古文被貼在牆上當範本。他讀書速度比別人快兩、三倍。他在圖書館裡,身邊總是一堆書。」→這有點詭異,他怎麼能在圖書館找到那麼多可讀的書?我在台北市立的圖書館走一圈出來,手上沒半本想看的書是常態。我心中一股怒火突然又湧上心頭,狗官到底把錢花到那去了,該不會是寧可拿去燒花博,也不願買書大家讀。好垃圾的狗官。
P.63 毛澤東果真是如此說:「有人說我們必須相信道德律來自天意,唯有如此,它才能被執行、不受鄙視。這是奴隸心態。為什麼你該聽從天、而不聽從自己?你就是天。除了你自己之外,還有天嗎?」→這有點強,一百年前毛澤東就解析出我就是天這人本思維,而當今還有大多數人不知道。我們到底有沒有進步呀?為什麼看毛澤東言論,感覺就像是個未來世界觀的人。
P.93 毛澤東精讀泡爾生(Friedrich Paulsen)的書,可不是白念的。「道德行為依據感覺和意志,它必須先於道德行為。」毛澤東從來不違背此一信條。→《倫理學原理》(又名《倫理學體系》,System der Ethik),這本書影響毛澤東很深遠,泡爾生主張,一個人完全專注在成就仔細界定的目標活動,是最高、最絕對的價值。偉人不可動搖的意志勝過其他一切倫理原則。這種意識型態以我們常見的一句話「為達目的可不擇手段」表述出來(參P.62)。民國初年在充滿傳統價值觀中就有這麼跳時空的思維,我只能說很恐怖的人。這是我最近才透悟的道理。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任何的規定都不能阻擋我的慾望執行。
P.104 但是決定中國輿論對馬克思主義感興趣更關鍵的因素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蘇聯政府激進的反帝國主義及反資本主義政策,以及紅軍抗拒帝國主義干預和國內反革命分子的成功。→在當代(約1919年)最大的夢想是自由、民主,但現實卻是軍閥橫行、外強各種不平等(凡爾賽協定),而中央政府只是個空虛的稱號,管不住各方勢力。毛澤東在這種現況下,從共產主義中找到利基點(或說是更大的烏托邦夢)。跟現代事後諸葛,所看到的共產社會是個海市蜃樓的觀點是不同位階。
P.116 他(毛)走向布爾什維克主義是經過思考的。他在環境的壓力下選擇「恐怖的方法」,對人民的創造力及他們自治的能力變成失望。布爾什維克式的極權主義、否定公民自由、訴諸共產黨的全面專政,以及它的狂熱主義及絕不妥協的性質,對年輕的激進派而言,是合乎邏輯的解決方法。它也吻合他純然的個人需要:我們可別忘了在毛澤東的意識裡,「意志」和「力量」是最高的觀念。→看來毛也曾是正常人,想用和平解決問題,但最後發現現實中所有和平之路都被封死了,教育被資本家掌控著。資產階級擁有工廠、銀行,控制了國會、軍隊和警察。從這論點來看,我才是烏托邦,自由、民主只是個口號,現實中並不是這樣運作的。所以如果要改革,和平不前提,最多當個前菜,真正發展碰到重大利益時,寡頭們會用各種手段阻斷改革。
P.146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420黨員與會)中共黨員絕大多數為男性-女性只有19人-且由知識分子主導。工人黨員只有164人。→台灣學運真的不拿毛澤東來觀摩嗎?毛澤東也是從學運搞起的,但被殺被抓的都是下面的人就是了,毛本人沒事。被通輯還是能四處趴趴走(參P.146)。
P.159 直到1930年代中期,中共必須仰賴克里姆林客每月贊助三萬美元才能運作。蘇聯的財務援助的確無所不包,並且細微到分角都支應。很顯然共產國際塮務和蘇聯大使館連中共黨部員工的薪資也負責包辦。→這事說明了一定得找金主,但金主絕對是想從中謀利。每月花三萬美金換取控制中國,這實在是一本萬利呀!
P.162 1923年,蘇聯開始提供孫逸仙武器、軍事補給和金錢。1924年,約有20名蘇聯軍事顧問在廣州工作,大都投入協助國民黨籌辦軍校、要替新的「黨軍」培訓軍官。蘇聯政府撥款90萬盧布給孫逸仙辦這所軍校,它在6月16日正式開學。黃埔軍校遂成為國民黨的國民革命軍重要的幹部來源。→感覺很妙,尤其偏好美國文化的我。這事說明,民國初年(現在看來根本不算國家,只是有兩廣統治權。)國民黨跟蘇聯是超級好的朋友。或許當時蘇聯才是最棒的國家,只是後來腐敗了。這部份就先到這,因為我討厭近代史,所知非常有限。
P.167 1925年3月12日,孫逸仙於北京因肝癌不治而逝世。→我現在才知孫文怎麼死的…
P.208 他(毛)在1927年六月底、七月初到湖南匆匆走一回,使他相信:共產黨想在中國奪權成功,唯有依賴自己建立的軍事力量。→當所有選項都封死後,造反有理!毛手上的牌是張很奇怪的牌,無產階級和貧農。這占全國人數不是大多數,但這些人一無所有,只剩條命。
P.220 (楊開慧被槍決後)然而,這時候他(毛澤東)早已跟另一個女人同居多時,而且是他和楊開慧分手(分開兩地執行任務)兩個月就認識的新歡。我們以後會記得,對毛澤東來講,「人類需要愛的力量…大過於其他任何需要」,而且「除了某些特殊力量」,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仰止他「這種需要愛的感情」。→說那麼多,不就是搞革命的男人大多是精蟲衝腦。雞掰怎麼掰都還是雞掰。成功後的男人身後一定會引來很多女人,所以男人最該做的是追求成功而不是追求女人。而女人我真的不知怎麼作決策…。

心得感想:
這本書雖然主角是在說毛澤東,但還蠻多孫文的故事,像孫文當上大總統(P.56),背景很曲折,他之所以能當上大總統是因為背後支持者(寡頭權力者)需要一張王牌,可以拿來跟北洋軍大統領袁世凱作談判條件的籌碼,根本上也不希望孫文建立國家控制經濟的民生主義,而是拿他交換溥儀退位和對寡頭權力者有利的袁世凱登基。最後就是1912年溥儀退位(2/12),孫文也退位(2/13),最後讓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2/15)。
毛澤東小時候非常愛讀書,連新婚都不感興趣(當時愛情是作媒,不是自己來的就是了)。他求知過程也非常特異,有極大的主觀和自主性。在求學中讀到高中時覺得課程有限,校規也使人反感。於1912年時直接自己退學,每天跑到湖南省立圖書館去看書。這事非常特殊,現在找個高中生來對比就知道,毛澤東在18歲時的思維已超越平均水準非常多,他已看到讀書的目的,而不是像現在高中生的只是為了考試。更妙的是時代雖然不同,但制度還是一樣的死板。另外最令我吃驚的是,當時已有圖書館這東西了,而且能找到國富論物種起源法意等外國的書籍。
看一個人寫字真的能看出本人的特性嗎?下圖為毛澤東的字跡很隨興,但不醜。
資料來源:文匯館

