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醉漢走路



前言:
看到封面有「機率」兩個字,我就順手抓起來了。或許我真的該朝向單一學科作深度學習了, 讀書讀到一種廣度就會產生收斂的想法。至少我最近在讀現代史(《毛澤東》、《帝國落日》),發現原來有這麼不感興趣的知識。

隨記:
P.34 兩個事件同時發生的機率,絕不會大於個別事件發生的機率。→這是常識,但實際應用時常常會被這個定理誤導,當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條件下,產生的結果極可能出現極端的可能與不可能發生的機率值。
P.40 一碰到要估計過去的事件發生的頻率(並導出機率),大家的記憶糟得可怕。
P.47 如果事件A與B為獨立事件,那A、B兩事件同時發生的機率,等於個別事件發生機率的乘積。→像硬幣擲正面,骰子擲4點同時發生的機率為1/2*1/6=1/12。
P.49 假如某一事件有幾個全然不同的可能結果:A、B、C等等,那麼結果A或結果B發生的機率,等於結果A的機率加上結果B的機率,而所有可能的結果(A、B、C等等)發生的機率相加後得到的總和為1(也就是100%)。
P.58 瑪麗蓮.瓦.莎凡(Marilyn vos Savant)她是金氏世界記錄最高智商(228)的記錄保持人。→她有名是因蒙提霍爾問題的解答,一千名博士都說她錯!這事很有趣的是當你擁有超人類智商應感到很痛苦吧!她解釋半天這些人還是聽不懂,問我嗎?我還是半信半疑。因為無從明確證明,只能用負面表列的方式把等案找出來,非常違背人性直線思考。
P.61 安非他命-據傳艾狄胥是愛用者(傳說他戒掉一個月之後說道:「以前我看到一張白紙時,許多想法湧上心頭,現在就只看到一張白紙。」)→這段話有一個問題,毒品不是沾上就戒不掉?為什麼大數學家說戒就戒?另外我對藥品真的很佩服,我不是用毒品,但有吃特定維生素的習慣,在使用後腦力真的夠強捍,但後座力也很強,至少我連用一個月後,身心狀態會瓦解,導致我得休養一整個星期不能碰咖啡因和維生素,而且當週基本上就廢了,大腦動不起來。喔,上上週沒讀書就是我崩潰的佐證。這個機體已經不起摧油門呀。話說回來,我還真戒不掉那種清晰的感覺。
P.65 「=」直到1557年,才由來自劍橋的雷科德(Robert Recorde)發明。→數學是近代的產物,並沒有想像中的古老。西方的+-x÷等符號大約完成於十六世紀前後。真巧科學也始於這時間點附近,數學的基礎成熟後才造就科學應該是很合理的推論。
P.66 樣本空間(sample space)這個名詞,指的是將隨機過程中所有可能的結果,看成空間中的點。
P.80 科學必須專注於經驗與實驗(看自然界如何運轉)→這是最近發現的奇異處,有個網站稱自己科學(泛科學),但都只是剪剪貼貼引述別人的話,但大多都沒親自實驗過。網路知識很棒,給你創意,但如果要拿來運用,還是記住一點,先做小型實驗,確認後再大膽嘗試。如果直接大膽使用,通常會死的不明不白,不是說科學結果嗎?怎麼我死狀那麼慘,擲硬幣都比這科學研究強多了。(謎之音:這都是任意投稿,並沒有什麼專業審查機制)
P.82 某一事發生的機會,視它出現方式的數目而定。→這句話在說像三顆骰子擲出3、9、18的機率差別,9點發生的機會是最高。但感覺沒抓到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P.126 「一個機率固定的事件發生的機會,會隨著它最近出現的頻率而增加或減少」,這種想法稱為「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好事連連,並不會帶來厄運,而壞事不斷,也不表示好運就要來了。→連續正向或負向的次數絕對超出你的想像,以自己為例,就去年最大停損為21回,假設我用設為all in點,今年我就破產了,在前些時候,創記錄的連續停損到35回。而且在此記錄前已在當年度出現超過21回停損,那種被賭征謬誤血洗的感覺,真是無法言語。
P.146 假設1000名運動員接受藥物檢測,有十分之一的人使用禁藥,而這些使用禁藥的運動員中有50%的機率會被驗出。同時,剩下900個清白的運動員中,有9個會被誤驗,因此藥物檢驗呈陽性,並不表示她有罪,而是百分之50/59=84.7%有罪。→機率學並非那麼直覺,尤其在樣本中存在「對中誤」、「誤中對」的情況下,這種倒置的錯誤有時候稱為「檢察官謬誤」(prosecutor's fallacy)
P.150 美國司法體系就是建立在不說出全部真相的基礎上。→作者舉辛普森案,辛普森舉施暴者的條件下謀殺的機率為1/2500,但有沒有想過,謀殺者在殺人前的施暴機率呢?沒有,法院上沒有人想到這點,而這機率為90%,結果法院判辛普森無罪,機率很簡單嗎?答案不言而喻了。1995年的事件法院還是搞不懂機率學。
P.150 雖然條件機率代表了「隨機性」這種想法上的革命,不過貝氏並非革命者,即使他的論文於1764年發表於皇家學會的會刊上,他的研究卻長期未受矚目。所以,要等到法國科學家暨數學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de Laplace)獲得同樣的研究成就,才讓貝氏想法受到科學家的關注,並且讓世人知道。→1.大多數學者只是跟風者,並沒有比較強。2.現存的文獻中充滿先知灼見就等人去發現,也就是說這世界可能不缺創見,而是有無識別創見與瞎掰的能力。
