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發酵聖經 下



前言:
讀完上集,當然要把下集也瞄完做個交代。

隨記:
P.3 一般來說,越硬的乳酪代表移除的液體(乳清)越多,發酵及可保存的時間也越長。
P.6 新鮮生乳比起經過處理的量產乳品美味多了。→有機會去產地喝看看未經工廠處理的生乳是啥味道。雖然有聽說這樣不安全,但小牛都不怕,我怕什麼!?
P.15 傳統酵種的差異在於這是由更多元的細菌所組成,「所以,當某菌株受到噬菌體攻擊,還有其他菌株可以接管這份工作,繼續進行發酵作用。→市售大多酵種極單調,所以買來當培養菌種,很容易就會因環境細菌而造成該菌種被消滅,而無法再製造優格。也說實驗室研究,真的跟真實世界是完全不同層級。實驗室太單純了。
P.27 乳清就是乳汁酸化或凝結時,從固態凝乳分離出來的稀薄液體。
P.27 乳清含有許多蛋白質,但多數脂肪已被去除。
P.42 肉毒桿菌並不會造成明顯的腐敗或能察覺的腐臭
P.42 如果罐頭食物的處理溫度不夠高,雖然成功殺光其他細菌,卻獨留肉毒桿菌孢子於低酸介質中,這些孢子便得以生長並產出神經毒素
P.44 燻煙中所含的化學物質不僅風味豐富,還具有可以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的抗微生物和抗氧化物質。→可惜也含有致癌化合物質。
P.45 亞硝酸在劑量大時具有毒性。正如亞硝酸鹽會與肌肉裡的肌紅蛋白結合,它也會和我們血液中的血紅素結合形成高鐵血紅蛋白,降低血液運輸氧氣的功能。→看來我可以吃一些煙燻食物。
P.45 硝酸鹽在氮循環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土壤和植物組織中的常見物質,因此我們每日都攝取得到
P.45 我們的唾液和消化道會將某些攝入的硝酸鹽分解為亞硝酸鹽。→看來身體對這物質並不陌生,但這名詞倒是讓人容易過度反應。偶爾吃些臘肉、香腸沒什麼問題。我覺得我真的過度排拆很多二次加工食品,只因被新聞報導給嚇到。以我吃的食物來看,健康度破表了,是有很容許值來吃些不怎麼健康的食物。但再想想也不太對,香腸本身就已被細菌分解成是亞硝酸鹽,代表我是直接吃下亞硝酸鹽。
P.59 魚露基本上就是液化的魚。根據科學文獻的描述,魚的細胞在自行分解([autolysis]也就是自行消化)以及水解([hydrolysis]也就是消化成水)的酵素消化過程中,會從固態轉變成液態。
P.59 負責水解魚類蛋白的酵素,主要儲存在內臟。
P.81 酵母將糖發酵為酒精是自然現象。
P.83 酵母是將糖發酵為酒睛和二氧化碳的生物。
P.83 在好氧模式下,酵母會成長且繁殖得更快更有效率,卻不會產生酒精
P.83 酵母只有在無氧環境下才會進行發酵,產生並累積酒精。但即使在發酵的精況下,空氣流通仍然很重要。
P.184 發酵中或已發酵的酒精飲料一旦接觸到氧,就可能刺激好氧醋酸菌生長,使酒精代謝成醋酸,即一般所說的醋。
P.185 醋酸菌無所不在,因此,將任何不含防腐劑的發酵酒精暴露於空氣中,最後都會產生醋。
P.185 當酒精完全轉化為醋酸之後,務必要換裝到密封容器,如果繼續暴露於氧氣中,醋酸菌會將醋酸代謝為水和二氧化碳
P.185 60°C就會摧毀醋酸菌,71°就會使醋酸完全蒸發。→看來料理醋的食物,醋要最後加。不然馬上揮發掉了。


心得感想:
呼呼,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月看書這麼急…。變成像在趕火車一樣,衝呀!!或許是這類屬參考書,不怎麼需要思考,只是吸收一些知識元素而已。(自我安慰)
這兩本書大多數是教人怎麼製作發酵食物,而我不想自己動手做,我只是想知道原理和我常吃的東西是怎麼做出來的。
就醬。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發酵聖經 上



前言:
前天慘遭病菌攻擊(吃到壞掉的乳酪,外加不新鮮咖啡豆的補刀),結果昨天元氣大傷,做什麼都不對,倒是入睡很快。我平常不會躺下去就睡著,昨天中午和晚上躺下去馬上就失去知覺了…(可能低溫也有些加乘效果)

隨記:
P.3 世界各地的食物有多達三分之一都經過發酵。
P.3 生物學家用「發酵」一詞來指「厭氧新陳代謝」(anaerobic metabolism)的過程,也就是無氧狀態下,利用養分產生能量。
P.4 (腸道細菌)這類細菌「不論是競爭生態捿位還是代謝基質上,都能贏過入侵病原體,因而能提供人體重要抵抗力。」
P.5 體表到處住著細菌,尤其是溫暖、多汗的濕潤之處,以及眼睛、上呼吸道和各處腔孔。健康的口腔裡已經檢測出700種以上的細菌。
P.6 人體的真核細胞基因物質固定不變,原核細胞則不同,基因可以自由浮動,且可以頻繁交換
P.6 世界上所有細菌基本上都能夠用同一個基因庫,也就等於能利用整個細菌界的各種適應機制。→細菌的突變跟人類的突變原理不同,而細菌的突變非常容易發生。
P.7 消毒、加工過的食物讓體內的微生物群無法獲得基因刺激。→我常鬧肚子痛可能是潔癖過度的關係,身體太不常接觸外來細菌,造成只要有少量沒見過的細菌身體就過度反應。或者抗性太差,只要兇一點的細菌入侵,體內細菌一接觸就潰敗。
P.25 發酵食物可以說比生鮮食物更安全。→因為食物早被特定細菌佔領。只要這菌對人體無害,就成為最棒的食品守護者。
P.26 食品安全最大的威脅是肉毒桿菌中毒。這是一種由罕見但致命的「肉毒桿菌素」(botulinum)所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肉毒桿菌素是由肉毒桿菌所產生的毒素,是人類所知最毒的物質。
P.26 肉毒桿菌受熱時會產生一種高度耐熱的孢子,要殺死這種孢子,需要將溫度維持在高於準點116~121°C之間。若以壓力鍋處理,必須在每平方公分施加4.5~6.8公斤的壓力,才以達到這樣的高溫。→只要沒殺死,這堆食物就是獨享,尤其是罐頭。
P.26 肉毒桿菌之所以滋長,是由於製作食物罐頭的方式失當,而不是因為發酵。→殺菌類罐頭才有較大的肉毒桿菌中素風險。發酵類的罐頭裡面就滿滿的細菌,反而不太可能讓肉毒桿菌繁殖量到達具有危險的等級。
P.31 發酵的主要保健價值有以下幾點:
(1)將營養物質預消化成較容易吸收且利於生物再利用形式。
(2)強化營養、創造出獨特的微量元素。
(3)去除抗營養物質的毒性,並將其轉化為營養物質。
(4)獲得活性醇酸菌,不過只出現在特定活菌發酵物上,而不是每種發酵食物都有。
P.37 因為細菌具有基因流動性,所以特定幾種細菌菌株並不足以維持健康的活菌刺激作用。多樣、多元、結合不同生鮮食材的原生細菌反而更重要。→也就是說長年只喝優酪乳會造成體內細菌種類少樣化,從健康角度來看是很糟的,因為無法形成細菌間的交互作用。看來多樣性的微生物攝取是我該朝向的方向。
P.50 要創造有利於發酵的擇汰環境,作法包括:接觸氧氣、釋出二氧化碳,以及控制水量、乾燥度或是濃度、鹽度、濕度以及溫度。
P.52 純菌種發酵幾乎不存在。→大多發酵是多種菌種的交互、循環結果。只有優酪乳是人類刻意作出來的東西,而該菌在經過幾代繁殖後就會無法再製造優酪乳。沒有其他細菌跟他產生交互作用,大概是缺乏某樣物質導致最後營養失調全數滅亡吧!?
P.55 不幸的是,越來越多供水系統開始使用氯胺(chloramines)。氯胺(由氯和氨混合而成)是種新的、更穩定的氯,因為比氯不易散逸所以受到重用。氯胺即使煮沸也無法去除,在室溫下也無法蒸發。如果接觸面積夠,炭過濾系統可以大量澸除氯胺。
P.55 如果你的發酵看來奄奄一息,很可能跟加的水有關。
P.86 所有植物上皆有乳酸菌,最常見的為腸膜明串珠菌,不過乳酸菌數量較於其他微生物低出許多,平均比例低於1%。→難怪做泡菜根本不需要放菌株,只要把環境弄到對乳酸菌得天獨厚的條件,剩下的只是坐好等乳酸菌表演。
P.94 在較溫暖的環境中,發酵蔬菜就沒這麼耐放,因為酵素最後開始分解果膠,使發酵物失去口感。→軟爛的口感表示發酵作用已到了尾聲。
P.95 蔬菜汁液營養豐富,一旦和空氣接觸,交界處就容易長出各種生物,黴菌和酵母就很常見。表面長東西是稀鬆平常的事,該清掉沒錯,但不需要擔心這東西會毀掉你的發酵蔬菜。
P.95 發酵蔬菜表面上長的任何東西或是有變色地方都該清掉。
P.96 發酵物表面的黴菌長得越久,菌絲就會滲透得越深。→當菌絲連接到蔬菜,就不適合食用了。
P.109 醃泡菜是四川料理的精髓→耶,這倒有趣,我好像沒品過四川泡菜,有機會來試試。
P.130 蔬菜加酵種來發酵「不切實際且不必要,因為引發發酵的微生物含量本已足夠…只要溫度和鹽分濃度適當就能發酵」。
P.130 「適當的鹽分」濃度通常約為2%,溫度則在18%左右。→台灣環境製作對發酵很有利(快速),但存放還是得放進冰箱才行。
P.131 通常加了老鹵水的酸菜口感會變得比較軟。→把最後一階段才出現的酵素,直接打進第一階段,走味比較有可能。
P.140 發酵蔬菜要生吃不要煮,因為我認為最營養的地方就是上面的活菌


心得感想:
唯一確定的是只要有養分、有空間一定就會生長細菌,我們能做的只是讓那種菌占領,而不該嘗試消滅所有細菌,最終也把自己給消滅了,抗生素根本是自殺工具。
只吃熟透的食物,可能有更大風險,因為只要有耐熱耐酸型的有害細菌入侵。腸道內的單調細菌如果恰巧不是該有害菌的天敵類,可能整個腸道就是場大災難了。多樣性本身具有細菌互相制衡的原理。細菌不管好壞,過量或獨大對身體都是壞事。唯有身體細胞獨大,其他外來細菌是多樣且小群體。這樣才是最佳狀態。
我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自製,而是去找那裡有專賣發酵蔬菜的店,尤其是蘿蔔。我猜我身體很缺乏這東西。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發酵是種魔法



前言:
無聊的一天,歐美放假中。只好來拼這月的讀書量了。

隨記:
P.15 廚餘及農業廢棄物都是有機物,只要利用微生物來分解,就能變成無機物堆肥。
P.16 微生物中的酵母菌,菌體裡含高達70%的蛋白質。
P.20簡單來說,發酵就是「製造對人類有益事物的現象」。→分解成對人體有益的叫好菌,反之稱為壞菌。那不就是製造便便?
P.26 鮮味來源:核苷酸。→廠商也知道,所以很取巧的用添加方式,而不是自然發酵。罐頭死鹹感覺,大概就是這樣來的。
P.28 「酵素」是微生物製造出來的蛋白質,並不屬生物範疇;雖然不是生物,酵素卻擁有分解及合成物質的能力。→原來不是便便,是分解和組合。
P.32 麵包是用酵母發酵小麥製成→如果找到能分解麥膠蛋白,我想我又能重拾美味的麵製品了。那麵包酵母到底分解了什麼!?
P.34 用鹽巴或用糖醃漬,都是透過滲透壓將水分帶出,以消滅食物中的微生物
P.35 在同一個生長環境中,一旦某種微生物繁殖到一定數量,就會驅逐其他微生物。→拮抗作用
P.51 跟發酵相關的微生物,粗略分成:黴(Mold)、酵母菌(Yeast)、細菌(Bacteria)
P.60 大口牛飲整瓶茶水,據說這樣的喝法會稀釋胃酸,讓壞菌輕易入侵體內。
P.61 人們對微生物一無所知,卻先入為主地認為,只要是「天然」的就絕對有益。→自製的天然酵母存在極大風險,太多微生物對我們來說算是未知生物。微量還好,但自己搞出一大缸,然後再把他們吃下去…。還是讓專業的來做相關發酵食物吧。雖然知道只要弄的好,好菌就能形成拮抗作用,但通常自己弄,只是弄了一缸子的細菌共和國而不自知。
P.66 中國的麴主要是以麥子與高粱為原料,使用「根黴」(Rhizopus);而日本的麴原料是稻米,使用的是「麴黴」(Aspergillus)。
P.70 味噌與醬油的美味皆來自胺基酸。
P.90 味噌(Miso)這個詞起源是「未醬」(Misho),意思是「乃保持固狀,尚未變成醬油」的狀態。
P.97 韓國的泡菜經過貨真價實的乳酸菌發酵。
P.105 超市販賣的「鰹魚柴魚片」或「柴魚花」,通常只是把鰹魚煄過後削成片的產物;真正經過長黴工序發酵的柴魚,會標明「枯節」或「本枯」。→有經過發酵才可能有柴魚鮮味(胺基酸和肌苷酸)。
P.130 醃漬醬菜所用的發酵微生物,幾乎都是厭氧性的耐鹽性乳酸菌或酵母
P.130 濃度1%的食鹽水,滲透壓為7.6氣壓,等於糖水的10倍
P.131 經過鹽巴醃漬,蔬菜生命活動(呼吸)就會停止,細胞中所含的成分不會消失。蔬菜本身會進行酵素作用,增生了更多胺基酸,讓食材變得更美味!→超市大多會額外加甘味劑。
P.132 一般人對醃漬物的直覺印象就是很鹹,不過裡頭鹽分含量卻意外地少。→醬油約15%,而醃白菜的鹽分才2%。
P.158 對牛乳進行發酵時,負責製造優格的乳酸菌具有超強活性的乳糖酶,在發酵過程中就能把乳糖分解掉,因此就算是乳糖不耐症,無法喝牛奶的人,也能安心食用優格。→我是吃乳酪,分解的更徹底。另外發現優酪乳似乎分解的不完整,常常還是喝到肚子不舒服。
P.159 醋:預防老化。→原本以為吃檸檬就好,但同樣是極酸,但內容完全不同。所以我兩個都使用到。醋在解肉的油感效果極佳。
P.165 味噌:降低癌發生率

心得感想:
鹽漬物主要是更美味,一種自然的美味,但就營養還是輸給新鮮食材。看來目前乳酪+益生菌補充應該已達到滿足條件了。似乎沒必要再吃太多發酵食物。
味噌:常常也吃到拉肚子,這好像要買特殊品牌。一般市售的我吃都覺得不對勁。
納豆:我拒絕臭東西!!
酒:放棄,體質無法解酒精。害大於益。
醃漬醬菜:吃過感覺並沒有什麼特別效用,開胃而已。
韓國泡菜:問題是品質很不穩定,常常買到地雷。外加我身體不能吃辣,不得不捨棄。
臘肉:港式臘肉,這蠻傷身的。德國臘肉,沒試過。台式臘肉,沒試過。因為很臭。