第一部在介紹毛澤東從出生到創黨的階段,他也是個從零開始的男人。從他的發跡看的出一件很特別之處,他對領導慾極度渴望。這點讓我比較訝異,因為小時候我也是讀很多偉人傳(當時家中有一套梁實秋的歷史偉人全套書),對於成為英雄我真心沒有感覺,只是我很肯定讀很多偉人傳記視野會變的很超齡,但會不會想成為偉人倒是很吃性向。至少我對權力慾很薄弱,我只想要錢。毛澤東似乎滿腦子都是在想得到權力,至高無上的權力。從小時的行為就透露出他對勞工階級的鄙視,他不願去做苦力工作,而當個靠爸族來支付學費和生活費(支助不多,像鞋子破不能再破還穿著)。本書作者一直在解釋這事,但我覺得是在窗飾而已。毛澤東就是自視甚高,才是真心話。
在P.150有介紹,國民黨也是受俄國資助。沒想到俄國也玩這招,兩邊下注,勝率100%。
第十二章超像科幻小說,蘇聯打算用中共寄生於國民黨,然後從中作大左派勢力,把國民黨改造成工農黨。但史達林用蘇聯內部樣子假想中國也是同樣狀態,沒想到蔣介石打從一開始就很討厭共產黨,但藏的極好,連蘇聯都沒發現。而從這章中也看到蔣介石也蠻有軍事才能,到處攻城掠地。總之,我還真的非常小看了蔣介石和毛澤東的能力,討厭歸討厭,但真的都很有本事。只是這世界只有贏家能說話。
第十三章把我一直不懂的名詞搞懂了,無產階級是啥?就是沒農地可耕的人,在農業社會沒地耕基本上就是什麼事也沒得做,說白點就是丐幫辣。角色就是流氓、土匪、強盜等。而無產階級鬥爭就是叫唆並組織這些人去攻擊地主和有錢人。這招非常陰毒,看準遊民非常的多(華南地區約一千萬)(參P.192),也就是說只要有10%加入都是百萬會員。這章開始進入負能量漩渦,蔣介石大開殺戒,就是要清除共產黨。尤其武漢三鎮,殺五千關五千。但看的出來,毛澤東根本還不成氣候,連蔣介石都沒注意到的小人物。我一直以為蔣介石只是個武夫,但讀了這章發現他跟司馬懿極像,各種偽裝,尤其是把金主史達林騙翻了。等蔣介石斧底抽薪殺了一堆共產黨員,史達林才恍然大悟。史達林葬送了中國共產黨,但誰也沒想到毛澤東因上面的長官全掛了而出頭。
在野中共很會玩蹤火遊戲(引發暴動),真的要跟他們多學學,現在他們角色是執政者立場剛好反過來了,他們很怕別人玩蹤火遊戲,雖然他們才前輩才是高手。在一開始他們也是傻傻的在一處聚集抗爭,但後來發現聚在一起太好被勦滅了。難怪六四天安門事件他們能處理的得心應手,這不就跟武漢勦滅共產黨時是同樣的嗎?主政者最希望對手集中起來。後來共產黨學會各地蹤火,結果就就成了。如果要抗爭,絕對不是到總統府前面集結,因為只需要動用最小警力就能壓制住(關門放狗)。所以要抗爭成功必須分散,讓警力網無法集結。所以下次抗爭如果再出現總統府前集結抗議,那代表著,這是一場作秀,不足為懼。關掉電視妥妥的睡覺比較實在。另抗爭要有所本,看到人民真正想要的,才可能引爆狂熱。如果只是為環保,這類的口事心非,就算了吧。
我真的覺得搞社會運動的要讀這本書,真的太多實例可供參考。我也發現即使過了一百年,客觀條件還是一樣,不平等。大多數人還是很窮且民智並沒增進多少。只要貧富差距再拉更大,下一個毛澤東就會出現了。應該也不會出現在台灣,而是在大陸。這種特殊人類需要人數上的奇蹟值,2千6百萬太少了,變不太出來。13億人要變出個毛澤東真的不是難事。
如果要學英雄們出頭,第一步要知道自己是屬於那一類的人,通常看口袋有多少錢就能判斷了。有錢者要學嬴政、曹操、李世民這類貴族世家作觀摩,沒錢者要找劉邦、朱元璋、毛澤東作模仿對象。有錢者可以串連很多權貴勢力從上而下的攻略。而沒錢的通常沒得選就是搞的世界越亂越好,也就是由下而上的戰略。
這本書出的真的很妙,中共絕對不會把這本書列為禁書,毛澤東,英雄耶。但細讀下發現根本是最新版的教你現代如何革命之書,讚。
第十五章真的令人想咒罵毛澤東,啊我毛澤東就是土匪,不然來咬我呀。他用土匪組成一個流寇團,到處到農家收過路費,再抄地主家所有財產。我真沒想到可以這樣搞,毛澤東從一介書生,到最後徹底變成一個雜碎。權力會使人腐化,但毛澤東當時(1929年)根本還沒有權力,但已腐化了。這真的打破我的觀點。我只能說我應該被李世民的電影劇洗腦了,民心為上。但事實是有槍的人才是老大,民心似乎在真實世界起不了太大作用,散沙。這毛雜碎比我想的更心狠手辣,當他得到共產黨認同,回到權力核心後,馬上來個上樑抽梯,土匪們直接被出賣(P.241)。
毛澤東從一開始讓我覺得這是個人才、是個明日之星,但看到P.243頁時(約1929年)我整個對這個人感到作噁,就看像看到一隻野狗到處射精(幹女人),到處大便(放火)。真的超出我的預期太多太多了。作者一直寫毛澤東讀了很多書,但這真的不像是讀了很多書人會有的行為。書讀到一定程度後會有文人該有的人品,為什麼能做出這麼多像沒讀過書的人做的事呢?我大腦深處一直傳來一個聲音,我要權力、我要權力、我要至高無上的權力…(幹,瘋狗)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統計學,最強的商業武器[實踐篇]



前言:
最近操作上碰到了困境,迴歸現象。如同擲硬幣,有時會出現連續正面,但最終會趨近於50%。但操作上比較複雜畢竟不是只有正反這麼單純,還有幅度,更機車的是不正不反的盤整…。在書店漫無目的翻書,突然在本書翻閱時看到-迴歸分析!喔~這不就是我的問題點嗎?當下就甩三張國父,希望本書給我更深入的處理方法。

隨記:
P.16 本書所談論的統計學,全都是為了洞悉人類心理以略微改善其行為及做法的類型。→呃,有點想拿回三張國父了。感覺找錯書。
P.17 統計學依目的可分三大類:1.洞悉人類行為的因果關係。2.掌握現況。3.預測未來。→本書著重洞悉人類行為的因果關係。說白點就是商業銷售方面的統計學(我看完才知道)
P.41 平均值、中位數(median)、眾數(mode)

P.55 常態分佈指的就是「正常散佈」(normal distribution)

P.56 支撐著現代統計學的「中央極限定理」:而且不是「許多資料都遵循常態分佈」,就算原始資料未遵循常態分佈,「其中幾筆資料的總和值」也通常會收斂於常態分佈。這種現像稱為中央極限定理。→作者用男女身高作例子,兩組資料混合後會出現雙峰,但隨機抽4筆作統計會出現常態分佈,這現象稱為中央極限定理。
  

P.56 所謂收斂,就是隨著資料量增加而逐漸趨近,當有無限多的資料時,便會完全一致的概念。
P.77 「偏差的平方和」會隨著資料量增加而變大,即使是變動範相同的資料,也會自然產生這種現象。若是如此,那就別用「偏差的平方和」,改用「偏差的平方平均值」來代表資料的變動範圍即可,而這種就是「變異數」的基本概念。→為什麼不用絕對值,一定要遶一圈平方再回來?這樣就省了一個叫變異數的鬼東西,直接跳進標準差。為什麼書上沒解釋?
P.79 將變異數開根號所求出的值,就名為標準差。其英文是standard deviation 經常縮寫為SD
P.79 標準差(SD)只單純代表「標準的、與平均值之間的偏差」之意。
P.84 俄國數學家切比雪夫還證明了不論資料的變動狀況如何,平均值-2SD(標準差的兩倍)~平均值+2SD的範圍內,都一定包含全體的4分之3以上的資料。這樣的關聯性稱為「切比雪夫不等式」,它在中央極限定理的證明上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這個4分之3實在太重要了,代表著我得放棄75%的機會,選擇權sell side 靠這中央極限定理賺錢,所以我要做 buy side我得盡可能的放棄機會再用累加法堆高buy side 勝率到達臨界點再出手。這概念結合了統計學的中央極限定理和非對稱式交易思維,看來在金融交易我擁有一些天份上的優勢!再給我多些時間、金錢和書籍,我將能征服股市!!
P.90 所謂的統計檢定力就是「當存在某種差距的假設真正成立時,可確實稱之為顯著性差異的機率」
P.91 「明明沒什麼差異,卻視為有差異」的錯誤被稱為第一型錯誤(Type I error)→日本稱α錯誤,或諧音「急驚風」
P.91 「真的有差異,但卻沒找出來」的錯誤稱為第二型錯誤(Type II error)→日本稱β錯誤,或諧音「慢郎中」
P.93像這種5%或1%…等,對第一型錯誤的容許標準,就稱為顯著水準(level of significance)。
P.93 接下來,再想辦法於顯著水準範圍內將「慢郎中之過(第二型錯誤)降至最低或是將檢定力最大化(增加樣本數量最有效)。像這種用不判別假設正確與否的方法,一般在統計學上則稱為檢定(或是統計假設檢定)。
P.99 用來表示從有限資料所求得之平均值及比例有多少機率會與「真值」產生多大稱度的偏離-這正是統計學對誤差的定義。→作者舉樣本數4筆與1000筆為例,兩個樣本各更改一個結果,分別造成25%與0.1的偏離,很明顯樣本數太少,誤差率會高到嚇人。
P.100 資料的變動性越大,平均值偏離範圍就越大。
P.103 很容易與標準差搞混的標準誤差(英文為Standard Error,常縮寫成SE)。
P.103 平均值的標準誤差(SE)→是指樣本平均數的「標準差(SD)」