P.151 科學家也常常發現他們陷入這種處境:通常他們面對的不是已知某個物理量,要去決定量測當果是這樣或那樣的機會,而是做了一組量測之後,要由此找出某個物理量的實際值。→簡單說就是不知母體機率,只能用樣本統計推估母體機率。而這誤差大小沒人說的準,即使現代統計能算出6個標準差(99.99966%),但這種近乎不可能出現的機率,在華爾街常常發生。
P.159 只不過是數字改變了,並不代表事情本身有了改變。例如,任何時候失業率有了百分之零點一的改變…,這種改變那麼小,我們根本無從得知是否真有改變。→在看數值跳動常忽略,這是(小)樣本數統計,存有很大的誤差空間。
P.164 在很多層次上,[評鑑制度]是沒意義的→味蕾的感覺到一定程度後是無法區別差異,剩下的只是預期心理。也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內容物交換,正常人分不出差別,所以簡單來看比較貴的餐廳賣的只是氣氛。
P.176 中央極限定理是說:大量的獨立隨機因素之和,可以是任何數值,其出現機率為常態分布。
P.180 我們通常把「隨機」與「無秩序」聯想在一起,兩億駕駛人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而且無法預知,但整體而言,他們的行為表現卻有秩序得無與倫比。如果我們觀察人們怎麼投票、買賣股票,結婚、迷路、寫錯地址,或是去開會途中遇上塞車,又或者去測量他們的腿長、腳的尺寸,臂圍、啤酒肚的周長,我們都會發現類似的規律。→這推論真讓我興奮!代表世界是有可能-可以預測。我的優勢在於短期的不可預測(大眾的盲點,以為短期股市是可預測),但我倒不曾考慮在一段期間後的某個區間的可預測性。也就是在未來的時間點有一段時間是可預測,寬度不大,但存在一個時間區塊,目前可排除三個月內和五年後,因為三個月內我多次嘗試心得是挫敗,五年之後這是不可知的了,我猜想最有可預測性應該落在半年後至一年間,。這種時效性最適合股票投機了,期貨無法忍受這種波動性,選擇權無法忍受時間長度。也就是說超級主力早在半年前就布好一切棋子了。現在問題來了,我有什麼優勢能做到此點?呃…,但的確有人做到了,這概念就是索羅斯的操作核心,混沌+反射理論。但他有資訊管道!這就是一般人無法模仿成功的問題點。該死,這條路我看得到但就是走不到。先保留這想法吧!現在辦不到不代表未來辦不到,時機成熟了,這概念立馬能上線。
P.196 近年來心理學家發現,讓人面對困境還能夠堅持下去的意志,是和才華至少一樣重要的成功因素,這就是為什麼專家常說「十年法則」,意思是在大多數的領域中,至少要有十年的苦幹與奮鬥,才能相當成功。→我的股市之路是最好的實證,賠了十年之後,終於知道怎麼不賠錢,然後就賺錢了。沒什麼,各種錯誤都嘗試,且多個錯誤還是一再嘗試後確立。剩下的方法的總和就是每年賺到一些錢,夠我吃穿和存一筆錢到本金。
P.197 機運的作用,在某一種程度上也能控制,那就是藉由不停的嘗試,才能提升成功的機率。
P.228 控制慾擾亂了人們對隨機事件的正確知覺。→理性是什麼?找出符合你期望的理論而已。大腦中根本不存在純理性這東西,也就不存在對隨機性的正確知覺。當別人叫你理性時,他是指情緒控制,對方壓根子也是沒有理性的動物,只是想讓你閉嘴罷了。
P.253 有錢人可能只是運氣好。我們的社會很容易把有錢人當英雄,把窮人當狗熊。這就解釋了房產大亨唐納.川普儘管旗下的廣場飯店破產了,賭場王國也兩度宣布破產,還敢在一個超級熱門的電視節目擔任評審角色,判斷有抱負的年輕人的商業敏銳度。→我也覺得實在太搞笑,但美國人倒很認真,因為他正是目前聲望最高的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這國家人民素質低劣到無法想像,但倒很符合統計學上的平均值,人民素質平均後會變的很低,低的有離譜。
P.258 我們忽略了隨機對於生命的影響,因為我們評估世界時,選擇去看我們期望看到的;我們其實是以成功的程度,來定義才華的高下,然後認定其間的相關性,藉此強化因果關係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雖然有時候一個極為成功的人與一個不成功的人,能力不相上下,但他在人們眼中卻大不相同。
P.261 假如我們的判斷能夠只根據相關數據,而與期望(心理想要的結果)絕緣,那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評價就會大大不同了。
P.264 能力並不保證成功,成就的大小與能力不成正比。因此重要的是,我們永遠要記住,等式中還有一項-機會。→成功=能力*次數*機率(成功的機會),自然界從不玩賭運,它們運作的機會,一次不行、百次不行、萬次不行,一兆次總行了吧!人類出現不是奇蹟,人類出現只是必然結果。所以人類不會出現那才是真正的奇蹟。
P.265 想成功,就要不斷嘗試
P.265 我們會根據結果,來判斷他人或創見,我們會期望事件的發生有解釋得通的好理由,但我們對於必然性的清晰洞察,往往只是錯覺。