[2016年12月27日 保鮮膜,只能保鮮]
保鮮膜不防細菌,別單純的把乳酪包層保鮮膜就放入冰箱。冰箱的只是低溫,但其實是超級大菌庫。我說細菌泛指微生物,最近才發現這嚴重性,我吃的是葛瑞爾(Gruyere)乳酪,比較陳年的會有些異味。但如果氣味過重代表的是腐敗。尤其是在家中非專用乳酪存放冰箱,只要一個不留神沒封好(密封盒),細菌會把整顆乳酪給吃了,不是削幾層皮就可解決的。最後只好把那塊丟了。如果硬吃會拉肚子。而我真的拉肚子,因此才發現這問題。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炒匯王



前言:
這種書名我通常是不會品讀,理由:「賣在最高點」。抓這點的代價極為昂貴。但有關匯市的書真的少到一種奇異現象,明明匯市的交易量巨大,但可讀之書卻不成比例的少。

隨記:
P.5 交易平台不比國外先進→我得小心這方面,我擁有作戰武器非常落後。
P.12 我每天早上約六點(台灣五點)左右就起床。起床之後,我會先打開電腦確認一下昨晚就寢之後外匯市場的動向。此時,如果匯率有達到自己所想要「賣出」或「買進」的價格時我便會進場下單。
P.13 (日本)白天時,由於外匯市場不太有波動,所以我幾乎不會在白天時進場交易
P.13 傍晚,當英國倫敦市場開盤時,外匯市場也開始稍微動起來;此時,我便又會開始打開電腦。→只是瞄幾眼,注意一下是否有波動。沒有就去忙別的事。
P.13 大約十點後(台灣晚上9點),我便會好好地坐在電腦前,開始我一天之中真正的交易。剛好這時間,也是美國紐約市場開盤的時間。→一語警醒夢中人!!原來外匯操作根本沒必要盯盤20小時。就幾個關鍵時間才需坐在電腦前認真處理交易。
P.14 在那之後的二至三小時,由於紐約與倫敦市場兩邊同時開盤,所以也是一天之中,外匯市場最為活絡的時刻。→看來作息變得有可能辦到了,如果每天控制在晚上12點睡到早上7點,這樣的條件並不嚴苛,是可能辦到。也剛好可配合明年五月的盤後交易的困境作合適的調整。如果沒有萬惡政府的鞭策,我可能現在就強迫自己竭盡所的向未知邁進。或許這就是進入全世界交易的最佳時機,如果一直不嘗試向外發展,最後會被台股的窒息量而弄死。災難來時只有大膽向前嘗試才有活路,因為可以肯定是留下來就只有等死。台灣交易市場邊緣化只是時間問題。
P.49 外匯保證金交易是一項適合投資新手操作的工具。→看來我可以到這一階段了,「外幣存匯」這個垃圾東西該丟棄,台灣央行自己定價自己玩,我不想跟老千玩。
P.58 在外匯交易中,一般會將「買進」的交易行為,用術語稱之為「Long」,而將「賣出」的交易行為稱之為「Short」。
P.60 FX交易,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交易手法
一、搶帽子交易(Scalping)→秒戰
二、當沖交易(Day Trade)
三、擺盪式交易(Swing Trade)↑趨勢、波段交易,數日至數週。
四、利差交易(Swap Trade):最複雜,先別碰。
P.65 在真正的實戰交易前,請務必運用模擬交易系統來多加練習實戰經驗。→提醒自己有這練習工具,實戰前該善加利用。
P.68 市場波動較大的時間帶(台灣時制)
.上午8點前後
.下午2點至6點→歐洲開市
.晚上8點到11點→美國開市且歐洲也在主要交易時段,主戰場
P.71 用5位來表示匯率→例「美元/日圓」時,則1美元=125.68日圓
P.83 停損點(Stop)、停利點(Limit)
P.150 罹患「未持有部位恐慌症」→小心這問題,解法:用最小單位進場中和掉這欲望。
P.167 選擇FX投資機構時的重點
1.查明手續費及匯差(Spread)究竟是多少
2.查明公司規模大小或是營業年數。
3.可以單獨將換匯利益(利息差)提領出來嗎?
4.保證金如何管理?→較好的是以「信託專戶來分別管理」,避免該機構倒閉就直接歸零。「信託專戶」是銀行在管控,有一定的保障,但也不太可能毫髮無傷。
5.是否具有容易觀察的圖表以及容易交易的系統?

心得感想:


[2016年12月17日 為何台灣人不玩?]
我覺得該想想這問題,這麼棒的交易市場怎麼台灣人不玩?難道大家都是傻子嗎?應該不是,會交易賺錢的鐵定都是精明到不行的賭徒。那該應就是其中必定有很不利的因子存在,導致這交易市場變得極度弱勢,而不容易賺錢。或者,能進入外匯市場本身已是身經百戰,也不需要讀這方面的書。也許是…要進入外匯市場必定是前10%的那群人,這群人本身就是少數,導致這方面的書籍根本不好賣,也造成書商懶的做這塊小眾市場的生意。畢竟翻譯員很貴,而且還要是專門學科的翻釋。好把先不看小眾的問題,
就弱勢問題來思考。
一、交易時間:應該就是很大問題,半夜作戰。一天還好,長期是沒幾個人能做的好。不如好好睡一覺只作亞股。
二、軟體:台灣能取得的軟體品質水準低落,無競爭力。因為需求少造成又貴又難用的問題。
三、手續費:手續費不像台灣自己本土市場,可以談到很好的手續費。目前來看海外複委託單邊就要9美元(18美元/筆),這成本會壓死人。如果使用外國經紀商,相對有較高的風險。
四、語言:光交易模式就很多專業用語,這算是很大的阻力。
先這樣,之後想到再補充。但就這四點來看,先天條件極差。可能這個交易市場真的也不適合我,光時間問題就明顯已超出物理性原則(必須睡飽)。但問題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拿來征服,或許只是我條件或想法不完整,應該有很有效的解決方法。只是我沒到那階段。只是現階段必須提醒自己,別興沖沖的就跳進去,待解決問題還非常的多


債的歷史



前言:
我原本以為上一本書夠糟,但讀到這本,我整個人傻住。英國研究果然是確有其事(雷)。讓我不得不把上一本從劣改成低,不然這本就沒更低的評價可用了。

隨記:
P.16 關於「欠錢的人一定要還清債務」這個論點並不正確,貸方本來就應該要承擔某種程度的風險。如果所有貸出去的款項不管多離譜的數字都能收回,比方說沒破產法的話。→跟IMF借錢沒有破產法保護,而是以國本作抵押品。在針對IMF放高利貸又不用承擔高風險的癥結點。
P.17 「欠錢的當然要還債。」這句話之所以這麼有力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是經濟上的聲明,而是道德上的申明。→鬼扯,這不是道德問題。像我這種沒道德觀的人,搶銀行是不具有道德問題,如果法律沒有規定搶銀行是違法,我一定天天去搶。還債與道德無關,是信用問題,本質是經濟上的問題,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P.19 美國的外債以發行公債的形式,大部份由其他國家的投資團體持有(德國、日本、南韓、台灣、泰國和波斯灣諸國),實際上這些區受美國運隊保護,駐紮當地的美軍基本、武器和裝備,絕大多數都是由這些赤字開支來支付的。→暗,第七籃隊,我們也有出錢,叫他們來守台海是合理要求。太邪惡了,幫美國養軍隊。
P.22 放高利貸是邪惡的,因此還不出錢的人卻有罪?→基於高利息必須承擔高風險。所以暴力討債行為必須視為不當作為,賭輸了就認賠才是契約精神。但這是以個人來看很合理,以國家來看似乎又變得不太合理。希臘似乎沒有過的像第三世界人的生活呀。他們有能力作償還,只是不願意過苦日子。本質不對,言下之意:欠債問題要因情況不同,而有所不同標準看待
P.31 美國主要是由一群逃避債務的人所建立。→對逃債太有經驗,所以法律特別作出有效的反制之道。小偷才知道怎麼防睹小偷。
P.76 在所有印歐語系中,與「債務」有關的同義詞是「原罪」或「罪惡」。…金錢的德文Geld、赦免或祭祀的古英文是Geild,以及稅金的哥德語Gild,都跟罪惡guilt這個字源有關。→難怪歐美偏愛不存錢,潛意識對擁有錢如同擁有罪惡一樣。我倒沒想過這是文字影響文化的結果,進而養成根深地固的壞習慣。關於這點真的要提防,西方文化夾雜著許多錯誤元素,而西方之所以強盛,並不是文明正確,而是工業革命(科技)加上地理大發現(美洲)。野蠻人征服全世界,並不代表其文化也是優越。如果不懂快到麥當當買份大麥克全餐和池上便當作對比。讓身體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文明度。
P.405 我個人就可以證明一件事:對於那些長時間用來服從命令的人來說,能夠從皮包裡面拿出完全屬於自己的紙鈔就是極具吸引力的自由形式。→貧窮的人生讓作者思想架構整個扭曲變形。而他並沒有選擇正確的方式-賺錢來解決問題,而是選擇竭盡所能的逃避,並成為一個人類學教授。作者真是用人生證明,一個人走偏之後,會越走越偏
P.423 迄今我所討論的事情,都是用來強調在本書裡一再探討的課題:金錢絕對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沒錢萬萬不能。作者從立基點就錯誤,本書從立論的根基打就在爛泥上。難怪寫了532頁,沒有一個是足夠強的證明,必須盤根錯結才能拗出似是而非的證明。錢當然不是重要的,但就目前現實來看,錢就是要達到自由的必要過程。自由是建立在物基層之上。物質層是燒錢最兇的地方,一般人根本只是在基本生存到物質層奮鬥,而作者從未到達自由層,當然無法看透問題。

心得感想:
作者一直強調債務是道德問題,一直洗腦讓人很反感,例:「P.36債務和義務的差別在於,債務可以準確的量化,而且需要用金錢來量化。」直覺會認同,但細想才發現根本是詭辯,債是信用,義務才是道德(責任)。作者太會用詭辯+重複洗腦手法。
本書在說明債務該擁有拋棄繼承的概念,源自於這些債並非我借的,而是另一批不相關的人借的,為何我必須為他們還債,而這些人借的債也不是為國家,而是自己的退休金,最怪異的是全堆在國債中。「債留子孫」是本書核心,但作者完全沒提及此點,一直在東拉西扯。很失敗的作家,連立論都沒弄清楚,我看了半天才知道癥結在那。而再推論,如果年輕人不反抗抵制前人的債也就是默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自動繼承,到時只能啞巴吃黃蓮了。就目前來看年輕人還真不曉得這跟自己未來最相關的大事,而被彩虹頻道給吸走目光。嗯…,年輕人呀~天真爛漫,性事特別容易讓他們轉移注意力。又被政客當猴子耍了。老人也在暗笑,找個古老性話題就能把國債丟給下一代,真是愜意。


本書總結:(參P.15) 她反駁道「他們欠了錢呀!欠債的人當然要還債。」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歐盟大麻煩



前言:
政治文,不建議路人往下讀。
本書是英國觀點,不是從大格局來看歐盟。而且內容主要是在論述英國大麻煩,歐盟並沒那麼麻煩。
剛好看到這部電影,體會什麼叫英國人的堅持


隨記:
P.6 歐盟正朝著「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的最終野心前進。→作者指的是政經統一,野心是他自己加的吧!?
P.7 歐盟是前東歐國家難民的收容所。→收容所?就我來看是西歐區得到便宜的勞動力。
P.40 1957年簽署《羅馬條約》,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歐盟起因於兩次世界大戰的恐懼,極力想要避免再發生。
P.63 蘇伊士一役是極大的國家羞辱。在那之後,英國的選擇顯然就剩下成為美國耍著玩的小狗,或是投入歐洲的懷抱。
P.84 對於允許(事實上是要求)人民可以在邊界自由遷徒的一個聯盟,在大小和類型方面,當然要有一些上限。→ 越後面加入的國家品質低劣問題,如果烏克蘭、土耳其加入,而這兩國人口數量驚人。
P.91 規範被以整體方式施加在歐盟各國時,即便在一些國家大體上來說很恰當也很實際,但卻可能完全不適合其他國家。→台灣米酒事件,就是關稅協議下的犧牲品,連帶賠上國人健康為代價。目前妥協的方式是加鹽,是比假酒好。但還是不健康。話說回來不用米酒是個不錯的解決方式。我嘗試過米酒料理,並沒有明顯對健康好處。
P.96 法國和德國是歐洲計劃的兩大主力。→歐洲只要這兩國不起內訌,俄國也沒什麼機會入侵。
P.106 由於在能源供應極度依靠俄羅斯,及與俄羅斯緊密的貿易關係,德國確實對採取強硬態度缺乏熱情
P.106 當事態嚴重時,對於他們的安全,歐洲國家指望的卻不是歐盟,而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早已整合,唯一不滿意的大概是指美國主導。
P.121 內部是個自由貿易區,但對歐盟外的國家使用「統一的障礙」,也就是統一對外課稅。→我覺得這是歐盟優勢,但作者看這條極不順眼。論點是全球市場才是真正的市場。但我並不認為有太大好處,中國目前正在狂打七傷拳(北京空氣),歐洲人願意跟進嗎?
P.141 歐盟一直在壓抑國家之間的競爭。→成長必須有一定的競爭。標準化就會像台鐵一樣,要死不活的狀態。
P.170 我把許多造成2008年金融危機的責難因素,歸咎於這世界有儲蓄過多的傾向,有些國家過度儲蓄而創造了巨額的經常收支盈餘。→讀到此,我突然覺得,作者的經濟核心價值觀有問題。這太微觀了,如果儲蓄都能責怪,我還真不知道有什麼事算正確。此事我反而覺得德國是清醒的,其他國吸毒(QE)成癮。
P.205 歐元解體→作者最渴望的結果,本書其實就在為這四個字而寫的說帖。
P.230 歐盟的國家並沒有共同的語言
P.309 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與香港有緊密的連結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它的基礎建設,因為它法律環境,因為它對全世界的參與,中國將一定會用倫敦作為金融中心,從事許多的國際匯兌。→香港擁有與中共談判的籌碼,還蠻有價值的。可惜香港特首不會用。