真想罵髒話,書上解說的沒句看得懂。用圖2-5來猜原意。關鍵字[每次抽出4人並計算],這樣看來,樣本平均數就是指[每次抽出4人並計算]這數值所出現的標準差(SD),稱之為標準誤差(SE)。

P.105 標準差(SD)則是代表原始資料本身的變動狀況的指標。
P.105 多筆資料求出之平均值的變動狀況(標準誤差-SE),一定小於原始資料的變動狀況(標準差-SD)。此外,當用於求值的資料筆數越多(亦即樣本數越多),標準誤差就越小。
P.109 「從資料求得之平均值±2SE」,有時也稱為平均值的95%信賴區間。
P.117 在欲主張「烏鴉基本上都是黑的」這種假設,故意先檢驗「完全顛覆自身主張之假設」,亦即「烏鴉有一半是黑的,一半不是黑的」這類假設,稱為零假設(null hypothesis,或虛無假設)。也就是把自己想主張的事「歸零、歸於虛無」的假設。
P.117 而在假定,零假設成立的狀態下,可從實際或更多其他資料得到反零假設之資料的機率,則叫做P值。P源自表示機率之意的probability這個字。以烏鴉的例子來說,從「假設烏鴉有一半是黑的,一半不是黑的時,連續100次看到黑色烏鴉」這一觀察結果,算出的比例(0.5的100次方)1兆分之1還小的機率,便是P值。P值越小,就越表示「該零假設是不可能成立的」。
P.119 最常做為零假設使用的,大約就是「烏鴉有一半黑,一半不是黑的」這種完全否定自身主張的假設,但也不是不能使用別種假設「黑色烏鴉佔九成」也是很好的零假脫。→感覺假設一半一半比較符合完全否定自身主張的假設意涵。
P.119 信賴區間用平均值±2SE來表示,只是因為算法剛好,但信賴區間的原本意是指「不可能成立的零假設」與「無法完全否定的零假設」其界限是從哪裡到哪裡,而這範圍就是耶日.奈曼(Jerzy Neyman)等人所定義的信賴區間。

--以下書本內容,我已進入迷離狀態。--

P.142 用於處理大量資料的z檢定可能不適合應用在僅20筆資料上,但針對數千筆資料使用t檢定卻絕對沒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兩種檢定的結果一致)。因此,要檢驗平均值之差距時,「基本上就選t檢定」。
P.143 z檢定與t檢定的基本想法是一致的,兩者都必須求出p值,而這個p值代表「平均值之差距」為「平均值之差距的標準誤差」幾倍值,是多麼不可能出現的機率。只不過,z檢定用的是距離資料分佈中央±2SE以上的機率為5%的常態分佈,但數量僅幾十筆的資料並不會那麼貼近「常態分佈」。→ 看完這句話如果跟我一樣是正常人,應該也茫了。
P.144 卡方分佈,便能算出以不同資料量算出的不同變異數,與真正變異數之間的差異程度分佈狀況。
P.144 所謂的卡方分佈,是指當變數x遵循平均值為0,變異數為1(亦即標準差也是1)之常態分佈時,此變數之多個平方值加總會遵循的一種分佈(如圖2-15)。
你看懂了嗎?我茫了。

P.145 由於所考量的是「x」變數的平方值,故以看起來像x希臘字母χ(發音kai)表示,並命名為「卡方分佈」。這個卡方分佈的形狀,會隨著x平方值的加總(在專業術語中稱為自由度)而變化(如果表2-16),當自由度為無限大時,會與常態分佈完全一致;當自由度為數百數千等很大的值時,則呈現「近乎符合常態分佈」的狀態。
我想問:統計老師這自由度是啥?為什麼我對這張圖沒印象!?這時知道網路不能用本名的真意了,別讓教過的老師認出你。他會生氣的。老師在講都沒在聽。Zzz...

P.145 以此卡方分佈的特性為基礎,依資料數量或卡方分佈的自由度不同,用來算出「平均值之差距」在「平均的標準誤差」的幾倍以內,其機率為多少%的分佈便是t分佈。
P.154 費雪的精確性檢定是利用「組合數」,在資料數量僅幾十筆的情況下,仍可正確求出代表比例的差距是否確實有意義的p值。
P.155 由小島寬之所寫的《圖解不再嫌惡統計學》一書幾乎整本都在詳細解說t分佈的推導過程。
P.172 當解釋變數屬於定量變數時就使用回歸分析。
P.172 量化(定量)→數值,例:1024,100。
P.172 質化(定性)→比例,例:0.96,5%,9:4。
P.177 從散佈圖與回歸直線找出「趨勢」。當「代表趨勢之直線與實際資料值之偏差的平方和」為最小時,該直線便視為最合理的趨勢(如圖表3-6)。
終於看到回歸了(斷氣)

P.189圖表3-7便呈現出這樣的現象,比起虛線表示的「父母平均身高」代表實際「趨勢」的實線,其角度較為平緩的,高爾頓稱此現象為回歸平凡,之後的統計學家們則說它是回歸平均值,而基於「針對此『回歸平均值』現象的分析方法」,所謂的回歸分析便就此誕生。


P.218 不論是賭博賠率還是醫學研究中的成功率,計算方法都一樣。
P.234 實際上商業活動上,往往很多成果都不是以數字形式來評估大小的,而是像「此人是否曾經來過門市」、「這位會員是否解約」這類以0或1來表示的。因此依狀況不同,有時邏輯回歸可能比多元回歸分析還好用。→這邊用的數學都是大學等級才能懂,所以找個統計學士幫忙比較有效率,且不會得出錯的離譜的結果。
P.236 圖表3-35 依據「廣義線性模型的概念所介紹的各種分析方法
P.268 若能充分運用多元回歸分析及邏輯回歸,就能從既有資料找出可能有效的策略。然後即然要嘗試,就從可能性較高的策略開始試,而一旦能以隨機對照實驗證實其效果,使用應儘速全面實施,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P.344 圖表5-5各統計分析方法所對應的SAS、R、Excel功能。→看來很陽春的統計功具Excel正好達到我需要的上限。