心得感想:
經過最近閱讀的心得發現,我該朝向專精科目前進才對,也就是未來讀書項目盡可能專注在統計與機率上,對於此點發現源於「看報才知道」這句話的深思,說明我的資訊落後,從而對我產生扭轉性的發展,我在資訊上毫無優勢!這條推測系統之路終將面臨瓶頸!(沒有優勢注定被對手凌遲至死,1.01對0.99的0.02微小差距,但在100次後就是天壞之別1.01的100次方=2.705,0.99的100次方=0.366。另外讀了太多類別的書,發現沒意義,每個都知道一點,但每個都用不上,因為半調子的知識是有害的,像香蕉對健康有益,有陣子我狂吃香蕉,但結果是虛弱不堪,事後實驗才知,我吃香蕉會導致心律不整,暗,那本書上沒說呀!
別相信機率,這是對本書的感觀,在一般人的常識會被有心人(商人、政客、媒體、律師…)所製作出的條件機率所愚弄。他們的確是依科學方法作計算,但他們玩弄文字意涵。像票房冠軍,但背後語意可能是指國片中、上映第一場次、同時間下,的票房冠軍。
讀這本書的要領:慢慢來,數學公式通常只要一行,但要瞭解原由可寫出一篇故事。重點在懂原理而不是背公式,這就是作者本意,書中一行公式都沒有。對於回顧自己的隨記,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我越讀越深入,憂的是漸漸的心得不再直白易懂,突然理解曲高和寡是什麼感覺了。當我的論點與眾人共嗚代表我越平庸,當我的論點與眾不同我才有可能傑出,或者謬誤。以此作假設,在與眾不同下成功的機率為何?不對,這時用機率是不對的概念。用期望值!好比,在股災時平均投入即將破產的數家公司股票。眾人看到你在發瘋,你看到的是只要有一家反轉,股價就是十倍起跳。不可能嗎?科斯托蘭尼的經典投機(我省略很多科老的思考點,原故事並沒那麼二元化)。
我愛機率學!



書籍資料:
書名:醉漢走路 - 機率如何左右你我的命運和機會
原名:The Drunkard’s Walk - How Randomness Rules Our Lives
作者:曼羅迪諾
原文作者:Leonard Mlodinow
譯者:胡守仁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9/04/28
閱讀價值:9789862163245
ISBN:
目錄:
序 你的直覺正確嗎?

第一章 命運就是機會
「機遇」的祕密角色……屢遭退稿的小說,是真的沒人要看嗎?
打破紀錄的全壘打王,有多少是出於運氣?

第二章 表象不是真相
連專家都會犯的機率邏輯錯誤……為什麼添加在情境上的細節愈多,
會讓我們誤認為它愈可能發生?

第三章 機會成就命運
什麼是「樣本空間法則」?……從黑死病時期的一名義大利賭徒,
談到美國熱門電視節目「來做個交易吧」

第四章 追蹤成功之路
事件會發生幾種結果,要怎麼認定?作出此認定的重要性在哪裡?
……何謂「數學期望值」?

第五章 「小數法則」大陷阱
我們觀察到的少量結果,能反映真實的情況嗎?
……淺談「芝諾悖論」、「極限」以及輪盤賭桌上的贏錢方法

第六章 正確解讀「陽性反應」
如何根據過去經驗或新資訊,來調整你的期望?
……醫學篩檢、辛普森案以及「檢察官謬誤」中的條件機率誤解

第七章 誤差是常態
量測的意義何在?哪些量測沒有實質的意義?
……「鐘形曲線」與葡萄酒評鑑、民意調查、學業成績、行星位置

第八章 混沌中的秩序
多大的群體,會讓隨機而無秩序的狀態,顯現出秩序和規律的模式?
……為什麼兩億個汽車駕駛人會在無形之中形成共同的習性?

第九章 模式的錯覺,錯覺的模式
為什麼我們經常上當,被偶然事件呈現出的規律給騙了?……連著出現一百萬個0,或是華爾街股神的成功,有沒有可能只是隨機發生的?

第十章 醉漢走路
為什麼機遇法則比因果律更基本?
……透過「常態意外理論」解讀布魯斯威利、比爾蓋茲的成功之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