心得感想:
歐盟似乎就像健保制度,買一個和平險,基於對世界大戰的恐懼。本質是為了和平而非以經濟為導向。這將導致資源的浪費在無意義的地方(非經濟整合),進而背離時代演變至今的人民期望(富裕)。
歐盟需要改革,1.資源浪費巨大:很多沒必要的開支可節省。2.管太多事:偏離當今人民的期許-經濟繁榮,而執著於文化、政治的標準化。最後一點,把英國趕出去,最好能做到殺雞儆猴的效果尤佳。不然像作者得了便宜還賣乖,實在對歐盟成員國很傷。狂吃歐盟市場好處,又不用付相對義務。
我認為歐元是正確的,這是偉大的發明。問題並非歐元,而是歐盟-想政治統一,妄想一切標準化。就貨幣角度來看,統一貨幣具有鑄幣稅的能力,歐元勢必可以成為強勢貨幣。而大家最擔心的是弱勢國家無法用貶值救經濟。這點細想就覺得沒道理。美國也是統一貨幣,台灣也是。但為何沒造成問題?很簡單,薪資、物價可以不同呀。台北市稅租和鄉下稅租成本是不同價碼,但都使用相同貨幣。所以非議歐元無法造成貶值效果來提升競爭力是很荒謬的論點。半價,本身就極具有競爭力,跟國家貨幣貶值一樣原理。所以與統一貨幣沒有直接關聯性。那改善方向即簡單又容易,去掉政治、文化統一。至於最大問題,欠債問題。這是政治問題,是政客自己搞太複雜。欠債還錢本身沒有問題。沒錢就過奴隸生活(領低薪資),很複雜嗎?只要歐盟不要執著虛假道德人權、齊頭式平等的價值觀就解決。政客只想當表面聖人罷了。
本書是英國人的觀點在看歐元,充滿著懼怕。一直收集各種理由,希望歐元快點解體。因為歐元對英鎊的威脅大到,讓他們寢食難安的程度。歐元越強英鎊越弱,繼美國取代英國的世界霸業後,再次被挑戰金融霸主的地位,這種恐懼在書中到處嗅得到。作者呢喃著:詛咒歐盟解體,還我大英榮耀。
看來穆斯林在歐美普遍不受歡迎,這對中國算是有利的地方。那中國必須從戰略角度思考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資助穆斯林激進人士(限武器不給知識),保持激進份子的活躍度,進而把仇中情緒轉移到目前歐美最痛之處。這招美國正在用,俄國倒下後美國現在正塑造新的敵人,以提振人民的向心力。而川普非常明智的選擇中共。而中共被這招打的措手不及,胡亂出招,捕獲一個美國海軍無人潛水偵察機。川普笑翻了,正中下懷。反制方法就是把穆斯林拱起來,教他們狂戰士開卡車、開飛機、開油輪!!我原本以為中共作風比美國對更深沉更有謀略,結果只是很直白的小動作而已。中國歷史中謀略這麼多,怎麼參謀不給些有效用的建言呢?對付台灣也用錯招,這種壓迫式只是凝聚台灣的反中意識,正中綠營下懷。有效的應該是針對綠營的人單點打擊,像查封綠營在中國所有資金,這才能打到綠營的痛處。再細想中共情報部有問題,無法正確解讀局勢。民進黨得勝是因國民黨太爛(王金平+證所稅),而不是民意要台獨。而且中共在關稅合作上開出的價碼還蠻差的,用打下台灣的50%成本作讓利條件都是物超所值。搞到這局面實在是蠻失敗的謀略。省小錢賠大錢。如果這樣一連串的失策行為來看,中共的參謀和情報單位該大換血。或者這就是資訊鎖國的代價。

歐盟不麻煩,只要以最快速踢掉英國就行了。接著拔掉沉官和重心回歸經濟共同發展上,而非政治大一統為目標。簡單說就是輕政治重經濟的調整。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天才殞落



前言:
來看看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基金發生了什麼事,能一個月把七年累積的45億美元敗光,還得再灌注35億美元才止住發生系統性風險(市場停止交易)。另外我對本書很有微詞…,校稿不確實,讀起來著實難過。

隨記:
P.159 159 這宗交易關鍵在於布萊克-休斯的假設:波動度是一個常數。如果LT在認購權證存續的七年中有些大起大落,瑞士聯合銀行就會輸的很慘。→問題出在假設波動度是常數。另瑞士聯合銀行在書中存在感很小,但 是個傷最重的沉默輸家。
P.193 巴菲特饒富外交辭令地讚揚魏爾在創造股東價值上是「天才」。魏爾的部下對他付出如此高昂代價買下一家二流公司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所羅門主要獲利來自套利,而套利是他們老闆討厭的。有人甚至開玩笑:「魏爾花九十億美元,拿到巴菲特的一張紙,寫說他是一個多偉大的投資人。魏爾拿著這張紙到處秀給人看,就像糖果店裡的小孩。」→大師本質不過就是個大騙子。
P.209 市場可以撐得比你久;它回歸理性之前,你可能早已破產。→我該警愓自己,目前計劃是作空,這是基於感知系統擬出的策略。的確我賺的是一種風險溢價,選擇權賣方。但我該限縮該操作的單位。畢竟這是逆勢策略。
P.216 希利博蘭也放空巴菲特經營的控股公司柏克夏.海瑟威股票,認為它的市價被高估。由於柏克夏.海瑟威控制的公司有些未公開交易,希博蘭無法買到股票,所以他們進行的其實不算好的套利(放空柏克夏買進柏克夏持有的公司股票)。雖然工於計算,希利博蘭顯得自視過高,想從巴非特身上賺到錢,放棄專業領域的優勢。→這感覺我懂!這不是全然的欲望,只是報酬沒有大過風險,而之所以這麼做是高估利潤。有一半的期望值其實只是來自滿足好勝心。如果抽掉滿足感,就會發現該交易無利可圖。
P.216 他們不再如以往耐心地研究、分析交易、討論,結論卻似乎早已決定。→留心這問題,我進入期貨交易至今從未出現年報酬是負的。我可能出現自傲自滿而不自知。這次放長假時該好好思考這問題,因為從未發生。但可預期未來某年會發生,而且極可能是又快又猛。我得先作好規劃,而不是在極混亂中才在想對策。
P.243 其中一位職員叫道:「他媽的!」交易員從沒看過這樣的走勢,從來沒有。事實上,1987年曾發生一次這種情形,1992年再度發生,但LT的模型沒有回溯到那麼久之前。就LT所知,這是一生中只會遇到一次且實際上不可能發生的事。→很多事並不能算未知,而是不願意花時間研究歷史,想不到的最可能原因只是偷懶,不願涉略較深遠的歷史。或者選擇性忽略。最近網路上與人在爭議也發現類似的情況。我已說的明明白白,但對方依然選擇忽略我說的重點。我對此很訝異不已。很多人不敢相信事實,如果看清事實他們會活不下去。雞生蛋、蛋生雞。雞不會生蛋,蛋...!?(大腦理智線已斷)
P.246 巴菲特仔細聆聽,很快就注意到自己久未置身合併套利,已經跟不上速度,決定不考慮承接。→可怕的對手,沒有優勢寧可放棄機會,而不是裝自己很懂
P.248 索羅斯大膽地表示,如果LT另募到五億美元資金充實資本,他願意在八月底前(一週後)投資五億美元。→這招學起來,透由另一個大金主來確認自己的判斷是否有足夠的勝算
P.250 LT知道自己必須減少部位卻無法辦,無法在遇到大災難的時刻辦到。→進場前不止要知道何時逃跑,還要確認是否跑得掉
P.250 當一家公司要市場賣出卻找不到買方,而且價格遠超過鐘形曲線極端值。→看來鐘形曲線的問題在於兩側邊緣的掛單量極少,或者根本沒有交易對手的存在。
P.284 這個歷史和華爾街一樣久遠的遊戲。很簡單:如果LT能夠忍受足夠的痛苦-能夠被「壓榨」-該基金便會認輸補回空頭部位,持有這些部位的人將大賺一票。→數學、電腦並無法計算人性的補刀原理。狂打落水狗。
P.291 「天知道,我們是與諾貝爾得將主打交道耶!!」→但沒注意操盤手是另外兩個狂人,這兩個人把系統操到超出極限值。
P.307 剛開始費雪覺得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交易竟同時崩跌,了解LTCM投資組合後,他發現一件事:LT的交易彼此連結,事情發生前它們就已經相關。→重押全球各國的利差交易,都作收斂組合。
P.307 依據交易相對方列舉LT風險數額。理論上,LT的交易相對方受到擔保品保護,但實際上如果LT突然倒閉,交易相對方會不約而同爭相賣出,進而導致擔保品價值崩跌。LT的交換交易相對方甚至會變成持有裸部位(naked position),也就是僅持有合約的一方,合約另一方已不復存在;接著每個交易相對方急忙相使裸部中立,為市場帶來如銀行擠兌般的震撼。
P.309 摩根分析人員發現,十分有趣地,LT的交易其實沒那麼奇特,它規模很大,交易卻非鮮見。此外LT一向被認為是作債券的,摩根很訝異其股票部位為什麼那麼大。
P.310 (倒閉外)另一個方法是摩根自己買下LT主要部位,這會引發其他問題。摩根知道其他銀行看過LT投資組合內容。→部位如軍隊配置。對手看清你的部位,要攻擊變得相對有利,敵暗我明。別對他人透露自己的部位是一個基本認知。低調可以省掉許多沒必要的事。
P.313 馬利威瑟仍是一貫的冷靜、沉穩,態度甚至很優雅。→這能力要多練習,尤其現在開始嘗試感知交易,心境成為一種關鍵能力。
P.362 休斯很懊悔學術界及實務界沒有把這流動性利差納入模型,亦未深入探討其對價格造成的影響。


心得感想:
約定有個對自己有利的方式,if條件式。我會給你資金,但是前題要滿足我的某項條件。對方通常就會開誠布公。當知道對方詳細資料後,那個條件就可以拿來當作拒絕的理由。通常這條件是隱含如果辦得到就不需要找你幫忙的不可能達成要件。例:對方想跟你借腳踏車,你說當你找到另一台機車時,就會借你腳踏車。

犯錯清單
.部位超大且包羅萬象。→複雜度隨著數量與種類而暴增。
.藝高人膽大:這群天才們有真本事和能力,在懸崖邊壓線秀真功夫。→完全不留迴轉空間
.槓桿:從小試身手的20倍到最後的50+倍,因為從沒賠過錢。百戰百勝,信心倍增。
.骰牌效應:市場一個接著一個倒下。
運氣:局勢已很不利下,隨機性的運氣恰巧的出現壞運氣。→這完全只能靠資金來擋。
.流動性問題:未考量過看錯時是否賣得掉。因為統計+邏輯判斷上是完全不可能發生。
極限值:布萊克-休斯是很出色的模型,但未先定出所有參數的極限值,尤其是最大承載量
人性:不曾從人性角度思考人類的反應-落井下石。→需導入賽局理論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24小時外匯煉金術



前言:
繼續吸收外匯知識

隨記:
P.2 外匯的英文為Foreign Exchange,簡稱Forex或FX。
P.2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統計,目前每日外匯交易量約達到4兆7千億美元,其中又以英國倫敦市場的1兆9千億(36.7%)居冠,接下來名次分別是美國紐約(17.9%)、日本東京(6.2%)、新加坡(5.3%)及蘇黎世市場。
P.2 根據著名金融雜誌EURO MONEY的調查2011年交易前3大的銀行分別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巴克萊銀行(Barclays)與瑞銀集團(UBS)。
P.6 英文有個專有名詞,對央行干預機制下的匯率稱為「骯髒浮動匯率」(Dirty Floating Rate),以筆者作匯率操盤方來看台幣交易區間情形只能說是無趣,賺頭不大,而一不小心就會莫名其妙的戰死在央行干預之手。→暗!最近才吃了很多回這種悶棍,對我有利反應很慢很小,但對我利空倒是立即反應。台灣央行真的在玩隻手遮天的把戲。央行自己帶頭關起門來自己玩。如果說台灣金融落後,央行絕對要負最大責任。還把台灣銀行經營者都養成了慣老闆(註一)。搶銀行也說的出口,唉。覺得賺太少可以出國比賽呀,但就最近出國比賽結果來看,只覺得沒那本事,只能龜縮在台灣當角頭老大。
P.11 匯市在,金融商品眾多市場中,一般被認為對時事最敏感、反映也最快的市場。原因其實與24小時交易的特徵有關係。
P.12 最省事的鍛練方法,就是培養「世界觀」。
P.12 各種風險
(一)價格變動風險→最近流行閃崩,真正波動不大,但一個急殺被券商強制斷頭。
(二)利率變動風險
(三)流動性風險→冷門時段掛單量不多,但對我而言這是優勢!!我也只需要幾口就跑得掉了
(四)線上系統及人為風險→通常需要有兩個經紀商就可避掉這問題。
P.17 EUR/USD這配對,歐元的EUR在前面代表著它是主語,就是1塊歐元可換多少美元之意。下圖終於看懂了,但也真是悲劇。我居然找不到軟體可以看即時的匯市報價。這個阻礙真的不小。用手機操盤!?這實在太蠢了,我著實做不下去。

P.18 點,英文稱為「Pips」,是貨幣價格的最小單位。如果接近100的話,貨幣價格則表示到小數點第2位。如果整數部分接近1的話,貨幣價格通常則表示到小數點第4位。
P.22 精神需要集中在經濟指標發表後,因為這是戰場所以不容許一絲大意。→平常的跳動與重大事件發生的跳動是天差地遠的等級。
P.25 貨幣別占總交易量的比率排名:1.美元(42.45%),2.歐元(19.55%),3.日元(9.50%),4.英鎊(6.45%)→英國位置的確得天獨厚,關鍵應該就是時區造成的優勢。早一點上班晚一點下班而已。而亞洲國家真的很劣勢,要半夜跟人打主戰場(歐美)。看來等人民幣開放後這劣勢才有機會扳平。再推論就…,未來英國真的很慘,連匯市霸主地位都會被分食。好一點是減少交易占比,壞一點可能就是被美國兼併匯市市場(雙極論)。但就時間來看還早得很,中國又在那摸石過河了,摸半天…唉。讓我這看戲的,比演戲的還著急。
P.30 交易月曆戰場需要地圖,交易需要日曆!!日期是交易勝敗關鍵所在。像最近FED升息發表,熟練的老手已知道這是關鍵點,在很早就依股市佈好最佳策略等著收割。至於道瓊2萬點只是一個戰術觀點,比戰略層低很多的項目。整數只是人類的偏好,事件vs整數,事件才是主體,整數只是煙霧彈
P.72 一目均衡表(Ichimoku)→作者說如果只用一個技術指標,Ichimoku當之無愧。
→看一下台灣軟體,是叫「日平均圖」。嗯,值得研究看看!!