心得感想:
用統計學的框架來找尋統計學的盲點是我讀本書的用意,為何呢?我知道外資用了很多統計學專家設計了近乎完美的交易模組,所以我跟他們比拼最多平手(實務上是輸很大),另外他們設備精良,交易軟體直接掛在券商,券商有特權可架在證交所機房。物理上我已被打好玩的,所以陽關道是走不通,反而要用詭道。統計學的盲點在於每天都必須交易。才能達到統計結果,所以外資必須每天進出,換句話說,不交易就背離統計。那我不交易呢?讓統計繼續累計,直到臨界值,再用選擇權buy side的非對稱式報酬。我覺得我會成為當今主流機械式交易的天敵。
當本書進入z檢定時,我已很吃力了。也從這個分界點知道我的統計知識弱到一整個不行,本書才念到三分之一,或許我不用完全瞭解公式,而是知到意義,至少讀完z檢定知道如何在母體的某一條件分割成二組資料時,是否有明顯的差別。
本書得到最大的心得是知道專家使用方法。當讀到t檢定時我已很吃力,到第12章檢定的多重重要性與其對應處方後,我已對公式處於迷離狀態,後面我已改採懂原理,運算細節跳過。所以專家的用處就在給他條件,他幫你運算出答案。這答案是決策的要素但不是全部。運算部分要拆給專家幫忙運算,一來省腦力、二來以避免運算錯誤,光一個統計學就一堆運用條件的陷阱,這部分還是交由專家吧!自己才能更專注目標。

[2015年10月14日 後記]
我一直感覺我對標準誤差(SE)解釋的有問題,基於善意,還是提醒別認真看本篇會比較好。我還要再多找幾本統計學的書來看,尤其作者說他介紹的是五十年前的知識,現代最新的統計學完全沒提到,五十年…,人類都從電話升級用智慧手機了。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2016~2030全球趨勢大解密



前言:
最近身體處在健康狀態,大腦深處傳來一個聲音,我想讀書,我燃燒起來了。就到書店走一圈,找本有感覺的書,我已不期望什麼傑作了,只要有興趣的即可,所以就選這本刷卡了。

隨記:
P.12 內容已經過中情局審查→相信重點部位都被馬賽克,我已做好心理準備了。
P.45 個體政治導致零散分裂,無法促成價值觀的聚合,因為個體政治就是為了與眾不同,而不是尋找共同點。→這是面對個體賦權上升的問題,但不該是阻擋的理由。不然俄國早就證明專制才是盛世之道,但目前看來俄國走向衰敗是不爭的事實。
P.64 在多數的經濟成長預測下,中國的國民所得都將在未來五年左右突破1萬5千美元的門檻,所得突破1萬5千美元往往是觸發民主的誘因,尤其是教育水準高、年齡結構又成熟的時候。國民所得提升將轉化成規模更大的中產階級:如今中國的中產階級保守估計約占總人口的10%,在2020年可望遠到40%。→飽足思淫慾,中共真的擋的住嗎?人民富裕就會想要更多自主權。照之前讀的書,中共很懂的勢,那應該知道這也是個勢,且不可擋。
P.64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民主是他們的目標,而且奇怪的是,連一些共產黨員也這麼想。黨校召開過多次會議探討民主,所以問題不在於中國是否會走向民主,而是時間會落在什麼時候。→喔喔,果然不同書觀點都不一樣,感覺就像瞎子摸象,大家摸到的都不一樣,推論就就大不相同。中國會走入民主化應該是最合理的推估才對,畢竟台灣剛走過。我們也曾經專制戒嚴過(金氏世界記錄保持人-38年),只是年輕一代的完全沒經歷過。連我也只是記憶模糊,只記得我還上過三民主義洗腦課。我的青春浪費在背這種東西,嘖嘖嘖。
P.65 資訊科技已經證實是有效推動民主的力量。資訊科技促成的網路運動顯示了它的破壞力,例如阿拉伯之春期間,當地人在警察介入前,運用社群媒體號召抗議與示威。
P.66 我們造訪Google時,他們示範了建構消費者物價指數工具的能力。→政府還在用人工訪查嗎?如果我沒猜錯google只需到程式定期掃網購網收集價格就統計出精準立即的物價指數了。大數據時代越來越恐怖了,一不小心就被甩到古代人種。
P.67 中國未來的經濟成長,有賴中國與全球資訊架構的整合,這表示政府無法箝制太多的資訊,以免重挫經濟成長或創新。
P.79 2030年印度可能會像中國過去二十年那樣成為經濟強國。2030年,大家可能會覺得目前中國的經濟成長率(7%至8%)是遙遠的記憶。
P.80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總規模將在2016年達到顛峰
P.80 印度的人口結構看起來更有前景,其勞動年齡人口可能要到2050年才會達到顛峰。
P.83 (俄國)政府的預測專家預估,未來的平均成長率是每年2.5%,直到2030年,比全球每年的平均成長率3.4%或3.5%還低。自由派的經濟學家認為,如果成長率不提升,俄邏斯將面臨28兆美元的缺口。→勞動力減少、石油價格、國內福利制度(養太多公務員,為什麼養那麼多?為了維持政治穩定。)
P.107 世界各地有數千家醫院都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馬偕醫院介紹),2012年共進行約20萬次手術,最常用於子宮切除術和移除前列腺。

P.116 日本的「京」做出有史以來最精確的人腦模擬,花四十分鐘處理人腦一秒的活動。→電腦研發還有很大空間,換另一種說法,或許整個電腦發展是建構於錯誤基礎上。電腦目前是固態半導體,而人腦是液態神經體。如果用人腦架構重建電腦架構,那可能是當今超級電腦的2400倍。呃算了,先跳過,還是留給專家們煩惱吧。
P.122 我們預期中國,甚至印度等國可能會有嚴重的缺水現象,部分原因是來氣候改變。
P.123 到了2030年,食物需求預計會提升35%以上。→下次通膨絕對讓大眾很有感,貴的不止是房價,還有民生物價。
P.140 2030年中國的經濟可能比美國大四分之一,但人均所得仍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這問題很嚴重,代表著中國人得面對資源匱乏的困境,且永遠無法彌平。就人口來看這是物理問題。也就是說中國人得用更少的資源做出美國產品的成果才可能在商業競爭中存活下來。也就是別妄想用燒錢戰打敗對手。
P.143 中國的排碳量占全球總量近四分之一。
P.151 對於他們希望看到強大的中國或是積弱的中國,意見紛歧,但我(作者)覺得這沒什麼好爭論的,中國強大對美國長遠來說是有益的,中國積弱對全球經濟與東亞安全都是比較大的威脅。萬一中國經濟失敗,民族主義的態度與行為將會更加惡化,可能在無形中增加美國的軍費開支,雖然中國強大意味著有更多預算花在軍事上,但也表示中國更有信心完成政治改革。→就目前實例來看是很合理的,中東一亂,歐洲社會就會動盪。中國經濟一亂,中共為了轉移人民注意力,一定又扯上民族主義,日本首當其衝,美國就不得不被捲進去。
P.152 (中國知名教授),他說:「跟十年前相比,現在很多學生不想出國了…策略思考愈來愈偏重國內議題與發展…中國對中國以外的世界從沒有濃厚的興趣。美國在一次大戰以前是以國內為重,後來變成了世界強權。中國是全球經濟大國,但中國領導人對全球安全與其它議題不感興趣。美國人認為美國可以改變世界,但中國人不覺得自己能改變世界,只關注國內的發展。」
P.156 說到創新,最好是把它想成一種從無到有的現象,亦即從點子的出現,到最後做出可能與原始靈感沒多大關係的產品。→這詮釋的不錯。
P.160 自動車(包括Google的無人駕駛車)可能在未來十年左右上路。→這真的是顛覆世界的東西,司機全部失業,可動用的勞動力一下暴增。交通意外近乎零,交通死亡人數也大降。很多人質疑自動駕駛,但反過來想,為什麼每個人要浪費時間學開車和駕駛車所耗的時間與精力呢?只要寫一個判斷式,所有的自動駕駛車都會判斷同一個狀況,這才效率進化。再進一步想,如果Uber能再撐十年,他就能接收計程車市場。因為到時目前法律不適用了(沒有司機的車不能算是計程車業務範圍吧),到時只是自動車(優良駕駛)上的app,你咬呀,飯桶交通部。這問題很嚴重,代表政府信口開河,官員都在說要產業創新,要開放、要進步,但真正行動上卻是禁止創新。總結來看,別妄想政府對幫助你,只要不對你補刀就算幸運了。
P.176 敘利亞的內戰特別令人沮喪,部分原因在於它一開始本來是受到多人數人支持的和平示威。不幸的是,敘利亞的起義不僅演變成武裝衝突與激進的遜尼派伊斯蘭組織興起,還引進了外力,使原本的國內衝突變成國際衝突。敘利亞正好坐落在遜尼派什葉派的斷層線上,兩派的對立分裂了中東好幾個國家,所以衝突的派系色彩愈來愈濃。
P.177 現在敘利亞的衝突演變成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對立。
P.180 遜尼派對伊朗的恐懼是因為伊朗顯然有發展核武的野心。
P.181 如果伊朗能在國際的支持下轉朝經濟發展,我們就有可能看到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緊張局勢降溫,中東將擺脫區域大戰的陰影。
P.193 歷史上許多恐怖組織最後都疏離了支持者。恐怖主義的浪潮大多持續不到四十年,他們通常都因為製造太多暴力,導致追隨者受害的程度和敵人一樣多,以致於眾叛親離。
P.200 《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涉及廣泛不對稱的市場開放(對亞洲國家來說,大幅讓步所造成經濟與政治上的痛苦,比對美國還大),可見亞洲國家希望穩固美國在亞洲的地位。
P.208 全球準備貨幣的改變可能比大家所預期的還快。1914年以前,美元在國際上根本無足輕重,即使當時美國的經濟規模已是英國的兩倍,但倫敦仍是全球金融重鎮,美國缺乏讓美元缺乏讓美元發揮國際效用的市場基礎架構,但是1914年聯邦準備制度成立後,改變了這個狀態。中國為了達成北京與上海在2020年成為金融中心的目標,正試著盡快讓人民幣變成全球貨幣。
P.209 美國國會預算局預測,除非美國刪減社會福利與醫療成本,或者增加稅收,否則2038年聯邦債務將會達到100%的美國GDP。
P.312 移民的效益遠遠超過了成本,人口成長是重要的經濟資產,為強盛國家的地位尊定了根本的基礎。
P.316 俄邏斯最大的資產是人力資源,一旦俄羅斯政權更重視這個重要資源的發展,世人將會看到俄邏斯不再衰退。


心得感想:
中國最該小心的不是民主化問題,而是宗教。宗教會透由網路的傳播。台灣是實例,區域廟宇的密度與經濟發展成反比。所以如果我是美國,我一定會贊助各種教派進入中國繁殖。
這本書的論點很溫和也是目前當今的主流思維,主流不代表正確只是最大公約數。大多人是這麼想的,或許這也能形成一種共識最後變成結果。如果照書上說的,中共知道擋不住民主化,那我最擔心的問題也就解開了,我可以毫無顧慮的搬到中國住。這是最佳狀態,但誰說的準呢?人生在道路上的選擇總是充滿未知,好在我還沒走到這十字路口,我還有時間收集分析來做更有勝算的決定。為什麼還沒走到,就財富還沒到達那水準呀。如果我料事如神,給我50元買大樂透,中獎後轉到選擇權洗價差,最後到外匯洗,我三個月後輕鬆變成世界首富。
這本書讀起來像政令宣導(書中充滿大愛與和平的觀點),因本書主體是用2012年向美國總統呈交的報告(每4年1篇的作文),大多數資料被報導很多次了,再加上這種官方報告通常都保守為上,最後還要被中情局審核,到我手上的就剩下過時間且閹割的版本。
目前戰亂或潛在戰亂地區有,中東遜尼與葉什之爭(教派)100%、烏克蘭(地緣)70%、印度和巴基斯坦(領士)60%、中國與鄰國(民族主義)50%,大致上緊張情勢是這樣吧。好消息是最緊張的中東還沒有核彈,壞消息是其他三個都有核彈。
第9、10、11、12章算是搞笑吧,在寫虛擬故事。真的夠了,浪費我的錢,還浪費我的時間。
本書是超乎我想像的糟,就在描述現況,也談不上什麼全球趨勢。大多都是報章雜誌上看過的資訊。什麼重要資訊都沒有,就世界有點亂、美國病懨懨、中國自己玩,作者用是用美國人的角度在看世界,覺得世界並不會有什麼巨大改變,美國還是很強,雖然可能失去獨霸,但還是世界領導者。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99%的人不知道的世界秘密



前言:
這本應該是今年度翻到最扯的一本書,引起我最大注意的不是有多扯而是出版社,遠流(註一),這家在我心中都出些以愛為名的書,溫馨出版社。怎麼會推出這本書,太令人驚訝了。所以在好奇心驅使下就下手買來看。