P.90 OCO是一個非常優秀且便利的指令,為「One side done, then Cancel the Other」的簡稱。OCO下單需要同時輸入兩個價格,一個稱為Loss Cut(LC), 另外一個稱為 Take Profit(TP),即獲利了結的價格
P.91 市價下單(Market Order)
P.91 定價下單(Entry Order)
P.91 IFD下單:IFD就是If Done的意思,需要設定2個價何。第1個是為了使部位成交,第2個算是為了處理成交的部位。
P.92 買(Ask)與賣(Bid)
P.95 關於外匯經紀商的選擇:
(一)點差
(二)匯款、提款的方式及手續費
(三)經紀商的可信度及知名度
(四)模擬帳戶
(五)中文服務
P.95 較大的經紀商如FXCM、Easy Forex、FOREX.COM與FXDD、IG Markets。

心得感想:
最近領悟到的好東西-紙筆。目前的科技已經發展的不錯,但還是不如紙筆這般完美成熟。我真心覺得紙筆才是最棒的決策工具。至於電腦嘛,歸檔和搜尋比較有用,當今還是大輸紙筆的快速書畫和三度空間攤開的優勢。
再方便的心智圖軟體也搞半天(範例哦)
手寫馬上搞定,思緒連慣性極強(很故意的模糊)
最大缺點是字醜了點,沒有美感…嘖嘖嘖。

每當越瞭解央行,越覺彭總壞壞的。他所做的事並不利於一般人民,他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匯率扭曲真實價值,而其中人民應得的購買力被轉成稅收。另一個就是波動風險原本是企業該承擔的,結果央行把這波動風險也擔下來。變成很奇怪的扭曲現象,造成企業所需承擔的風險下降,全轉嫁到全民身上。那這種相對低風險的利潤呢?全跑進企業家手上,是一種變向的掠奪人民的應有資產。大家多數人對彭總印象極好,但完全不知道他對大家(多數人)並不好。最好的形容詞就是拔全國羊毛的官,拔你羊毛但你不會有很明顯的感覺,只是覺得外國奶粉有一點點貴,但不知為什麼。
咩~~~


註一 金融慣老闆
精英份子在台灣只有兩條路可選,一科技業,另一個就是金融業。而科技業也真的在國際打出一片天地,代表著人才沒有問題。那問題就很明顯,是老闆的水準有差別。長年來金融業被央行保護的太爽了,關起門來魚肉鄉民,已變成手無縛雞之力。金融業手上擁有的是台灣半數左右的精英份子,不會用真的是領導有嚴重問題。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



前言:
眾人走資訊分析在組策略,我偏要走知識原理組策略。

隨記:
P.6 碎形幾何「隨機三態」-溫和狀態、慢速狀態、以及紊亂狀態。
P.6 了解碎形紊亂的隨機性質並不會為您帶來財富。但放眼望去,也唯有碎形模型能夠解釋為什麼股價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其實很高。
P.12 別人看到方程式,曼德伯(Benoit Mandelbrot)看到的卻是圖案。→嘗試用圖形來解問題。人類真的對圖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P.13 我心想:「這個結構太難看了,應該改好看一點。改成互相對稱。這裡更突出一些。那裡嵌入一點。」這些抽象的想法在我眼前都變成立體的畫面,不管是直線、平面或複雜的形狀,都是如此。
P.30 隱含的假設:如果了解原因,就可以預測未來、降低風險。→例如「因為」升息,「所以」股市會…。預測的假設似乎太過簡陋。結果是所有的原因所造成的。但推論中只看到一個原因就認為是結果會是如何,太僥倖了。即使考慮到是複合性的成因,但尚還有更多未知的成因,存在並影響結果。未知才是重點。「因為所以」只是說詞,說服你想信「為什麼」。但只是無關痛癢的表象,已知與未知占例差距太過於懸殊,以致於預測成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陷阱。也解釋天才不適合作交易,因為太聰明了。那種頂級的自信,絕對是股市操作的大災難。
P.30 在現實情況中,「原因」通常很難界定。關鍵資訊往往不明或不得而知。
P.31 資訊可能遭隱瞞或扭曲。資訊也可能被誤解。→多讀書少看報。99%的知識+1%的資訊,這是我的目標。目前麻…,川普你太過份了,怎麼可以讓我一再上當!!看小英最近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就像中了超級威力彩頭獎一樣。但未來收到一張芭樂票時不知會變成什麼樣。
P.35 效率市場假說,根據這個假設在理想的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已充分反映了當時所有相關資訊。昨日的變化並不會影響今天的價格,今天的變化不會牽動明日的價格;每一次價格變化都是單一事件,跟前一次沒有關聯。→這理論之所以不滅是本身論點極具清晰明確的概念。也就是當今過度 低估這簡單好用的思維,換種說法當今過把思維過度複雜化以期望能解釋市場的一切。這變成一種學術不再是一種實務。只要記得本假設的最大問題在於當操作口數大到成為主力時,系統會失效。而操作口數小者,買進賣出不會撼動市場時,這個概念極具價值。
P.36 傳統的金融法則,值基於巴舍利耶學說(效率市場)的兩大基本假設:就統計學上而言,價格變動是「獨立事件」,且呈「常態分布」。
P.36 價格變動並非獨立事件
P.36 價格變動有碎形的統計關系,有長期的記憶。
P.37 價格變動與傳統理論所言完全相反,根本不是鐘形的常態分布。
P.38 冪法則→別名冪次法則指的是是事物的發展,其規模與次數成反比,規模越大,次數越少
P.40 傳統的方法既簡單又方便。→導致目前操盤手還是放不了效率市場假設。我也覺得如此,只是作者不會停損功能鍵而已。
P.46 價格劇烈震燙是金融市場中的正常現象,而非偶然的脫序
P.47 開市頭十五分鐘是最重要的。
P.47 如果市場一開始就起伏不定,接下來一整天很可能都是如此→疑~我倒沒留心有這現象!!值得列入觀測。[2016年12月13日隨機式的調查]聽你在唬爛。

P.59 當溫度高達某個程度,金屬的磁性便會消失。→當市場溫度高達某個程度後,基本價值的引力作用會失效。股價已失去引力的牽引呈現狂亂的跳動。把這熱力學作用加入我的感知系統,我並不需要知道發生什麼事或預測什麼事。我只需要知道現在是在加熱還是冷卻,或者已達到沸點或絕對冰點。這四個狀態對應適合的策略。應該就是我要的核心架構。95%的風平浪靜不是進場時機,只有5%的狂風暴叉才是絕佳衝浪時機。也就是說平常作選擇權sellside,當市場轉向熾烈並明顯狂暴時,收起sellside,隨時準備好做buyside。
P.60 隨機只是不可預測,不代表非理性或雜亂無章。
P.61 就知識論的觀點來看,機率理論的價值在於,若以整體宏觀的角度來衡量,隨機現象呈現出非隨機的規律。
P.61 規律的模式有時明顯得令人讚嘆,有時卻奇異而畸形。
P.64 擲硬幣一萬次的結果→隨著次數增加,引起的最大幅度也增加。而落點在正中間的頻率出奇的低。而在極端值後出現回歸現象,此時再倍增離均的機會近乎零。這裡出現統計的明顯回歸,也就是逆勢SellSide極佳位置。特徵高檔震盪,無法有效大幅度的創新高並站穩。
P.92 傅立葉(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發明熱傳導方程,在物理課上學到熱傳導理論的巴舍利耶,就借用它來計算債券價格變動的機率,並稱為「機率傳導」(radiation of probability)

P.193 碎形幾何的用途,就在發現這麼有規則的重複形態,並且加以分析、量化和應用
P.195 碎形的種類不勝枚舉,但都有共同的少數特徵:
碎形都按特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也就是局部對應整體,可用精準而適當公式來表示。
碎形一開始非常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直接了當。
P.234 條件機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最近迷戀這個概念,股市走勢是隨機漫步,上漲下跌各占50%,但如果用某種條件(或一群組條件)呢?將發現一個含金量極高的狹小礦脈斷層。讓50%機率偏移到53%,足夠讓你靠股市維生,60%將可富甲一方。另外一個條件機率非常的逆邏輯,只賺10%勝率的策略,但只要對了就是翻10倍的極端式報酬條件機率。
P.250 在經濟學裡,「時間」才是需要縮放的因素,而不是「空間」。當然「時段」也是相當重要。→一切的佈局就是為了那極短的時間發生的價差,那感覺就像流星,一閃即逝。
P.273 正因為那次親身經歷,他們的行事更加謹慎小心,整體來說,他們那個世代等於防止瘋狂投機的內建剎車板,是避免過度投資與金融風暴的保險機制。他們的記憶成為金融市場實用的「長期相關」。→當太平盛世選擇權buyside價格便宜到低估價值。當狂風暴雨後又異常的昂貴,反而讓sellside成了相對有利可圖的策略。

[後面不讀了,不想再浪費時間]


心得感想:
圖像、圖像、圖像,把數學公式變成一幅圖,再組成一個立體物件,將能利用視覺透視力,找到發現簡單有效的答案
資訊、資訊、資訊,你永遠不可能得到足夠質與量的資訊來撼動機運偏向你。對只是僥倖,錯不代表你推理錯誤。這也是金融操作的困難處,無法從經驗中學到明確的做對做錯。
結果是眾多成因所集合而成。一個成因不能推導出結果。眾因一果:不能從一個原因推斷結果,也不能從結果推回出原因。因果比較合理的運用是盡可能的對所有原因作思考,在能力最大限度下推論合理的結果。至於結果反推成因並不存在如預期那般高的價值。不可逆的推論原理應該是最佳解釋。不可逆中有分兩個層面,一是原因不確定,只知道結果。另一個是多種原因都可造成相同結果。過多的反省並沒有太大價值。只有未來事件才存有真正的因果推論價值。
任何時代的代表性理論都具有其效用,但當大家一致採用,該論點必然失效。別嘲笑當今失靈的策略,過幾年沒人用的時候,會變成下一輪的顯學。放空?這是什麼鳥策略,只有笨蛋才會用!!
碎形論的問題就在於無法預測未來,而且還讓人更看不清楚。這真的是好方法嗎??
我有個壞習慣,最近才發現。看到一本關於股市的書,但作者從沒下海操作者,我都鄙視他。而本書作者就屬這類。再好的論點,如果沒有經過實戰後的修正,就只是個紙上談兵的學術觀點。碎形與混沌的差別就在於此。後者是經過真實操作得到的論述。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以下圖P.253來說,這樣把線圖(下半部)作碎形(上半部)分析,嘗試抓反折點。這樣的碎形分析在操作上沒有意義,變成在預測轉折。這就是碎形的陷阱,股市操作不是這樣建構模型,操作會把碎形當成雜訊不予理會,而碎形論很巧的就是波浪大師林某在58台星期五晚上表演的脫口秀,這是xx天轉折,同出一轍。

碎形、碎形、碎形,從A處到B處會經過很多次級轉折,而預期必然發生,進而醉心於抓轉折點,但正確的方法是就賭A點進B點出才是上策。作者從不考慮手續費和抓最高點和最低點最貴的原理。混沌論重點在於冪次效果,這才是賺錢的根本原理,賺大賠小。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貨幣大變革



前言:
繼續增加匯市知識,但可能找錯書了。

隨記:
P.54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問題→簡單說:管制太多、兌換管道太少。
1.人民幣兌換清算地點受限且不夠多。
2.中國外匯市場規模占全世界外匯交易量太低(約3%)
3.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
4.海外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工具不足。
5.中國資本市場資金進出受限。
6.以人民幣計價之貿易清算與銀行間貨幣市場借貸受限。
7.中國金融市場的深度、廣度有待提升。
P.73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程度不夠,匯率形成機制仍不夠完善,金融帳也未完全開放。→未達國際化的門檻,並非不想開放,而是達不到該有的水準。也就是說中國外匯處在草創非成熟,勢必有許多地雷等著中國去踩。而目前來看中國採用時間來攤平必須犯錯的總成本。看的出中國這方面是有作規劃,而不是像台灣急病亂投醫式的治國策略。身處在台灣,無法用很自然的中立視角看中國,真的嚴重低估中國能力。這是隻披著熊貓皮的豺狼。
P.118  (中國)1990年,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的城市區域限制,外資金融機構可依業務需要申請開放分支。→從1979年改革開放,花了11年銀行業務才達成設點不限制的程度。從開放到成熟,在中國需要十年。
P.127 2009年4月,中國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四個城市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可預期中國外匯市場大約要到2019年才會進入開放的臨界點。我有三年時間可以研究匯市,中國匯市這個應該是對我得天獨厚的市場吧。市場近且巨大、作息時間一致。
P.290 目前台灣在金融基硬設施資本移動管制、外匯市場大小及政治關係條件上,仍落後於新加坡及倫敦。因此台灣若想成為人民幣境外市場,在金融環境上,需要更開放資本移動管制,金融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也有待提升。→台灣屬於落後的金融環境,尤其名為開放市場實質是管制的市場,也就是比中國開放,但也沒好多少

心得感想:
最近在忙(年底作假帳行情),大腦似乎拒絕提供資源給品書思考。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國際金融市場與投資



前言:
繼續充實匯市知識,增加知識的過程不一定有趣,但目的太讓我感到興趣$.$

隨記:
P.4 外匯(foreign exchange)是指外國貨幣與外國發行的票據及有價證券。
P.5 匯率(exchange rate)是指兩種貨幣的交換比率。
P.6 除了歐元、日圓、英鎊與瑞士法郎等主要貨幣外,一般貨幣之間的匯率大多是透過其與美元的匯率間接換算。→真的很麻煩,對我極端不利的因素。我必須考量台幣與美元,這代表我先天就輸給主要貨幣操作者:複雜度多一倍。
P.10 名目匯率是指兩國貨幣的交換比率
P.10 實質匯率是指兩國商品交換比率→等值的兩個貨幣數量,各自所能購買的商要數量。例購買奇異果數量。(作者舉香蕉,我覺得台灣在產區應該價差會額外扭曲)
P.46 「換匯交易」(swap transaction)又稱「掉期交易」,是指同時買進並賣出金額相同但交割日不同的外匯。→不是很清楚是什麼。感覺像借錢,但又不想付利息給銀行。
P.164 交易所上市基金(exchange trade fund,ETF )是指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並准許投資人進行「實物申購與實物買回」的共同基金,因為大多以特定股價指數為投資標的,又可以像股票一樣在交易所交易,又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P.165 全球最著名的三大ETF。→
「標準普爾存託憑證」Standard & Poors Depositary Receipts 代碼 [SPDR]
「 道瓊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代碼 [DIA]
「Nasdaq 100指數」(Nasdaq 100) 代碼 [QQQ]
P.176 摩根史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MSCI)編製以下四個主要國際股價指數
(1)MSCI World Index →23個已開發國家1642家公司
(2)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23個新興市場836家公司
(3)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ACWI)→(1)+(2)
(4)MSCI ACWI Investable Market Index(MSCI ACWI IMI)→全球99%市值的公司
補充:關於中國參照MBA智庫百科,發現MSCI還有編MSCI China Index。
P.181 日經225股價指數(Nikkei 225 Index)是由日本經濟新聞社根據東京證券交易所225家上市公司股價編製而成的價格加權股價指數。
P.181 台灣證券交易所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Taiwan Stock Exchange Capitalization Weighted Stock Index, TAIEX)是由台灣證券交易所編製的市值加權指數。採樣股幾乎涵蓋所有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以民國55年為基期,基期的指數為100。→以市值作加權,代表只要鎖掉前面幾家怪獸級公司股價,就能掌控指數。這遊戲規則很具有真實扭曲力。
P.200 1970年代初期,許多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制度改採浮動匯率制度,使得匯率的波動性增加,外匯期貨與外匯選擇權乃因應而生
P.200 目前全球主要外匯期貨交易所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handise Exchange,CME)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ondon Intemational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 LIFFE)→似乎被合併成ICE。(待查證)
.新加坡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Exchange,SIMEX)
.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oky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TIFFE)
P.201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要外匯期貨契約規格

P.204 保證金:margin
P.206 未平倉數量:open interest
P.208 交割日:delivery day
P.220 依執行權利時間區分→不理解實質交易有何差別,交易前要先知道有何影響。
.美式選擇權(American Option)是指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都可以行使權利的選擇權。
.歐式選擇權(European Option)是指持有人只能在到期日行使權利的選擇權。→費城採歐式。
P.220 交割方式
.實物交割(physical delivery)又稱為實物結算(physical settlement)→標的實體物,這個合約小心別放到結算日。
.現金交害(cash delivery)又稱為現金結算(cash settlement)→付差價,不需要標的物實體。
P.226 價內選擇權(in-the-money option)
P.226 價平選擇權(at-the-money option)
P.226 價外選擇權(out-the-money option)
P.262 一般投資人如持有風險性資產,將會要求一個高於無風險利率的報酬率作為承擔風險的補償,這個補償稱為風險溢酬(risk premium,rp)→或許我不該對外宣稱我是投機客,而是風險溢酬精算師,嗯…多麼有學問的工作名稱(奇怪的名詞+數學感+師)。