隨記:
P.7 本書所寫的東西不保證百分之百正確。
P.90 這個世界的系統並非只有金錢。有一件事情我很肯定,只要被稱作系統事物,通通都是「假的」。當你努力追查每一件情報,到最後會發現這世界根本充滿謊話。
P.90 即使我長期浸淫的醫學領域也一樣,我在《醫學不要論》曾說過,所有的醫學幾乎都是騙人的。尤其是我長期投入的精神醫學、心理學,越追查越覺得這門醫學根本是謊話連篇,說百分之百都是騙人的,也不為過
P.91 這世界只有謊言是真的,其他都假的。→如果Neo(駭客任務主角)走過來跟你說世界是假的,你會回答,這是謊言。但他確實說的是真的(在電影中架構上)。作者是要表達這個意思。
P.91 現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並不是為了幫助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而是殲滅你的思考迴路,讓你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去圖書館體會很深,我晚到,但自習區暗茫茫的,看著那6個學生,認真的看課本,但為什麼沒一個人會開燈?我隱約知道他們的想法,老師沒教我可以開燈,開教室以外的燈。他們未被教導思考。悲哀的教育制度,教的是如何當隻聽話的羊,而不是當個會思考的人。
P.91 國家教育真正的目的是為培養出聽話的家畜,讓他們像蜜蜂採集花蜜一般辛勤工作,最後把好處都上貢給[他們]。
P.125 看醫生的次數越多,死亡率增加越快,治癒則不斷下降。根據美國加州大學的詹姆士.哈汀(James W.Hardin)博士的研究,接受癌症治療的人平均餘命只有三年,但沒接受治療的人平均餘命卻長遠12年6個月。
P.126 以毒攻毒原本是「毒理學」的概念,但現在這種思想已不復見。→抗生素、氟、胃藥…,以藥為名的都是毒物。所以作者說當今醫學本質是毒也是正確。除非不吃就會死,不然能不吃則不吃。感冒就多休息吃營養的食物,而不是廣告上的買感冒藥不會想睡覺,這廣告真有病,身體在發出休息警告,但你卻強制關閉訊號,還不給休息。
P.127 醫學最重要的目的當然是「賺大錢」,其他還包括「殺人」和「控制人」等多種目的。
P.128 告別「對症療法」,擁抱「根治療法」。→最簡單的就是吃的好,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根本辦不到,只要不是自己買食材來煮,基本上就已是屬於吃的很糟的那群人了,吃路邊攤自傷的機率是100%,那種價格不可能使用好的食材。我光到市場買隻雞腿就200元了,50元便當真的嚇到我了。即使你吃的是高級餐廳也好不到那去,調味料本質就是種負擔。
P.138 屢屢揭露機密情報的知名網站「維基解密」也提到關於TPP的內幕消息。該網站揭露美國公文指出:「只要讓日本和韓國加入TPP,就能瓦解這兩個國家。」→雖然作者說讓讀者自己查資料,但我還是很有微詞,用關鍵字查,還是超過50頁的資料…。算了日本的事自己去解決。台灣還排不上第一輪,還早。
P.139 與美國簽訂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過去曾和美國打過四十六件與ISD條款相關的官司。其中,美國企業作為原告的官司有三十件。這三十件官司都是美國企業勝訴,使得加拿大政府和墨西哥政府不得不賠償巨額賠償金。相反地,美國正府被告的訴訟一件也沒輸過。
P.158 格達費的理想是非洲獨立。引發[他們]出手最直接的導火線就是格達費打算創立非洲的獨立銀行。這就是2011年「利比亞內戰」的主因。→很令人驚訝吧,至少看新聞都知道,他是十大惡人,但真實情況呢?我只知道他被抹殺了,一個在非洲被稱為「非洲的英雄」人物。不是我看不清,而是資訊都充滿錯誤。但肯定的事,首先我要關掉看電視新聞的習慣,最多看看報紙,少了聲光效果炫染,判斷力應該會好一點,嗯,就好那麼一點點。
P.178 日本人和美國人在戰爭中互相殘殺(1930年太平洋戰爭)。美國和日本在戰爭中使用的武器都是由布希家製造,雙方死傷的人越多,布希家就賺越多錢。→終於知道布希家族總是動不動就要開戰,因為他家生產武器。波灣戰爭最大受益者就是布希家族吧。
P.182 為了做「人體實驗」投下原子彈。
P.1821945年3月,日本向美國申請和平協議,美國卻冷淡地回絕了。在那樣的情況下,日本幾乎和認輸沒兩樣,就本質上而言,美國根本沒必要投下原子彈。更不用說還投了二次,完全沒必要。→從我們的教課書得知,日本是不肯投降,所以投兩顆原子彈。就說近代史都在騙人一點也不為過。
P.189 按照虛無主義的思考模式,這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有價值,也不存在「正確」的概念。簡單地說,「不存在正確」是我的思考的核心。正因為有這樣的思考方式,我才能比任何生物都具備看穿事物本質的「智慧」。
P.189 「智慧」和「知識」原本就是兩碼子的事。本書雖然匯集了許多與謀策相關的各種駁雜的知識,但知識這東西對這個世界來說,很大一部分毫無作用。重要的是匯集知識,找出「根本」的部分。只要找到根本,其他枝微末節的知識就完全不重要了。往後判斷事物時,也不再需要透過知識。→在資訊中找到人類最根源的動機(誘因),基本上就不再需要知識(我的詞彙是資訊)來分析事件了,因為知道動機,對方千變萬變不離其宗。所以作者假設有一個組職在控制地球的所有事物,那一切的大事件全是種[設定],像福島核災是場實驗,實驗失控的核電場會如何。而不是天災,因為地震海嘯是人工製造的。這是就是作者從[他們的]動機推回福島災難的成因。這概念很棒,因為我也受到資訊不正確之苦。用最小量的資訊解出最上位者的動機,即可推回出事件的成因,再更進階就是能大致正確的預測發展。
P.191 強烈建議拿起本書閱讀的各位,就像把堆好的積木重新打散一樣,就像練功夫練到一定程度後,就要把學過的招式通通忘記一樣,用全盤否定的態度重新審視自己,讓自己的腦有空間流入新的思想。
P.195 想擺脫魯民的身分其實不難。你只要改變想法。
1.放棄「希望別人認同」的想法
2.培養自己動手查的「探索心」
3.自己拉的○,「一定要自己擦乾淨」→作者是指別依賴他人,有所求就能對你上下其手。
4.不要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5.拒絕對「權威」的服從、盲從
P.197 人們應當說出真心話互相衝撞→禮儀真的是好事嗎?當今這虛假的應對方式,早已失去溝通的本質,無法明確知道對方的真正意思。
P.205 留意科學的謊言。如本書所說的,幾乎所有的科學都是謊言,都是誘導,都是謬誤。不要相信科學,不要被科學呼嚨,用「赤子之心」思考才是最重要的。→科學有兩種,一種是科學的方法,一個是科學的結果。作者是說科學結果(報導),都是假的。最簡單的例子,根據科學報導鮮奶有益健康。而我自身經驗,越喝越虛弱。只要稍微動一下腦就知道這科學報導有足夠動機作假研究報告,因鮮奶有極大商業利益。
P.219 大家居然把現行的醫學奉為「科學」,真是讓人笑掉大牙。殊不知「真正的科學」早已跨越醫學的藩籬,遍及各個領域造成影響。→作者舉生物光子、Somatids、量子醫學等目前可發掘最新的技術線索,但這些醫學科學並不存在現行的醫學上。而[他們]已跳脫目前的醫學使用這些超先進的醫學技術,達到延長壽命的效果,他舉大衛.洛克菲勒(1915~)為例,大衛活的是否有點超過平均人類壽命?

P.221 (使人身體健康的「解毒術」)在我的診所,採用的是營養療法(膳食補充劑等)和低溫三溫暖。→看到這篇我有種說不出的微妙感,怎麼這麼巧,我摸索到最後也是用類似的方法。吃好的,然後洗熱水澡並製造類似三溫暖的效果排汗,效果真的很顯著。
P.231 連鎖餐廳和便利商店賣的東西根本不用討論,那是給不想變得健康,希望早死的人吃的東西。→作者說的比我更直白。
P.234 不要使用加入「氟化物」或「糖精」的牙膏。→我是有想過這點,但市面上主要品牌似乎都沒出不含氟化物的牙膏吧,其他雜牌我又不敢用。為難呀。另外最近停水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在浴缸儲的水在約四天後水的氣味跟天然礦泉水一樣的清香,這真是神妙。可見自來水真的加了不少氯…。疑!這星期我突然變的特別健康該不是會是件事吧!我這星期全喝礦泉水。或許我該感謝杜鵑颱風給的意外,讓我多了一個靈感。先記一下買的水是麥飯石天然礦泉水,不是純水。
P.245 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生物是孩子,最不需要的生物是老人。→作者的論點是,生物就是由下一個世代繼承自己的生命,自己老了就是安靜地死去。人道主義是逆著宇宙運行的原理在運作。生老病死這是常理,但現在老而不死反而成了偉業。


心得感想:
本書內容感想是從駭客任務所延伸的思考。這世界是被一群人所控制和設定。[設定]這詞比較不好理解,大意是指事情最終發展所推回的策略。而這策略不易看穿,因為太簡單的騙是騙不到人的,例如:我要害對方早點死,用毒藥馬上就被發現或事後被發現。那如果提供美酒、甜食呢?對方無從發現,還樂此不疲。從這種深層的[設定]的,就會發現世界上太多不合理的事但都變成常識,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麵粉一公斤要90元,但砂糖一公斤才40元,這不合理的訂價嗎?有點健康知識的一定會瞭解糖是百病之源,但這種價格「設定」似乎說明了一種詭道的存在。再舉個例子,看過星際效應一定會對老爸說什麼都要讓小孩上學這片段留下深刻印像,即使他明瞭學校教的都是錯誤知識,還是義無反顧要校長不要退學。(不合邏輯但一定會感動到,深刻記在心中並誠心接受小孩一定要上學的[設定])。(註二)
之前讀的書大致瞭解日本奴性重,但不知原因。而這本真是讓人開了眼界,從近乎不可能的觀點在找立論點,非常的牽強,但我也不能證明他說的一定是錯。最大疑問是,日本還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做為奴隸會不會太華麗了!?
作者在書中有提到藥很多是由石油提煉而成,這其實值得思考。為什麼吃石油?而食品化工就更不用說了,光看統一紅豆麵包上的成分標示,全是堆亂七八糟的化學物質。奇怪紅豆麵包不就麵粉+紅豆,怎麼一標示就跳出一堆沒見過的物質。嚇的我從此不再吃統一化工的東西了。這裡還真要感謝那大無畏推廣食品標示的人,不然我還不知道我最愛的紅豆麵包根本是在化學合成物。
身為隨機漫步主義的我,碰上作者的虛無主義者,在某些認知上非常契合。但作者的並不是完全虛無主義,而只是用虛無主義在思考事件,但會作出思考和行動上的主動。我則是不相信有人能掌控全世界,這世界是隨機漫步的結果。隨機其實是不能說隨機而是世界上有這麼多人在算計,各種算計下最後結果就變成隨機。而作者相信的是這世界是有一個組織在[設定]這世界的運作,所有的事件都只是這組織算計的結果。珍珠港事件、二顆核彈、福島災難,全是[他們]製造出來的事件。
除了他本業醫學論點有很大的立論基礎,其它項目(政治、天災)等立論非常薄弱。非常異想天開的書,但也不能否定其可能性。我估計作者錯誤推論滿天飛,但基於創新,我從沒想過的可能,他想到了。所以給予閱讀價值高的評價。不是他說的對,而是他說的我從沒想到過。