心得感想:
讀本書主要是收集匯市交易的相關資訊,但書中提到匯市交易內容不多,我也瘋狂的跳閱。
看完發現無知便有勇(提醒自己小心為上,年紀不輕了。沒本錢再輕狂),這應該是真理。書中一堆計算公式,我懂的沒幾個。就這麼帥氣的作起投機生意來。完全不會估價和評估風險系數。只是為何我不懂這些複雜的評價數學公式,但我依然能賺錢?這個問題值得好好想想。學術知識與實戰操作,這兩者到底是什麼關係?如果學術知識很重要,但我沒這知識也能賺錢?還是說學術知識是給資金龐大的老闆,作為風險管理工具,並非獲利工具!!呃~那這樣就合理了,這門課是在教人製作精美報告的學問,而不是教人賺錢。
看完認清一件事,我對到國外市場交易太樂觀了。連基本契約規格都不清楚,看來還有的研究了。而且匯市的節奏很奇怪,每日跳動很慢很緩,但時間軸一拉長又波動劇烈具有商機。緩慢且劇烈,而且具有明顯的趨勢性。(大多日子是如此)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德國一流大學教你數學家的22個思考工具



前言:
我只是記錄我看過這本書,但我不想筆記。隨記內容是從博客來的書本簡介複製過來,也就是目錄而已。

隨記:
1. 類比原則→類推
    我們能將這個問題回推到另一個已知答案的類似問題嗎?
2. 富比尼原理→用不同方式計算驗證
    我們可否算出某些東西的數目,但卻是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算出來?
3. 奇偶原理→二分法觀點
    我們可以從問題是否可能具體區分成兩個互不重疊的類別,來得知問題有沒有解嗎?
4. 狄利克雷原理→機率觀點
    如果 n+1 個物件要任意存放在 n 個格子內,至少會有 1 個格子放了2 個物件。
5. 排容原理→集合觀點
    我們能不能從比較容易計數的子集合,來算出某個集合中的元素個數?
6. 相反原則→不用證明我對,只要證明你錯。
    我們可不可以先假設某個斷言的反面是對的,然後透過無懈可擊的邏輯推導,得出與所假設事實矛盾的結論,以此來證明原本的斷言是對的?
7. 歸納原則→規律性
    為了證明一堆有序物件當中的全部東西皆具有某種性質,可以先證明第一個東西有此項性質,然後再證明,若其中任意一個東西具有該性質,則下一個東西也有此性質。
8. 一般化原則→共通性觀點
    解決一般問題時,可不可以先刪去一些條件或是改變一些約束條件,然後再把求得的解運用在眼前的特殊情形?
9. 特殊化原則→特別之處觀點
    解題時可以先看特殊情況,然後從特殊情況的結果推廣到一般情況的求解嗎?
10. 變化原則→舉一反三思考
    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控制改變問題的某些層面,從新的角度來觀察,對原本的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解開問題?
11. 不變性原理→不會改變作為基礎點
    系統裡有沒有一些性質,是在系統本身允許改變時也保持不變的,而從這些性質可以推導出系統可能的發展結果嗎?
12. 單向變化原則→不可逆的變化
    在系統經歷了可允許的改變下,系統中有沒有一些性質只會以一種特定方式改變,且從這些變化可以推斷出系統可能的發展?
13. 無窮遞減法則→嘗試這東西不存在情況下可行嗎?
    我們可不可以先替某件事給個例子,然後假設從這個例子一定可以推到越來越小例子,但實際上不可能永無止境地越推越小,因而證明這件事不可能發生?
14. 對稱原理→美感
    在給定系統裡有沒有某些對稱性質,可以讓我們從中取得資訊?
15. 極值原理→最大值、最小值和爆掉值作嘗試
    我們能不能從給定問題的極端情形,研究出所有情形的相關資訊?
16. 遞迴原理→重複執行
    解題時可以將問題一步一步推到更簡單的版本嗎?
17. 步步逼近原則→土法煉鋼
    解題時,可以先找出一個近似解,然後在後續步驟中持續改進嗎?
18. 著色原理→解構:白光拆成七彩再拆全彩
    我們可以透過使用顏色,在問題的結構中建構出模式,然後從中汲取解題的資訊嗎?
19. 隨機化原則→突發奇想
    我們可以在問題裡引進一個隨機的機制,使問題簡化嗎?
20. 轉換觀點原則→不同觀點
    解題時可以從目標往起點反向進行,然後再翻轉思考方向嗎?
21. 模組化原則→組合
    解題時可以將問題分解成許多子問題,解決之後再將這些部分解合併成完整的解?
22. 蠻力原則→暴力破解法
    我可以透過試遍所有可能的解法來解題嗎?

心得感想:
這是知識,但對我來說應該是個用不到的知識。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金融煉金術



前言:
這是一本極度艱澀的投機哲學,來看看我第二次閱讀能否再領悟些什麼。

12/4 未完成(122/407),待校稿-一堆錯字

隨記:
[前言]
H.13 我把反射理論描述成始終有效的理論。在某一種層面它是正確的,因為反射之中最重要的雙向回饋機能可以隨時運作;但在另一種層面卻是錯誤的,因為它並非隨時運作。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它十分微弱,所以我們可以安然地忽略它。我們可以將情況區分為均衡的條件與遠離均衡的條件,就前者來說,某種修正的機能可以防止認知與實體(perceptions and reality)之間出現過度的背離,以後者而言,反射的雙重回饋機能處於運作中,除非既存的條件或制度出現顯著的變化,否則認知與實體便不會趨於一致
H.14 包括金融市場在內都存在著富有思考力的參與者,而使問題變得更複雜。
H.15 在某些情形下,偏頗不僅會影響市場價格,而且影響所謂的基本面。這才是反射變得重要時刻。→價格背離價值非常遠時,反射理論才存有商機。平常的隨機漫步並不存在有利可圖的機會。狙擊英鎊就是一個程度上的指標,值得下重注的機會。相較每日天的重大新聞報導顯得微不足道。
H.16 間歇存在→反射主要是存在背離,而每天股價變化只能稱為波動,稱不上背離。估計價格與價值相差小於5%稱為波動,大於10%才稱得上背離,而真正的反射存有價值至少要大於30%的背離。這%數純粹是我的感覺,代表有機可圖的反射必須是背離非常大的程度。
H.17 能夠被觀察,而且能轉化成利潤。→在不可測中,存有可辨識的部分,把這部份抽離出來。如同煉金術般,把一堆土煉出具有價值的黃金部份
H.17 遠離均衡的條件僅會間歇地出現→無法使用紀律操作,因為根本是非常態性的出現。偶發是這概念的特徵。
H.17 過度延伸反射的概念也可能具有危險性,我也曾經為此付出代價。金融市場的走勢可能會出現現長期休眠狀態,行情似乎不呈現反射的韻律,反而更像遵循「效率市場理論」(efficient market theory)所主張的隨機漫步。
H.19 人的思考缺乏其所能用以判斷的獨立參考點-它缺乏客觀性。→每次照鏡子都感到我真帥!鏡子是公正的!!但判斷者(思考體),並不是超然的第三方,而是不公正的自己。
H.19 我在大學時代,我主修經濟學。→本科生,這個差異可能決定了,我無法與他採相同方法。因為我對經濟學所知不多,根本無法解讀任何經濟數據
H.20 科學觀察會產生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但是在社會事件中,不確定性是由參與者的思考所造成,而非由外部觀察者所造成。→物理不會思考,故在不明瞭細節處能用機率來推論不可測。而對思考體,這存有很大的統計偏差,舉凡思考體會以最大利益作行為決策(包括情緒影響),而這存在一定的可預測性。例:黃金越貴,持有者越捨不得賣,沒有者渴望擁有,價何一路上升。
H.20 參與者的認知並不直接關連到事實,而是關連到他們自己所認知的某種情況。→資訊不對稱和個人知識是有限。自己認為知道很多,但全觀角度來看是近乎無知。
H.21 如果我必須就我的實務技巧做個總評,我會選擇一個字:存活(survival)
H.22 抽象觀念很自然地發揮功能。→風險、機率、期望值,這都是抽象的觀念,而如果觀念正確,這些正向回饋效果會自然的逐漸顯現在報酬上。如果觀念錯誤,也是會逐漸顯現在報酬上。
H.22 我認為市場價格永遠是錯誤的,它們代表一種對未來偏頗的(biased)觀點。但是扭曲有雙向的影響:不僅市場參與者以偏頗的觀點行事,而他們的偏頗也會影響事件的發展。這會造成一種印象,使人認為市場能夠精準預期未來,但實際情況並非目前預期會對應未來的事件,而未來的事件由目前的預期所造成。參與者的認知本質上便是錯誤的,而錯誤的認知與事件的實際發展過程,兩者之間存著雙向關係,而該關係也導致兩者之間缺乏對應(correspondence)。我稱這種雙向關連為反射(reflexivity-反思性)
H.24 在金融市場,我並不按照特定法則運作;我始終更對瞭解遊戲規則的變化感興趣。

[本文]
P.3 在現實生活中,均衡幾乎不曾出現-市場價格具有惡名昭彰的波動性。
P.3 均衝是公設系統(axiomatic system)的產物。
P.11 科學方法是設計用來處理事實(facts);但是,如同我們所瞭解的,事件一旦存在著具有思考能力的參與者,則事件便不只是由事實所構成。參與者的思考扮演著因果角色;事物依循物理而運作人類依思考而行動。→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
P.12 不可決定性(不確定性)是由參與者所造成。→股市不可測原理,每個參與者都是一個思考體,所有參與者對股市上下齊手,整個股市就呈現隨機漫步,直到一件大事(或集合事件)影響所有人朝向某一方向,演變成可預測性的眾志成城(或眾志沉城)。混純策略就是在這可預測性發生時切入市場交易,其他時間都在場外看戲
P.13 科學理論只能被證明錯誤,而不能證明為真實。→證明錯誤只要一個錯就否定,但證明為真實很困難,因為存有沒有發現的未知。即然是未知你就不知它的存在,也就無從證明。
P.14 如果思考包含在內,則該條件便無法接受科學觀察,因為唯有參與者思考的結果才能被觀察,而非過程本身。如果思考過程被排除在外,而只有結果才能視為現象,則科學通則的普遍有效性便蕩然無存,因為在一組既定條件之前與之後所出現的條件,並不必然每次都相同:事件結果會受參與者的思考影響,而參與者的思考與事件發展之間缺乏對應。→例:每次油價漲跌,股市反應都不一樣。
P.20 參與者的觀點都是應變數,以致於任何的變化將導致情況和參與者觀點的進一步變化,以至於任何的起始變化將導致情況和參與者觀點的進一步變化。我稱這種交互作用為反射(reflexivity)→看來看來我誤解索羅斯反射理論很久,他的反射(應該翻譯成反思)就是混純效應。我把反射解讀成窮極必反的現象,而索羅斯是混純的交互反應過程,最後形成一個巨大的、同向性的能量。到這邊他並不滿足,因為這就是趨勢力。他的混沌是這股力量會把價格帶離價值,越行越遠,最後完全背離後的迴歸。索羅斯的核心策略並不是純粹的混純(從不可測到一致性的趨勢),而是混純到極致時的崩解,且回歸基本價值的投機。
P.22 (索羅斯)主張歷史過程,是由參與者的錯誤觀念所塑造。我甚至可以這麼說:創造歷史的觀念具有豐饒的謬誤(fertile fallacy)。豐饒的謬誤最初可以視為眼光;它轉化為實體時,其缺失便會變得明顯:它因此會孕育出另一股豐饒的謬誤,而使前者和後者相互對立和統一。每個謬誤都會提供新的經驗,而人類會經驗中學習,於是該過程被描述為進步。→歷史是一部人類犯錯記錄。赤壁之戰可以學得曹操犯的錯誤為何,但為不能證明孫吳做法正確。
P.22 參與者的偏頗導致均衡位置無法完成。調整過程所針對的目標,包含著偏頗,而該偏頗可以改變過程。這種情形發生時,該過程所瞄準並非均衡,而是變動目標。
P.22 我們可以把事件歸納為兩種範疇:單調(humdrum)與獨特的(unique)。前者是參與者能夠正確預期的日常事件,它們不會引起參與者認知變化;後者則是影響參與者偏頗的歷史事件而且會導致進一步的變化。第一類的事件可以接受均衡分析。第二類則否:它唯有視為歷史過程的一部份,才能夠加以瞭解。
P.24 假定參與者的決策奠基於完全的知識,則這是完全脫離現實的假設。
P.26 近年來,隨機漫步理論逐漸盛行;該理論認為,市場會充分去化所有未來的發展,因此個別參與者的績效優於或劣於整體市場的機率是一樣的。這項理論明顯錯誤-過去十二年來,我的績效表現始終優於股價指數。→這段話可以用倖存者作解釋,但也引起我的燥動!或許我的感知操作可行,勝算不低。最近五次測試有四次成功。我覺得思考分析局勢是存有極大的價值,只是我還不夠成熟。對於大事件的判讀所帶來的勝算偏移很明顯,或許最佳的策略是進場前靠思考分析,進場後靠紀律停損。我有意朝這種混合感知與計量操作的策略作嘗試突破。目前暫定最大單位只能動用到1/10的資金。嗯,我對感知策略還是不放心…非常不放心。
P.26 技術分析研究市場型態與股票的供需情況。它在預測機率上具有不容懷疑的貢獻,但並非在預測實際的事件發展上就我們討論的目的而言,它並無特殊意義,它除了斷言股票價格由供需所決定,以及過去的經驗有助於預測未來,此外並無理論上基礎。→技術分析不適用預測未來
P.2 股票市場的價格應該會隨著時間而趨向於基本價值,所以有關基本價值研究有助於引導投資策略。
P.28 我不接受股票價格是其根本價值的被動反應,也不接受會對應於根本價值的說法。我主張市場評價總是被扭曲的;另外-這是遠離均衡理論的關鍵所在-該扭曲現象會影響根本價值。股票價格不僅僅是被動反應;在股票價格與其上市公司財富的決定過程中,它們均扮演著積極的角色。換言之,我將股票價格的變化視為歷史過程的一部分,而我認為,參與者的預期和事件的實際進程之間的分歧,乃是推動該過程的因果要素。→在反擊「市場效率市場假設」,比較特別的是其中對於價格觀點有意思,是一個歷史,也就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價格或許偏誤,但曾經真實觸擊該點位。
P.29 既有偏頗(prevailing bias)→prevailing:普遍、廣布的、優勢的。bias:偏差、偏見、偏心。
P.29 「根本趨勢」(underlying trend),不論投資者是否承認此一趨勢,它都會影響股票價格的走勢。其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當然會有所不同,但得取決於參與者的觀點。因此,股票價格的趨勢可以視為「根本趨勢」與「既有偏頗」的結合 →股價是由兩個參數所決定,基本價值加上對未來的期望溢價。這樣看來,錯誤存在於對未來評估存有幻覺,嚴重低估了未知因子的存在。
P.30 股票價格的變化可以回頭影響參與者的偏頗和根本趨勢。
P.30 反射關係:股票價格由兩項因素-根本趨勢與既有偏頗-所決定,而這兩項因素不受股票價格的影響。
P.30 所有的變數ー股票價格、根本趨勢、既有偏頗ー都會持續地變動。三個變數的交互影響,使變數先朝某個方向變化,隨著又朝另一個方向變化,因此而形成了典型的ー也是最單純的ー繁榮-崩解的形式。
P.30 股票價格增強其根本趨勢時,我們稱該趨勢為自我增強的(self-reinforcing);它們朝相反方向運作時,則稱為自我修正的(self-correcting)。既有偏頗也有相同的術語。
P.30 當某個趨勢受到增強,則它會加速。當某個偏頗受到增強,則預期與未來的股票實際價格之間背離會擴大;反之,如果是自我修正,則背離會縮小。
P.31 當既有偏頗有助於股價上漲則稱該偏頗為正;它朝相反方向運作時,則稱之為負。→好定義,之前被正正、正反、反正、反反的言語搞的很煩。用正負符號代表比較能明瞭。
P.31 趨勢的上揚會以兩種方式影響既有偏便:它會導致進一步加速的預期,或導致修正的預期。
P.31 (導致修正的預期:)股票價格修正時,根本趨勢可能或不可能繼續原有趨勢。
P.31 (導致進一步加速的預期:)正偏頗會造成股票價格進一步上揚,並造成根本趨勢更進一步加速。
P.31 只要該偏頗持續自我增強,則預期會比股票價格上漲得更高。根本趨勢會愈來愈受到股票價格上張得更高。根本趨勢會愈來愈受到股票價格的影響,而股票價格的上漲會愈來愈倚賴既有的偏頗,因為根本趨勢與既有偏頗會變得愈來愈脆弱。最後,價格趨勢無法維持既有預期,修正便發生了
P.31 失望的預期對股票價格具有負面影響,而股票價格的下跌會使根本趨勢轉弱。如果根本趨勢過度倚賴股票價格,則修正可能變成完全的反夕。在這種情形下,股票價格下跌,根本趨勢反夕,而預期將進一步下降。而自我增強的過程將開始朝相反方向發展。最後跌勢到達極點而自我反轉。
P.33 圖2-1:我們必須強調,這只是單一根本趨勢與單一既有偏頗之間交互運作之結果所產生的可能軌跡。事實上,運作中的趨勢可能不只一個,既有偏頗也可能有許多雜音,因此事件的發展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