註一:關於遠流出這本書的推論
看完大致上知道遠流為什麼會推出這本書,這本勉強與心理學有關,而遠流就愛心理學相關知識。

註二:星際效應的學校訪談
嗯,我記錯了。果然記憶並不牢靠,還自我重組。今天(2015年12月23日)在看HBO複習了一下。學校要教的就是如何當個好農夫,而不是知識。下圖有點截的不夠好(我想截的是黑人校方說的話,但截到庫柏回的話)。校方明確表示:國家現在不需要科學家、工程師,而是要農民。庫柏回說:未受教育的農民…。這段對話放到今日還是通用,教你如何做一個好勞工,最好連抗議都不會的奴隸。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鋼鐵人馬斯克



前言:
夏天終於滾了,讀書蟲又開始在大腦深處蠢蠢欲動。就順著這感覺隨興買本書來滿足這感覺,看能不能順便養成每週一書的習慣。

隨記:
P.30 (馬斯克說:)「我想或許是因為太多聰明人選擇追求網路、金融和法律,以致我們這一代未能看到更多創新。」→對吼,我們太專注於手機這類的產品,但世界上還有許許多的東西等著創新發展,像建築工法、交通系統、水資源、空氣監控…等,這些進化速度跟手機進化速度相差甚遠,但其中一定有很多充滿創新的空間。
P.35 馬斯克的公司盡可能從零開始做起,重新思考航太、汽車和太陽能產業一直以來視為理所當然的做法,利用新技術和新想像,展開前所未有的產業革命。→這點跟我想法雷同,我常常看股市的書,但我每次都喜歡跳脫出去想別人沒想的地方,期貨操作也是打破書上介紹的方式在研發的,成果顯著,而最近研發新選擇權操作法,之前讀的書都是用極端複雜的蝶式、兀式、跨式等模型在教,這些方法已成為當代主流,但如果我跳脫出去呢?我用推測法(事件所引發的資金與心理面的時間發酵反應)+期望值千點+只下buy side。這種非機械式的耐心方法論在書上都沒提過。打破一切法則是勝利的特徵。我要在下次大崩時從萬惡的國安基金手上連本帶利取回我納給國家用來賠錢的稅金。
P.40 我(作者)問馬斯克,這麼緊湊的行程是怎麼辦到,他說:「我的童年過的很艱苦,或許那有很大的幫助。」→看很多「媽寶」夢想一堆並且堅持在冷氣房打打字,但什麼事都躲著不做。這在創業第一關刷掉了大多數人,而且那群人永遠學不會這點,這才讓人驚訝。
P.46 少年馬斯克在大約14歲的時候,曾經有過最強烈的存在感危機。就像許多少年天才一樣,他也曾試圖求助宗教和哲學來找尋解答,他嘗試追求一些意識型態的思維,最後又退回原點,擁抱他在亞當斯(Douglas Adams)所著的《銀河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裡發現的科幻小說課題,這是影響他一生最深的書籍之一。「亞當斯說,問對問題才是最難的事,」馬斯克說,「但一旦你弄清楚問題,一切都將迎刃而解。我後來得出了結論,為了理解哪些問題值得探究,我們真的應該提高人類意識的範疇與深度。」→喜愛思考的人都有這特徵,探索心靈深處,再白話一點就是你存在的意義?蠻多人會在此迷失,走進宗教世界,一直出不來。因為那裡集結了千鎚百練的文字陷阱。不懂嗎?快找本聖經來讀,越讀會越讚嘆上帝而不可自拔。那有什麼方法避免呢?跳脫框架出來,問為什麼一定要有上帝來奴役你,而不是你駕御上帝?如果還不懂,那簡單的說,你想吸毒嗎?不想是吧,那你為什麼還堅持要看聖經?明知是毒物還要嘗試,幫不了你。
P.47 自童年起就一心想拯救人類的馬斯克,幾乎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留在當時腐敗的南非,他將關注焦點放在整體人類福祉上,並將美國當作機會之地,也是最有可能實現他夢想的舞台。→撇開華麗的說詞,怎麼他沒有存在國家主義思想呢?那我們這群平凡的人為什麼這麼堅持且狂熱於國家主義思想,而不是追求夢想?只能說馬斯克真的從來沒有把框架放在思考邏輯上,他的思考邏輯全是穿透式思考。
P.53 令人費解的是,馬斯克有時候似乎會陷入自己的世界,他眼中帶著專注神情,思緒卻與現實抽離,人們跟他說話時,他完全聽不見似的。→我懂,但我還沒那麼神就是了。我很容易跑到內心思考世界,但我很容易被打斷,一打斷很容易出現起床氣。真讓人嘆息,如果我有他一樣的智商和體魄,我的成就不知會到那。
P.55 對世界很著迷,書不離手。
P.55 一天閱讀十個小時,對他而言,並不稀奇。→好吧認輸,我喜歡讀書,但沒那麼認真。另外我想抱怨,台灣能讀的書真的好少好少,尤其是深入專題的書。當你對某件事很感興趣後,但讀一讀就發現後面是空白,沒有更深入的書可讀。就以選擇權的書來說,讀來讀去就只能到策略運用,就再也沒有進階的書了。該死,又是死在英文不好…。
P.65 他(馬斯克)的數學成績遠超過同齡的孩子,而且記憶力超強,他之所以無法名列前茅,唯一原因是對於學校指定的功課缺乏興趣。→學校教的和考的通常很沒營養。隨便找個資料,像[師大附中99學年度期中、期未考題],看了歷史和地理的考題,只能說,暗,不會google哦,還真落後的填鴨式教育法,背些沒營養的東西。停止追求課業的第一名(數學除外),而是追求自己渴望的知識。
P.107 馬斯克試圖為X.com募集新資金,他去找新的創業投資人,並向他們坦承公司人才差不多走光了,儘管如此,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的著名投資人莫瑞茲(Mike Moritz)依然支持這家公司,他賭的就是馬斯克一人,別無其他。→賭的本質,非對稱式投機,並不是篤定而是期望值。
P.116 勝出點在於不受限的想像力→從Zap2和PayPal案例中可得知,他擁有創見,十年後的遠見。但他對領導完全沒有經驗,EQ在書中是學不懂的東西,至少我看了很多這類的書,但我還是我行我素。或許我該學著強化我的強項,不受別人困擾的優勢來彌補人際上的弱點。只是我也知道在不久之後,事業成功將面臨這個問題,募資時就必須面對人的問題。目前台灣要幕資最快的方法就是收會員寫書或弄有廣告收益的網站,但我真心覺得路太窄,我想要的如同馬斯克一樣,我拿出我全部的財產再加上別人的資金,共同投資的概念。
P.133 馬斯克把他的筆記型電腦遞給葛瑞芬和坎特瑞爾,他們驚訝到說不出話來。這個表格詳盡列出建造、裝配和發射一枚火箭所需的材料成本。→我們的中研院到底養什麼樣的人材,怎麼感覺比不上一個馬斯克。
P.182 特斯拉將會跟所有矽谷的創業前輩一樣,雇用一大群年輕、渴望表現的工程師,邊做邊把事情搞清楚。不用擔心灣區從來沒有汽車製造模式可循,也不用介意製造複雜的實體跟寫軟體程式完全不一樣,特斯拉真正領先其他業者的是:他們知道18650鋰離子電池已經做得很好,而且會愈來愈好。→經驗法則在創新並不存在必要性,他們跳過到底特律取經,而是自行摸索。
P.183 伯迪契夫斯基(特斯拉第7號員工)利用一個週日晚上,將辦公室漆成白色。隔週,員工們去IKEA賊買書桌,並上網訂購戴爾電腦,公司裡還有個裝滿榔頭、釘子和基本木工用具的工具箱。→馬斯克創業模式,全部自己來。資金不會用在外包給別人做,資金全用在材料,剩下施工都得員工自己做。難怪馬斯克都從畢業生找員工,因為到過大公司的人,會有心理障礙。像燈管壞了直覺是找總務處,而不是自己修。
P.238 (2008年馬斯克的災難)「多數承受那種緊張壓力的人,」葛拉齊亞斯說,「決斷力會變差,伊隆則變得超級理性。他能夠做出非常清楚的長期決策,而且愈挫愈勇。所有直接見識他經歷過這些事情的人,都會對這個人有更多的敬意。他承受痛苦的能力是我從未見過的。」
P.266 用最強的技術,挑戰傳統工序→標準作業程序(SOP),這是當今奉為圭臬的準則,但馬斯克企業不存在這種東西。他的邏輯只有,透。以SpaceX公司為例,對發射火箭所的細節的透徹瞭解,所有建構並不存在標準流程,只要弄出成品,並在錯誤發生時知道問題所在,而不是在犯錯的時候追加一個SOP浪費大家時間。
P.323 要做就想辦法不容妥協地做出某種令人驚歎的東西,否則就不要做。→失敗者最常出現的就是妥協,一妥協結果就變了,一切就走味。所以我對女人的要求,發誓絕不妥協!為了達成這目標,要更努力賺錢。
P.382 忍受痛苦,一直是馬斯克的強項。在中學時,同儕霸凌折磨他、他的父親跟他玩殘忍的心理遊戲,長大成人之後,馬斯克透過常人難以忍受的工時和無止境的要求,逼迫自己和他的員工不斷突破極限。一般人希望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的觀念,對他似乎毫無意義。