P.34 (上圖)本架構的最大優點是其使用的變數能夠量化。→索羅斯並未完整公布其參數和公式,每股盈餘只是其中一項參數而已。
P.34 (價值通則)第一項通則:股票價格必定多少會影響基本面。
P.34 它通常會透過某些政治過程,如:稅制的改變或儲蓄與投資法規或態度的改變發揮其影響力。
P.35 如果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既定偏頗很可能在短期內便會被修正,如同我們所觀察每日股價的震盪。我們可以將這些偏頗視為雜音而予以忽略。
P.35 如果基本面出現變化,我們不能再忽略既定偏頗所導致嚴重的扭曲,因為該偏頗會造成自我增強/自我修正的過程,而使得股票價格、基本面以及參與者觀點都出現變化。→這就是進場點時刻!!平常沒事根本不值得在場內被跳動干擾,只有關鍵時刻才要進場,並且大膽行事不要在那算一兩檔,時機到了就是進場,並讓紀律操作接手後續工作。感知判斷是決定進場時機,之後就交由紀律操作接手。
P.35 (價值通則)第二項通則是:參與者對基本面的認知一定存有瑕疵。這種瑕疵在初期階段可能不明顯,隨後才會逐漸顯現出來
P.35 無論如何,反射模型不能取代基本分析:它所能提供的是基本分析所忽略的要素。原則上,這兩種方法可以調和。基本分析試圖說明根本價值如何反應在股票價格上,反射理論則顯示股票價格能夠如何影響根本價值。前者是靜態的觀點,後者則是動態的觀點。→基本分析需要經濟深厚的背景能可能判讀數據代表的意義,也才能看出端倪。這邊我欠缺很多知識能力…
P.39 研究報告的格式:一、概念。二、分析(方法)。三、情節(時間軸)。四、評估。→先用此作為分析的格式範本,之後再作調整符合我的需求。而特殊之處在於,分析是當時,運用是在未來的某日。機會需要時間的醞釀,而時間的醞釀過程,讓眾人淡忘此事正在發酵,而錯過最佳出手機時。




P.53 自由浮動匯率本質上是不穩定;另外,這種不穩定是累積的,所以自由浮動匯率系統最後幾乎確定會瓦解。
P.54 國內通貨膨脹率與國際匯率之間的關係並非單一方向的,而是雙向循環的。某一個因素的變化可能發生在另一個因素的變化之前,但將該因素視為原因,而將此因素視為結果,是毫無道理的,因為它們會交互增強。當貨幣貶值而通膨惡化,宜以惡性循環(vicious circle)視之;在相反情況下,則宜以良性循環(benign circle)視之。
P.54 惡性循環與良性循環會遠離均衡。
P.54 自我增強的過程持續愈久,會變得愈脆弱,最後一定會產生反轉,形成反向的自我增強過程。完整的循環具有大幅震盪的特徵,這種震盪不僅發生在匯率上,也會發生在利率、通貨膨脹與/或經濟活動的水準上。
P.55我們無法只使用兩個變數,即使最簡單化的模型也需要七、八個變數。→化繁為簡,再簡單也不能簡陋成非黑即白的評議方式。28=256種組成。這才可能形成累加性的評估計算。
P.62 外匯走勢有呈現大波浪狀的傾向,每一段走勢都是持續數年之久。→不知今日還有沒有效。(待確認)
P.65 由於個性,我始終對挑選反轉點比較感到興趣,而不喜順勢操作。→結果是連損四年,最後第五年才獲得回報。這值得注意,股價無法立即反應真實價值,而且時間長度超乎預期。有遠見並非現在做就正確。趨勢的慣性作用力巨大,轉向過程極度緩慢,而一旦反轉後又會立即加速衝出,如重力彈弓效應。如果是真正大趨勢反轉會出現高度黏盤區塊(讓你感受到12G力的壓迫感),而不太可能像踏空般直接下墜。直接下墜最可能的只是暫時性恐慌。
P.69 經濟強勢通常能夠提昇資產價值與未來的所得,而這些是決定其信用度的因素。在信用擴張反射過程的早期階段,其所涉及的信用額度相當下,所以它對抵押品價值影響是可以忽略的。這便是初期的擴張速度甚為緩慢的理由,而信用的基礎在初期也相當完整,但是當負債金額逐漸累積,總放款大幅增加,而抵押品的價值也開始產生增值效果。這個過程會繼續發展,直到總信用的增加速度無法繼續刺激經濟為止。這時候,抵押品會變得非常仰賴新放款的刺激效果,而新放款未能加速時,抵抽品的價值便開始滑落。抵押品價值的侵蝕會對經濟活動產生抑制效果,這又會回過頭增強抵押品價值的損失。既然抵押品在這時候已經充分被運用了,其價值下滑可能導致放款的清算,而這又會造成抵押品價值的進一步下跌。這便是繁榮與崩解過程的典型剖析。→我知道本書難懂的原因了,我沒有經濟學底子。索羅斯每句話我都要推敲半天,方得大悟。但對經濟系的人來說根本是小菜一碟…
P.69 在繁榮的起始階段,信用量與抵押品價值均處於低檔狀態;而在崩解期間,它們都處於最高狀態,這便是繁榮與崩解之間不具對稱性的理由。→雪崩時各種貴的嚇人的資產都不值錢,也就是說災難時並不存在合理價格。
P.69 放款的清算需要花時間→反彈行情不要輕易進場的原因在於,時間差攻擊。資產未完成清算,通常結果只會更讓人絕望,因為財報粉飾已不是特例,成了常態。只有出事才會抖出所有未爆彈。
P.70 我們在大型循環中所處的正確位置很難辨認。我必須承認,自1982年來,我被這個問題所迷惑。我會迷惑的理由在於:雖然繁榮已明顯失去衝力,崩解卻未出現。→非常震驚的回顧驗證,他在1982年看到問題,但要到1987年才反應。而且最大的反差在於,從未跌到1982年之下的水準。



P.71 信用擴張的「正常」過程在很久之前就達到了頂點,但其信用收縮的「正常」過程卻被有關當局遏止。我們進入了一個未知領域,因為有關當局的行為是史無前例的。→創新不一定會發生災難,只是無法預測發展,或許這就是我的盲點,天性悲觀,對於未知充滿著偏見,我目空一切,只因順從內心的渴望,而非理性判斷
P.71 我們必須瞭解,管制者也屬於參與者→他們也是人,而且充滿人性。不該假定他們能操控市場,而是會犯錯的超級大賭徒,好好的莊家不當,跳下來用國力作賭注。問題是目前金融桿槓加總已超出國力總和,不是區區的800億國安基金能擋得住。現在隨便一家銀行都2千億起跳,隨便爆一家都是國家承受不起的災難。富邦近年來營收太閃亮,閃到我都覺得不可思議,正常放貸可以賺那麼多錢嗎!?
P.72 管制循環不具有信用循環的不對稱性特色,它似乎更符合於我們在外匯市場所發展的波浪型態,而比較不類似於信用循環中的繁榮/崩解型態。→管制是一種趨勢阻力,當今有不錯的名詞-逆風操作。
P.84 管制者始終較業者落後一步,不論法規如何訂定,銀行業都能迅速採取迴避路線。→另一觀點:如果不懂得迴避或真的遵守,結果就是被市場消滅,因為客戶很快就發現服務相對很差。守法的企業活不下去,因為違法的企業很少被抓到。為何呢?因為沒出事,管理當局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P.89 即使某一家銀行決定要節制,但仍有許多其它銀行會爭先恐後地取代其地位。→放款品質劣化是必然的現象。這是場強迫參與的遊戲。只是我們真的不知道現在銀行真實呆帳是多少,台灣很多企業都像屍體沒兩樣。
P.108 反射循環圖→這分析法有趣,值得模仿用看看。簡單明瞭。

P.118 管制總是出現在事情發生之後。當管制者察覺過度(異常)的現象,其所堅持的修正行動會使情況朝相反方向惡化。→救火者堅持在油鍋灌水,以求滅火。今日也是央行拼命的撒錢。


[暫停於:第九章美國寡頭深化的現象P.123]
一連讀了兩週,覺得乏力了。決定換本來讀,之後有空再繼讀。

心得感想:
現今正是反射理論的最美詮釋,負利率能消滅不景氣,貨幣寬鬆能復恢繁榮,而使用效果顯著,股市一再創新高,失業率下降,這一再的好消息激勵了政府和人民的信心,這是榮景的到來。偏頗影響的了價格,而且一再強化此信念,最終演變出的就是嚴重的背離。股市價格是信心問題,而現今股市還真的只剩下信心在支撐,沒有基本面的空中閣樓。趨勢會影響價格,新價又會刺激趨勢。這是一種互動式回饋加成效果。而最終還是會發現高處不勝寒而開始反轉,反方向一再創新價又帶動刺激趨勢,成了反向回饋效果。混沌理論根本奧祕就是在於漩渦加乘效果(非線性的指數型加速),而最有價值的就是加速階段-暴利。投機與投資的差異就是於此,只賺價差,加速階段的價差。沒肉的魚頭和魚尾留給投資者賺。眷戀午夜狂歡不肯散場的人,留下來洗碗。
「預期」是個扭曲性因子,會加速股價同向性發展,和加重該方向的幅度,但預期離本質太遠時,預期反向的勢力追趨上原預期方向,到達臨界點-脆弱的平衡,接著趨勢力無法再支撐原趨勢而崩解,如同海浪到達最高後的破浪點,海浪已無法再支撐上升結構而碎散。而下墜的重力加速度,勢必不會只到地平面就中止,還會進一步的衝擊,在水平線之下打出一個深洞。
索羅斯的評估方式必須具有深厚的經濟學背景,看來我這方面是非常欠缺,根本已到一無所知的程度。我並不懂基本面,我直接跳過,從統計學在股市賺錢,而索羅斯的核心建構於基本價值的評估,並看出股票價格與基本價值之間的偏頗,言下之意必需先知道價值為何才有基準點。這裡存有陷阱,因為我沒有評估基本價值的能力(知識、經驗),也就無從推算出偏頗。
我無法達到基本分析的第二個理由,英文。大多數資料都是以英文來發布,索羅斯可以自然的閱讀相關文件,而我必須費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讀一篇報告,也就是說他讀一百份報告,我還在讀第一份!!這條路對我有絕對障壁的問題。

[2016年12月6日 感知操作]
感知原本是我用來描述非理性的決策方法,一種不理性和自我感覺良好操作方法。在原本定義中是存有嘲諷味道,但經過一再的演化,這詞因為太特殊,反而被我改良原本的指意,成為我新的策略思維的代名詞。變成對大事件的操作反應、對機率的臨界值思考、對未來預測的發展的對應策略,所交集出的一種新策略,類似於知識+經驗的投機策略,不再是計量化的操作策略。之所以開始偏重這方面的研究是因為時代一直在向前邁進,而我現有的系統無法面對新時代的演進。明年五月新增的期指盤後交易法規,讓我深刻的明瞭,未知是多麼奇特的東西。這事從未發生過,怎麼可能用計量去分析,根本沒資料!!為了適應新的變化(已知的未知),我得就不確定性為基點思考應該的方法。未知似乎只能靠智慧(知識+經驗)來解決,既然是智慧就不是黑白分明的邏輯結構,這領域存有更多的模糊判斷。這裡就是一個成長曲線的斷壁,過了就成為人生勝利組了(連未知都難不倒我),沒過就進墓園。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停滯的年代



前言:
本書讓我想起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的特色是同一個副歌一直重複唱。本書的特色是同一個內容一直重複說。