心得感想:
第四章第一次創業(Zap2),這章說到創業最精彩的地方,從0到1,從無到有。可能大多數人覺得草創是成功中最容易的階段,因為沒有任何包袱,最自由。但真實世界是身無分文沒有經驗,只有新鮮的肝加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沒有資金,連吃飯、睡覺都成問題。我現在想起往事在那計算一元為單位時的情境,真的還是會作惡夢。走鋼索很恐怖吧,但前期時天天都感覺在走鋼索。記得我跟單位主管說要創業,他問我資金有多少,我說一百萬,嗯。從他表情就知道,你在開玩笑吧。嗯,我還沒說真正的創業是指股市投機創業。一百萬很多嗎?以巴菲特的平均年報酬20%來看,用100萬玩根本是天方夜譚。。只是很妙的地方,只要你證明你行,後面就會有金援加入。本書中會發現這世界的錢真的很多,隨便都是億來億去,只是窮人會覺得錢是很稀有的錯覺。
馬斯克的出生地非常讓我沉思,南非-破毀國度。我身在台灣也覺得這是個衰敗的國度,也就是有類似馬斯克的感受,但我不懂的地方是為何他沒有任何反動的思考放在南非上。至少我常常被這方面的思緒困擾,我憎惡頂新讓我短命(工作的十年天天外食,一定吃了很多劣質食物),我討厭日月光(排毒水沒事,代表著官商勾結、法律漏洞非常嚴重)。但馬斯克在傳記中完全沒有顯露這方面的思考困擾。為什麼?或許我是被某個框架所限制住了。馬斯克真的極具「無框」的天份,他心中從來沒有任何設限。而我常常畫地自限,深受其擾。或許我該換個方式,用目標論,再推演現在能做什麼。我想要住在高度文明國度,那回推就是需要多少錢才能脫離台灣引力飛到更上層的文明國家,那我該停止憎惡這個國家或改變這國家,而是專注賺錢。
人類本質是線性思考,當看到一個夢並踏進去逐夢,但一波波的困境迎面打來,久而久之就覺得夢想還很遙遠,就放棄了。但實際上世界運作是非線性模式,只要撐過最前面幾個關卡,證明你可以,接著就會有人注意到你並給你幫助(有利可圖),後面你就不是走的而是搭飛機飛到夢想之地。關鍵只有前面一小段一個人的時候,你得證明你辦得到。
從生活上覺得目前最需要改良的是快遞系統,這一直是賣家與買家的痛。我想買產地的地瓜,產地肯賣11元/台斤。但加上運費,其實就跟市場上買的價格差不了太多,覺得配送上還有很大的改良空間,其中充滿了前景,因為只要價格夠低廉,行為模式就會徹底改變。尤其是博客來是這方面的成功者,幾乎不存在快遞費用。換句話說,產區和博客來作結盟。或許零快遞成本(買方完全不需支付快遞費)極可能會達成。博客來用更低廉的收費取得大部份的市佔率,7-11得到博客來的股權利潤,賣方和買方都得到實質利益。看的出來過不久物流會出現一波兼併,又是贏者全拿。順便消滅傳統市場和一點都不省的全聯。(利因:時間成本價值、絕對新鮮、沒有任何存貨)。嗯,這構想可行,只是我沒有熱情。
這本書絕對是目前創業者必讀之作,在第8章說明SpaceX三次失敗時的慘況,如果身為領導者原本預計花四年和2千萬美金的計劃,到最後燒掉一億美金,和超乎漫長的時間折磨(六年)。會怎麼在第三次失敗後作出決策呢?如果從理性來看,是要設停損。但從馬斯克的意志是沒有底線直到倒下。絕境在2008年又再次上演,這時本身最脆弱(資金燒光)時,外在也是腥風血雨的股災。雖然作者用一句話「在危機中維持專注」就帶過了,但有經歷過財務絕境的人絕對了解,馬斯克面臨的困境超乎容忍限度。
從馬克斯經歷看出領導力是經驗累積起來,並未如預期是天份。他從零開始的老闆兼打雜小弟,然後從中學會如何領導別人(如預期的常常犯領導錯誤),但畢竟他什麼工作都做過,知道員工在做什麼、欠缺什麼和需要什麼。在開發過程的鐵血鞭策和重大失敗時的感性鼓勵。或許這對我是個重要資訊,如果未來事業大到可以開基金公司,我該接受領導角色的挑戰。
本書讓我再次熱血起來,尤其在思想上的大破大立。我以為我行事近乎沒有設限。但看了本書後,我知道我被自我制約而不自知。從書中發覺到自己思考上的缺陷,我還是會在乎別人說的話。我要打破那種制約,徹底的忘記倫理、德道等東西,我以為我不受約束,事實證明我還是受到影響,問題在潛意識,這是小時候就被家庭、教育系統所約束到。所以,凡對我目標有阻礙者,都視同障礙必須清除,目前最該做的就是先破倫理關卡。
膽敢對我制約者,我必須打破。達成目標,絕不妥協
能力,馬斯克不止是天資過人,後天學習更是超乎常人。他幾乎不需要筆記(通常記在腦子),對處理問題更是充滿著無限的精力,在知識廣度與深度更是比優秀還更上一階,像他說你不用做了,你的事我來接替。他換掉員工又能馬上接手做,而且常常發生。也就是他對任何問題都能處理。從這些描述中就知道,千軍易尋一將難求真的是有道理,這種人太稀少了,如果說白點,賈伯斯可能連馬斯克的十分之一都不及,賈伯斯的成功在於領導魅力,賈伯斯本身專業技能上不足,他只知道他要什麼,然後魅惑員工達成不可能的任務。而馬斯克是全能,但領導力是在多次經驗後才勉強達到高手。
本書最大的啟發不是他的夢想,也不是他的才能,更不是他的成就,而是他的思考邏輯。我自以為我看事物已達到透的水準,但事實我從沒到達透。以世界的視野作為比例尺來說,我頂多看到地平線,但馬斯克的透是穿越了太陽系到達銀河系。或許他還是受到某種框的限制,但他的框的界線對我來說已是無界之外的無框世界。首先,我找到問題,問題就是潛意識存在一個或多個制約,必須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