隨記:
P.7 當局因應全球金融危機的政策是「延續和假裝」,掌權者選擇忽略和掩蓋根本問題,採取「以拖待變」的策略。他們假定,增加政府支出、壓低利率和為貨幣市場挹注流動資金,將可創造經濟成長。他們假定,這些措施將可推高通膨、壓低債務的實質價值,藉此減輕債務負擔。
P.11 民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與減稅政策有著不可調解的矛盾。
P.34 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央行將迅速壓低利率、為金融體系挹注巨量流動性資金,以免價格一蹶不振,進而連累實體經濟。→風險被轉嫁到國家(人民)身上,銀行家聞到其中的低風險高報酬的暴利機會。
P.43 借貸仰賴儲蓄作為資金來源,儲蓄增加則是因為經濟繁榮。→現在借貸仰賴債務形式產生。
P.45 除了大自然免費提供的東西外,我們要取得任何東西,都必須付出代價
P.47 經濟週期的融資三階段:初期,只有信用良好的人能夠順利借到錢。中期階段只能付利息、不能還本。最後階段,不足以付息、也不足以還本,這些人仰賴資產持續升值來維持償債能力。→上週去爬山聽到銀行放貸人員說了三則經驗談: 有位朋友在94年買了信義區的房子每坪106萬,現在跌到剩9字頭。而他月收入6萬,但每個月付息就要8萬。然後話題又帶到另一個案子,是說有一個人跑來想要貸款八成。當初購屋花了每坪36萬,現在掉到每坪28萬。那個人想用36萬作底貸八成,但銀行計算方式是這個八成不能是用36萬作底,只能用28萬作底。最多只能貸22.4萬,而原本算法是36萬的八成,是28.8萬。貸款是貸超過十成了。當場那群人沒作聲,說話的人笑了出來,因為只有他知道笑點在那(貼息)。最後一段對話最有意思,依我看還有三成要跌…。別當放貸的人是傻子,真夠精明的,只是利益衝突,不會也不能跟客戶說真話。總結:目前房貸處於融資最後階段。
P.57 企業和政府往往不會為它們承諾將付出的退休金和醫療福利準備充足資金。兩者均涉及遞延成本
P.59 人均壽命延長會加重退休福利成本,因為受益人領取福利的時間會相對應延長。
P.65 截至2014年,美國政府的債務餘額約為18兆美元。在此之外,美國政府需要大約36兆美元,才能確保社會保險和聯邦醫療保險等計畫。→三倍美國年度GDP。上策:縮減福利。中策:貨幣貶值。下策:提高舉債上限。
P.68 負債對GDP的比率超過200%的國家,如今超過20個。日本400%、美國233%、加拿大221%、英國252%、德國188%、法國280%、義大利259%、澳洲213%、中國217%、印度120%、巴西128%、俄國65%、南非133%、南韓231%。→這個其實不準,因為各國灌水的名目、程度不一。但灌水後還是那麼難看倒也是種奇葩。
P.83 成功便有信用。金融業者總是會毫不猶豫地借錢給興旺的企業。
P.83 利率降至零之後,央行便難以改變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利率),此時當局便致力提高貨幣的供給量,而這便是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
P.86 在需求萎靡、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低利率並不能促進投資。大公司把握利率偏低的機會舉債,利用新的長期借款取代既有借款,買回自家股票或其他方式退還資本給股東,以及收購其他公司→低利率我一樣借不到錢,但我的存款利息倒是一直在減少。這場遊戲已沒有公平性,如果繼續當君子,就是呆子。史上只有官逼民反,從來沒民反是因為世界太平無聊所致。
P.88 減輕負債需要通膨:一來是靠通膨提升經濟名義成長率至高於利率水準,二來靠通膨削弱貨幣購買力,以及促使本幣貶值。此外,如果消費者預期物價將上漲,可能將加速消費,進而促速經濟成長
P.99 央行的債務貨幣化操作,理論上可能導致通膨失控,通膨率飆升至超過政治、經濟社會可接受的水準。
P.100 在全球債務處於歷來最高水準情況下,利率若升高,低利率促成的債務將很快變得無法維持,進而造成企業破產和信貸損失。靠低利率支撐的資產價格將下跌,觸發金融動盪的連鎖反應
P.107 目前經濟困難是全球性的,個別國家因此難以仰賴外貿來支撐經濟
P.144 考慮到大方面的成長阻力,包含人口、教育成就下跌,不平等加劇、全球化的影響、環境代價以及負債沉重的問題,美國未來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只有0.2%,遠低於1987~2007年間並不算高的1.8%。
P.145 低成本資源耗盡之後,為了持續獲得必要資源,我們至少必須增加投資,以求滿足基本需求。由此產生的額外成本,將影響經濟成長和生活水準。→天然資源已從近乎免費到生產成本高漲的階段
P.191 從結構上看來,美國奉行封閉型經濟模式是可能成功的。美國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占全球GDP約25%,規模幾乎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兩倍。
P.230 在中國的人口結構下,一名年輕人將必須養父母和祖父母輩四人。
P.231 許多新興經濟體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這種現象是指國家的人均GDP達到約15,000美元時,經濟成長便顯著放緩。
P.232 國家將儲蓄利率設在遠低於通膨率水準,使銀行得以從相當大的存放款利差中賺到豐厚的利潤
P.235 危機的醞釀期比你想像的長很多,但它爆發的速度則比你所想的快得多。
P.237 美國在關鍵產業的支配性地位,使它成為無可取代的獨占者。
P.238 美國80%的財富源自無形資產,例如財產權、司法制度、技能、知識,以及社會中的信任關係
P.259 製造業者為了爭取外國買家的訂單,在成本和工作環境上展開逐底競(race to the botton)。
P.259 壓低成本主要是靠壓低工資。
P.262 馬克思告訴我們的東西有關共產主義的那些全說錯,有關資本主義的則全說對了。→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而罵對手通常像潑婦罵街,切中要害。這邊就說了一個技巧,聽甲方說甲方的優點,八成是可疑聽甲方說乙方的缺點,八成是可信。
P.270  1923年德國有個崛起中的政客叫希特勤,他敏銳地認識到政府藉由印鈔票大舉干預經濟有何後果,明白這種措施如何破壞社會,以及最終將如何使他得以奪取權力:「相信我,我們的苦難會增加。流氓無賴將過得不錯。正派、可靠、不投機的商人將徹底摧毀;先是底層的小人物,但最頂層的大人物也難逃一劫。流氓和騙子則會留下來,頂層和底層皆然。這是因為國家本身已經變成了最大的騙子和流氓,變成了強盜國家。→在說威瑪時代,政府一直用貶值換價值,並賠掉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如今正慢慢的重蹈覆轍。
P.273 低利率和量化寬鬆迫使投資人做一些報酬率不足以補償風險的投資。
P.286 思想和感情混亂導致言語混亂。→各國央行總裁現在在發表言論都充斥著,閃爍其詞、模稜兩可的文句都是在傳達著,他們骨子裡是不知所措。
P.297 人們將資金移到替代性貨幣、貴重金屬和非金融投資上,會損害經濟活動和成長,因為儲蓄會被困在非生產性投資上,無法自由流通。→看來買黃金是對個人最有利的保值儲蓄。現在的問題在於黃金現在價格合理嗎?
P.302 信任一旦受損便難以復元:「我很困擾不是因為你對我說謊,而是因為從在現在起無法再相信你。」→關於這點川普上任就面臨兩難,自己的承諾v.s.現實可行做法。很明顯的他必定是會選擇毀諾(投票給他的人),因為他是商人。而他似乎也算準了群眾的盲點,四年後早忘記他的承諾。哈,那這裡就看出一點,群眾不在乎信任,他們只在乎情感。
P.310 共享經濟實際上仰賴既有業務去中介化,以及盡可能壓低監理成本。在共享經濟中,業餘的司機、廚師和個人助理以較低的成本,是供以前由全職人士提供的服務。→出色的核心,去中介。
P.324 退休將成為奢侈品,只有少數人負擔得起,許多勞工將必須一直工作到身體無法負擔或死亡。→隨著壽命增加,要死也成為不簡單的事。這存有一個商機,保證死的保險。如果自殺失敗,保險公司會理賠,直到成功為止。細想這病態的大愛社會共識,竭盡一切資源的把一個窮病老人救活,然後再放手,讓他再自生自滅。為何不讓他好走?能活到60歲早就證明他不是衝動的自殺者,為何政府就是不能提供讓人選擇死亡的權利?死命的阻止悲慘人物最後的願望。
P.325 有薪水的學徒和受訓計畫,如今被無薪的實習職位取代了。→現代社會新鮮人應該很困惑吧,怎麼人生起點那麼困難。嗯,真的異常的困難。老人只會每月領用債堆出來的退休金,然後跟你說,你努力不夠,個人問題。幹!!
P.331 我們的經濟模式是不可持續,是靠高負債、借錢消費、全球經濟失衡、過度金融化,以及來源未有著落的社會福利支撐的。與此同時,能源、糧食和水源不足,以及氣候變遷衝擊人類生活問題愈來愈明顯。之前的經濟成長和生活水準提升,有賴過度使用廉價的資源,以及容許破壞環境的人不必付出合理代價
P.332 全球的負債對GDP比率仍在上升並創新高。
P.332 註銷大量債權將觸發銀行業和退休基金的重大危機。
P.345 經濟永續成長必須靠實體經濟,而現行政策的焦點則放在金融面上。

心得感想:
執政者害怕敗選、銀行考慮利益、媒體只會報喜不會報憂、人民不願刪減社會福利,會計法則:資產=負債+零(權益)。只要增加負債就能無限製造資產價值,天底下居然有這麼棒的發明!!
全球經濟已到了沒有債就不能活的階段了,政府只要收縮資金供給量,都可能引爆違約的骰牌效應。利率也不可能調高多少,只能象徵性的調高半碼作為交代。只要升息也引爆違約潮,銀行開始收傘,再爆再收。看來美國升息是政治自殺的行為,但現在賽局出現一個逃逸缺口,因為明年就換黨執政。十二月不就剛好是自我洗白的大好時機,葉倫大概很想一次升個12碼吧!!不對,這樣太不高明,因為太直白、太表露心機了。看來還是維持原本想法,不升息比較合理。原因是目前沒事,就不要自己找事。留給後面的人做事,然後出事是他們家的事,也不關我的事。這才是政治哲學,安全下莊。前陣子葉倫大喊是假的,這麼說債市利率上升是錯誤判斷,因為不會升息!!唉呀呀,我不懂債市怎麼玩,就這樣眼巴巴的看著機會從眼前溜走…。身為投機者,這是蠻嚴重的問題,你該懂所有交易市場如何交易。看來匯市研究透了,債市也要學會如何進出。機會是資產,一生遇不到幾回。你只有準備好等她出現,而不能等她出現才在準備。
福利問題很單純,老人當年給自己未來太多好處,回收只是剛好。但現在既得利益者且人數眾多,在民主以人頭為首的決議方式,導致不公平必落到少數人口的年輕人身上。而年輕人純真、善良的心最看重正義!這是場民主與正義的對戰,值得一看。不管誰贏誰輸都付出信任為代價。階級鬥爭原來很生活,並沒想像中的那麼肅殺之氣。說白了就是利益衝突。
政治不統一,全球化只會肥了商人,苦了人民。
觀察日本會發現日本政府能打的牌真的很多,已多次量化寬鬆後,日本股市還是沒出現回歸基本價值的崩盤。但看了一下線圖又讓我改觀。從38957崩到6994。計算機敲一下發現是打2折耶。看來1萬3大概就是日本的基本價值區,這個國家就值這價碼。我想空日經,但好像真的沒多少肉可以做控肉飯就是了,除非戰爭和重大天災。簡單說,作空的期望值比想像的低上很多。
另外就是天災很常見,但要發生在對的地方倒是很難得。日本要真正受到經濟的打擊,福島地震是無效的經濟打擊,因為不在經濟核心都市。比較有效的像賓拉登攻擊紐約雙子星,這兩台撞下去,美國發生了本質上的異變,從世界皇帝,走下台階變回諸王的等級。現在細想覺得賓拉登真的是位奇才、戰略大師。完全針對美國制定出的完美賽局作出的反制-玉石俱焚。
本書最終可能淪為連廁所文學都不值一哂的書(參P.269),本書內容實在稱不上出色,但批鬥其他作者的功力實在了得。這應該在美國版的PTT經過深度的嘴炮訓練才有的能力。本書連《黑天鵝效應》一成都不到的水準,我實在不知Satyajit Das(作者)那來的勇氣。八成又是個沒交易過的打字高手,連投機是什麼都不明暸的金融專家(狗?)。唉~誠品,我買錯了…能退書嗎?最悶的是,我居然用原價購買本書。我以為誠品很有眼光知道什麼是好書,所以不打折。結果根本是美麗的誤解,誠品訂價策略跟我想像的大不同,應該不是依閱讀價值在訂價,因為訂價的人肯定沒讀過本書,不然就是沒有鑑識能力。或者…誠品給的薪資太低連合格的人員都請不起,該不會是工讀生在作訂價策略吧(炸)。總結:一本書要讀完才能知道好不好,誠品歡迎大家試閱的策略,實在太聰明了。
保持清醒和敏銳的觀察,目前全球正在午夜狂歡中,而此時更需要沉著冷靜。機會是種稀有的寶物,只要抓到一次,人生立即從悲慘世界進入人生勝利組,而我正在耐心的等著大家醒悟的那一刻,下注放空。我相信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刻。身為投機者最嚮往的境界如李佛摩的神乎其技-1929年空。

[2016年12月8日 定錨效應]
選書很重要,因為選錯誤會被書中說的給牽引。
停滯性只是其中一個因子,但並不是具有關鍵性的決定因子。
道瓊不止創新高,而且火力又強又猛。
科斯托蘭尼:心理面+資金面。
六個字就痛宰本書萬字廢言。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今天學港股,明天就進場



前言:
大盤繼續裝死,我只好繼續裝清高-讀書。

隨記:
P.17 四大優勢:1.投資商品種類全亞之最。2.先進的制度與法治化。3.前進中國股市的最佳跳板。4.稅負的優惠多。
P.20 「語言無障礙」與「交易零時差」港股似乎比美股更適合台灣投資人。
P.20 現階段並不建議台灣投資人直接投資中國股市:1.外匯管制相當嚴格。2.中國股市無論在交易制度設計、對上市公司的監理與管控,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加上中國對於訊息的管控程度仍高,動輒封鎖己不利的資訊,導致股市透明度不足。
P.21 港股中的國企股(H股)、紅籌股,都是中國企業在香港掛牌的族群,這些公司除了參與中國的經濟成長,更重要的是,他們經由香港較為完善的監理制度審核才能掛牌,公司治理與財務透明度也比中國股市好得多。→這段話感覺說服力有點弱。手伸不進中國怎麼管?
P.27 港股無論是指數或個股都沒有漲跌幅限制
P.35 交易時間:港股在每個交易日的早上9:30開盤,下午4:00收盤,並分為早市2.5小時(9:30~12:00)和午市3小時(13:00~16:00),每天交易5.5小時。→唯一好處是可以優雅的吃頓中餐。
P.39 交易指令:限價盤(限價盤、增強限價盤、特別限價盤查),競價盤(競價盤、競價限價盤查),市價盤。→港股的市價不能在開盤前使用,台股開盤前不能用範圍市價。總之,港股的下單方式蠻多,且限制複雜。如果要玩港股這方面需要再多研究。
P.53 在指定日前有效(Good Till Date,GTD)→其實還蠻有用,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台指沒有這項功能。台指只有ROD(Rest of Day)、IOC(Immediate or Cancel)、FOK(Fill or Kill),只有當日有效。
P.55 港股交易成本:1.手續費0.25%、2.交易費0.005%、3.交易徵費0.0027%、4.結算費0.002%、5.印花稅0.1%。→總計:單邊:0.3597%,雙邊:0.7194%。這頭牛交易一次被扒了五層皮…。外面還有17%的所得稅。台股反而是秋後算帳(個人所得稅、補充保費、資本利得稅、股利扣抵減半)。
P.68 孖(音ㄌㄨㄢˊ)展的英文其實就是Margin(保證金)→融資。
P.69沽空→融券
P.69 關連交易→關係人交易
P.70入飛→參與認購新股
P.70 供股權→認股權
P.70 保薦人→承銷商
P.71 核數師→會計師
P.71 公司祕書→公司的股務部主管,權力類似執行董事
P.71 市盈率→本益比
P.72 裂口→跳空缺口
P.122 依設立國籍的產色分類
  • 藍籌:歷史悠久、市值高的績優公司,包含中資股與香港當地股
  • 紅籌:中國企業
  • 紫籌:同時具備藍籌股和紅籌股條件公司
P.122 依掛牌條件:主版:類台股集中市場、創業板:類台股店頭市場
P.137 窩輪(warrant)→權證
P.137 炒輪→權證投機交易
P.150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全名是「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

心得感想:
看完,沒有心動的感覺。這個交易市場不是我的菜…。我比較想知道的是恆生的指數型期貨交易細節,書中完全沒有解說。距今天收盤還有二個半小時…,來去玩魔獸好了。

2016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搞懂金融世界的第一本書



前言:
看完還是搞不懂金融世界,內容在說投資機構中的員工在做什麼事,就是給想進去工作的人一些建議的書。

隨記:
P.38 銀行的風險控管並沒有跟上產品創新的腳步很多時候,銀行的決策者並不了解自己銀行暴露在多大的風險之下。
P.42 銀行有四大類型:
  • 消費金融銀行(retail bank ,或稱零售銀行):主要業務是承作個人與企業存放款
  •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主要是提供銀行服務給企業,比方說借錢給公司,供企業營運之用
  • 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
  • 綜合銀行(universal bank,類似台灣的金控公司):集消費金融銀行、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於一身的銀行→這跟金控感覺不同耶,台灣金控感覺像是財閥集團不是銀行業
P.44 雖名為「投資銀行」,但其實這項業務只是整個銀行營運的一部分。投資銀行部門服務的對象是企業、政府與私募資金,協助他們進行重大的金融交易,例如買賣公司、股票公開上市,在公開市場發行債券。→本質是抽傭,很少動用槓桿和自己下海當買家。自營交易部才是風險所在。
P.52 自營交易部門是銀行非常重要的獲利來源
P.54 銷售交易部所進行的交易分成兩種:現金交易與合成交易(synthetic transaction)。現金交易買賣的商品就是公開市場上買賣的商品,買方付現給賣方來取得商品。合成交易買賣的商品則是量身訂做的金融商品和合約
P.56 資產管理(或稱為財富管理)部門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建議給個人與法人機構,告訴他們如何投資。
P.76 政府已經有一套決解機制。這套機制會放手讓銀行倒閉,然後再接管、解散
P.106 (創投公司)介入的階段不同名稱也不同:1.種子投資。2.早期投資。3.後期投資。4.成長期投資。5.策略收購/產業收購。6.股票首次公開上市(IPO)。→看來IPO根本是很差勁的買點,創投階段的最後一手。
P.110 開設一家公司最後還公開上市者,下一次創業有30%的成功機率,而首次創業的人成功機率是18%,曾經創業失敗的人則有20%的成功機率。
P.121 創投不是可能快速致富的行業,他們的財富成就來自長期投資。→看來應該把創投業看成十年有成,或浪費十年輕春(大部分)
P.156 私募基金的投資標的是大型歷史悠久,由專業執行長掌舵的企業
P.156 創投基金則直接與創業家合作。
P.192 「對沖基金」已是一個通稱,泛指所有投資公開市場的私人投資基金(而且能收取大筆費用),所以並不是所有對沖基金都真的有做避險投資。
P.194 所謂投資,是某樣東西本身有個價值,且這個價值能衍生出現金。
P.194 會衍生出現金,而且有預防虧損的緩衝,才算是安全的投資。
P.194 投機只有一種:你能寄望找到願意出更高價格的買家
P.195 對沖基金分成五大類
  • 買多賣空型基金:買進看多的證券賣出看空的證券。操盤人進行多空布局時,配置的資金可能會超過基金總金額。
  • 套利型基金:大部分套利機會都已經沒了,現在只剩下一些很小很小的機會,而且通常很複雜。
  • 事件導向型基金:公開市場通常會過度反應。
  • 全球總體策略型基金:最主要投資標的是貨幣
  • 管理期貨型基金:他們會利用選擇權之類的金融工具,買進日圓、白金、大豆等不相干的東西。
  • 其他避險策略:→例買期貨賣選擇權。
P.249 出書、寫文章,都是為了攬客→顧問需要知名度,所以麥肯鍚常常出書來引魚上鉤, 而書中內容可能是十年前的調查資料《資源革命》。

心得感想:
無,跟交易無關。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外匯投資初學指引



前言:
無聊是進步的原動力,目前精力旺盛,又沒事好做,就來研究匯率看看是否存有優勢和有利可圖的機會。

隨記:
P.12 低風險低報酬:現鈔、旅行支票、外幣存款、雙元存款。海外貨幣基金、海外債券基金。
P.12 高報酬高風險:外匯保證金交易、外匯期貨、外匯選擇權。
P.14 外匯市場是一個全天候的市場,外匯交易的工具種類繁多,它不僅具有高報酬、高風險的特質,而且沒有任何個人或組織可以操縱它。
P.14 外匯代表的一種購買力,一種在他國購買商品、或享受勞務服務的能力。
P.14 外匯投資在所有金融商品中的風險最大的一種
P.24 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主體
P.25 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是又稱境外金融業務分行,簡稱「OBU(Off Shore Banking Unit)。
P.30 投資外匯最好還是以中長期持有心態來投資
P.30 只要你踏入了外匯市場,就等於進入了24小時無休止的備戰狀態。→其實玩期貨如果有倉位,我也沒感覺輕鬆到那去。總之,投機本質上就是交易人生,人生都在交戰狀態。
P.39 如果換算成台灣的中原標準時間,各主要外匯市場的交易時間如下:→唯有凌晨4點到8點是完全無交易時段。四小時可以睡覺…有點勉強。看來要玩匯市還是兩個人以上配合比較合適。就這點來看是個不錯的結婚理由。這需要極強的心智同步,而本人對男人天生極端排斥,所以必須是個妹子。

P.64 外匯匯率的買賣價格,有買入價格與賣出價格之分。所謂賣出價(sell rate)代表報價者可以賣出的價位,通常銀行的賣出價,也就是客戶的買進價。所謂買入的價位(buy rate)代表報價者可以買入的價位,通常指銀行的買進價,也就是客戶的賣出價。而賣出與買入價之間的差距稱為「價差(spread)」
P.86 我國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方法:1.在即期外匯市場買賣外匯。2.調整台幣利率。3.實施外匯管制措施。4.道德勸說。→疑,我記這幹麻,台幣可以忽略的貨幣種類。
P.88 影響匯率變動因素:1.國際貿易。2.股票走勢。3.財金政策。4.政治因素。5.利率水準。6.景氣循環。7.國際熱錢的流向。
P.137 外幣存款:風險低(無槓桿),優點:可同時享有利息收入及匯率價差。注意事項:1.最低投資金額(約2萬台幣)。2.開設綜合外幣存款便利生較佳。3.銀行承作在匯率上,不同於掛牌匯率,投資人可爭取較佳條件。4.競爭下部分銀行提前解約利息不打折。→看來從這處切入是最合適,等真的上手,策略系統成形,再轉入外匯期貨、外匯選擇權、外匯現貨保證金交易。
終於知道為什麼有兩行價格了,存款與現鈔是不同報價。

P.139 台灣出入境帶金額逾6萬元者須申報。→這陳年舊法不知何時才會改進。6萬元…,這是挖洞給人跳的陷阱吧。
P.158 由於外匯市場匯價總是起伏不定,每一家銀行的牌告匯率都不一樣。所以,只有以貨比三家的方式,來找到價格最合適的銀行。→看來還是不能偷懶,想到密密麻麻的合約要讀頭又要痛了。暗,字那麼小就已昭告我說,這邊一堆陷阱哦,等你踩雷。
P.188 客戶只需要於銀行開立「外匯保證金交易帳戶」即可隨時買賣外匯,並接受銀行的專業性服務。→一個單位是十萬美金,看來保證金「現貨」交易雖是無槓桿但鎖掉的資金也不小。
 P.194 詳讀合約內容:為免吃虧,訂合約前把每一條都仔細推敲,向銀行問清楚或加註清楚,以保護自己的權益。→像是是手續費,80元是美金不是台幣。暗,別妄想當沖了。
P.210 國際主要外匯期貨交易
  • 國際貨幣市場(IMM)(位芝加哥CME):不僅是外匯期貨交易的重鎮,同時也是世界上交易最活絡的外匯交易所。
  • 倫敦的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僅次美國
  • 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CME與SIMEX已完成互相連線,同一種期貨契約可以相互清算,交易買賣也可以流通。

P.221 境外金融業務分行(OBU),特色:1.不受外匯管制,資金進出自由。2.不受一般金融法規限制。4.存款利息免稅。→還真是為有錢人量身訂做。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

心得感想:
第一個難關:台幣跟世界脫節,要玩匯率要先轉美金,先天弱勢。
第二個難關:目前沒有免費又好用的看盤軟體,本書取XQ系統。曾經考慮,但費用嚇人,非一般散戶能承受的成本(96000/年)。還沒開戰先損十萬金兵…
第三個難關:交易所都很遠,滑價必定成為夢魘。快市時才知道那滑價是什麼怪獸。

本書不看則已,一看就欲罷不能。這匯市根本是投機客的終極市場。一個不能被特定團體隻手遮天的市場、一個近乎無限大交易量的市場。光嗅到這兩點,我心早醉了,逸品呀!!看到本書是一種意外,意外開啟了我這狹隘的視野。隨機閱讀真的是個出色的選書方法,我對名詞具有偏見,當初看到統計心中充滿鄙視,怎麼可能比會計有用。當深入瞭解後,會計才是個垃圾東西,統計才是知識結晶產物。當初看到期貨心中充滿鄙視,怎麼可能比現貨好。結果現在我靠期貨賺錢。今日才發現匯市才是投機者的天堂世界,這裡不會有狗日的政府能搞出逆風操作,這裡的成交易量完全不可能出現無成交量的問題。匯市比中國市場更具魅力,中國市場在我交易生命中應該都是會維持高度管制,這種市場我不太想碰,我玩不贏當莊的中共,而匯市不是一個國家能說的算的地方。我的下一個目標應該不會是中國而是全球的匯市交易,直接進入終極交易市場領域,光想就覺得人生一片光明。
在研究怎麼開戶時發現,居然要找銀行。中心難免有些滴咕,因為我不怎麼喜歡跟銀行打交易,那裡面全是精英怪物。但看來勢必要找銀行了,讓我想到之前開第二存款帳戶時候的事了。那個服務人員說我有位專門的理專喔。我回說我才那丁點錢也能配有理專呀。你們會不會太隨便了。現在想起來覺得國泰世華這招真是經驗豐富,已老早就知想到我將來會做什麼事(而我自己還不知道),早先布好局等,就等我跳進去…。哈哈,我以為我看透,其實還是在銀行家眼皮底下耍猴戲…。

[2016年11月14日 開外匯綜合帳戶]
帶雙證件,外加護照去會比較不會發生意外。行員說英文戶名要與護照相同(這那招?),我還真忘了護照上填那個拼音法,又跑回家拿護照去。但後來我採用英文別名當我的英文戶名。因為我高興。另外沒有厚厚的契約書,就單純開戶卡,上面沒特殊條文。我還期望有詳盡的交易資訊可供我摸索,結果是早電子化了。在網路上自己去看...。
收到三件物品:
1.開戶申請書副本
2.外匯綜合存款存摺:真有夠難看的油畫!!(註一)
3.存款綜合約定書:與外匯無關的16頁紙本文件,在說各種銀行免責聲明和收費方式,如密碼忘了,收取50元手續費。
註一:很醜的畫
讓我想到一葉知秋的意含,能把這麼醜的畫當該公司的門面-存摺封面,這需要多強大的集體自我扭曲、極大的奉承才能辦得到。全公司上下都瞎了眼,沒人說真話,或者說真話的早被趕出去。別碰國泰世華股票或許是我最佳推論。裡面很難有認真做事的人,大家都只是求個溫飽不想犯錯,也就不可能具有成長要件。這種團隊不是具有上漲潛力的公司該有的現象。台灣精英就這麼的浪費一大票…,狗日政府的德政結果。

[2016年11月14日 實戰]
依目前看法,我看多美元(我賭不升息-可預測)看壞台幣(川普造成的未知性導致台灣風限系數增加),所買進美金(沒軟體無法作技術分析,只能用感知策略瞎猜)。這種無槓桿投機怎麼玩都覺得很安心,最多就這100美元不見。主要是觀察交易成本。但發現沒有額外費用,外匯交易真的跟預期的差非常多。就兩個價位,銀行買進(Bank buy)和銀行賣出(Bank sell),之間差價在約0.1/32,一個交易(雙邊)成本是0.3125%(台灣銀行可再打四折,約0.1875%)。似乎沒有其他費用!?關於稅金之後再說吧,初體驗就是買進沒有額外費用,但目前還不想賣所以不知道賣出後是否有其他費用,之後賣出時再作記錄吧。另外就是牌告價和成交價是有落差(一點點優惠),而現金價顯得極度昂貴。這三種價格真是微妙呀。


[2016年11月14日 台灣銀行]
網路上查一下資料發現,台灣銀行可能才是玩匯率的第一首選。直接寫明成交價是優惠3分,代表國泰多抽我1分錢。

還提供最基本的歷史匯率查詢

一看圖,才驚覺…我買在近日最高點。(慘)

[2016年11月14日 銀行交易時間]
有點意外,說好的24小時交易,怎麼下午三點半就打烊了。
果然面對未知的唯一方法,不斷嘗試。真正實戰時如果才知道,我一定會被雷爆。像剛才,才發現買在最高點,覺得該先撒出。但根本不給交易了(爆)。

[2016年11月18日 平倉]
終於今天創新高,可以作平倉。測試看看到底賣出後是否還有額外費用。
買進用銀行賣價,賣出是銀行買價。其中沒有額外的手續費用。只有價差成本問題。
心得:
1.無槓桿:非常的不習慣,每天跳動0.3%,但損益只跳動 1元新台幣/100美元。
2.波動低:這個地方不適合作交易,只是入門生的練習場地。(央行的逆風操作非常明顯)
3.時脈慢:每日的價格變化是以分鐘為單位。(通常一小時可能都沒任何跳動)
4.無即時損益:只能從轉帳時的金額才知道自己期初成本,所以損益只能自己算。
5.好處:看對貨幣是躺著賺(很慢),屬被動式投資。很輕鬆,一天只要瞄一次匯價就行。順便養成每天注意匯率的好習慣。

[2016年11月18日 狗日的政府]
昨天金管會又發瘋了,一個新副官上任就來個一大把火災新聞,明年五月推出台指期、選擇權盤後交易機制,時間15:00~05:00。嚇的我這不看報的人都去買了兩份報紙來看到底怎麼回事。從報中簡陋、邊角版面的內文來看,勢在必行,券商也不會阻擋,因為原本就有編制國外期貨交易人員,現在只是擴編而已。但對我是重大危機事件,唯一好處就是順勢的開啟我匯市交易之門。因為匯市最難之處就是24小時交易,現在時機來了,我只能逼自己成長到能適應24小時交易人生。往好方面想,或許這次直接走向匯市交易,棄台股!!成為真正的投機者。加快、加重匯市交易相關知識的學習才是正確的方向。台股只會沉淪沒救了。這次政府再次使用殺雞取卵的方式來做積效,長期會流失所有投資(機)客。既然我能24小時交易我就沒必要只玩台股了。我可以走向全世界。
《工商時報》

《經濟日報》

[2016年11月19日 報紙的沒落]
上網查相關資料發現,更有條理的例出、圖文並茂、重點是字體很大易閱讀和不用錢。原本還想說工商日報和經濟日報會比較專業會有更詳盡的內文,結果很失望外加損失40元。
聯合報-期市衝量要開放盤後交易

文中提到「蔡麗玲指出,期交所盤後交易保證金追繳制度的設計,對不做台股期貨盤後交易的人並沒有影響,也不會影響其生活作息。」,這個好笑。原本是下好離手,結果莊家還允許離手後再對下的注改來改去。這官要麻沒交易過,不然就是說謊。缺量的問題是現貨(-30%),但腦子打結去動期貨(+3%)。先玩死現貨市場,再搞爛期貨市場。真心要所有人退出台灣市場,這真是高招。

[2016年12月13日 央行說的算的鬼島匯市]
最近有買進歐元,昨天的逆襲讓我以為至少損益兩平。結果沒有,在想怎麼會這樣。圖表上顯示是有反應事實,但問題在於買進與賣出的差價高達0.4元。美元才差距0.1,整整高出四倍。暗,被坑了。繼續花錢踩雷,等我了解大多數市場後我就不會再用這這央行操縱的市場了。該我獲利時價格沒有反應,但當我虧損時反應倒是超級快速且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