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無病時代 [二讀]



前言:
目前醫學最佳化是讓你好死,而不是永生。追求活著時候無病已是最大期望結果。

隨記:
P.47 DNA只是一連串的零件或原料不是解釋零件一起運作來產生結果的手冊。DNA跟機率比較有關係。DNA主宰的是或然率,不是命運。→DNA應該只是零件設計圖和指令。
P.51 什麼是癌症?病理學家當目測(ex:X光片)來判斷是否不正常。這就是目前診斷方式,沒有分子測試,沒有基因定序,沒有精緻的染色體檢驗。→真實世界運作的做法,通常都是簡陋至極。因為成本考量。
P.54 醫學的災難:遺忘了身體是完整的系統
P.62 癌不是基因疾病,而是細胞進化改變外觀和行為,並使用基因變化來達到目的
P.64 一種癌平均有超過百種突變能轉譯基因,我認為不可能真正瞭解或建立模式。癌症病患接受化療等藥物時,會造成更多突變,突變數據就會快速增加。
P.69 索取自己的病歷副本,存放在網路上,有需要時方便取得。
P.83 看醫生不要害羞,不要隱藏資訊,帶作戰計畫去看醫生。→現在問診的時間很短,做好報告再去,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化的回饋情報。記得印出來,上次拿手機給醫生看,醫生皺了眉頭,我就知道犯錯了。只有年輕小朋友才有好眼力盯螢幕。醫生有的是專業知識和經驗,別讓醫生猜你那裡有問題。
P.88 關心與自己相關的醫學新研究
P.90 阿斯匹靈是強力抗炎藥→乙醯柳酸(acetylsalicylic acid)
P.90 我們還沒有科技能精準預測病人會對哪些藥有什麼反應,或哪些是有效。→吃下去感覺不適就要立即停止。
P.128 人體細胞能從單一基因製造出好幾種不同蛋白質。我們的身體組成跟DNA之間的關聯不比跟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的組成環境)之關聯來得大
P.142 DNA是靜止的,但蛋白質是活動的。→即使DNA藍圖正確,但吃到劣等蛋白質一樣會是場災難。
P.156 藥廠、行銷人員和銷售員,從過去到現在都一樣,宣稱東西「對你有益」,但其實當中大有問題。→說服你的方法是「指標」的概念,血糖指標、心跳指標、荷爾蒙指標,但你看到身高指標就笑出來了,身高那有指標,身高跟健康是那回事。不然191公分的林書豪早就不正常,應病的很嚴重,但明顯他比我還健康。所有根本沒有什麼叫標準,因人而異。
P.172 人類是溫血動物,喜歡維持在37度;達不到這個體溫時,我們生物化學訊號就會產生反應調回到正常的體溫。→如果身體無法自然狀態下維持在最佳,身體就得花費能量維護到最適狀態,而每天製造的可用資源有限,勢必讓其他器官割捨效能轉供給優先權較高的恆溫系統。
P.176 演化保護的是生育能力,而非其他。→所以要常常作愛,讓身體誤以為你活著是有其必要性。
P.176 大自然不會花費太多精力在老人身上。當我們身體不能維持生理新生命時,就得靠人工裝置與設備。
P.183 人工改變人體系統的任何方式都是「藥」,所以我們應該要把維生素叫做「藥物」。干預人體內在的恆定調整控制,可能會擾亂某些過程。最終造成目前科技無法度量的有害結果
P.191 雖然維生素C可以幫助預防癌症,可是一旦癌化了。維生素C就會成為大敵。因為腫瘤也很喜歡維生素C。如果服用過量的維生素C很可能變成在餵食癌細胞,而非對付癌細胞。→癌細胞也是細胞也怕自由基,如果得到維生素C就能對抗白血球的自由基了!!
P.193 身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需要通過飲食攝取才足夠
P.195 正常的氧化與適當的自由基對人體有益。→有自由基才能製成殺敵的武器
P.196 「氧化」當然就是產生氧,但跟我們呼吸的氧並不一樣。這裡說的「氧」就只有一個氧(O),非呼吸的氧(O2)
P.196 氧化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少一個電子的分子。
P.197 過度的氧化導致自由基過量,才會產生問題。→不平衡才是問題
P.198 別讓過量的維生素擾亂了身體的脆弱平衡→真的很脆弱,多喝一杯咖啡我就感到身體很不舒服。如果再配顆Q10,身全感到顫動。
P.204 複雜的人體,不能做一件事來影響另一件事。你服用一種藥物時,就會影響整個系統。而不會只有你認為藥物所影響的局部區域。
P.211 不要相信任何出自食材攪拌機、榨汁機或裝在玻璃瓶裡的東西→空氣、陽光都具有超強氧化能力
P.211 購買冷凍或「新鮮速凍」的蔬果,而不是許多超市標榜的「新鮮」蔬果。→藍莓有兩種,一種是冷藏一種是冷凍。聰明的會選冷凍,因為從美洲大陸來冷藏並無法保留營養,只剩口感。
P.211 有節制,不要極端。
P.211 規律飲食。不管你吃幾餐規律就對了。不要吃零食。
P.212 綜合維生素宣稱的療效多來自製造商和厲害的行會團隊。這些療效的科學研究則有另一種結果。→本書洋洋灑灑的舉出很多報告(P.159~P.210)。和我有觀察facebook,很多都被業配文所占據,外加一堆打手。所以也別輕信網路上的分享文章,台灣人口太少,要造假真的太容易了。而且造假的效益太高,我真的很佩服台灣教育,把人教的跟狗一樣聽話。不信就多觀察facebook社團吧,最近看的是costco類的社團,真的讓我驚呼連連。怪強的,狗都沒那麼聽話(狗無法懂人語),人倒是更勝一籌照單全收。
P.220 冷凍食物比不新鮮的食物營養高。蔬果被摘取之後,不久會啟動基因來自我降解;等到絕大多數農產品送達當地市場時,就沒有剛摘下時那麼有營養了。
P.222 冷凍魚也比不新鮮魚有營養。
P.222 大部分魚都是在船上冷凍的,而且是被捕上船後幾分鐘內就冷凍,速凍裝置的溫度遠比家庭冷凍還要低溫。→在市場買魚還真的沒道理,只是先幫你解凍。結果買回家又再放冷凍庫!?
P.224 氧是很強的氧化劑。氧在偷走電子時,會一瞬間就改變化學分子。
P.224 食物一旦分解就會降解成我們還不知道其效益的化學物質,比如維生素C分解後其中的二峒古洛糖酸(diketogulonic acid)→最近幾週因紅肉火龍果非產季只買得到冷藏品,吃起來不止走味,也沒有以前帶給我的效果。這發現是因為最近碰到一家自產的攤販,買了兩顆剛從果園摘下的紅肉火龍果,哇塞!!那吃完的次日我就明顯感到效果。真的別吃不新鮮的食材,沒有效果。說不定還扣分。那為什麼大賣場常常有便宜到不行的蔬果呢??呵呵,你在幫忙清農糧署釋出的庫存吧。垃圾東西還跟你收錢呢。
P.235 發炎就是氧化壓力,就像是我們器官和組織的生物「鏽化」。
P.239 DNA非常有彈性。人類有很多內在機制,能在DNA損壞時派遣部隊去修補。而且不只有一個機制而已。→最近讀到《75%是「垃圾DNA」》,看到這《明日科學》快被我打進黑名單了。這種分析沒有考量到基因修復能力。喔,另一個《PanSci泛科學》早被我黑了。一堆假科學之名的網站都很不科學,審編人員都沒有科學背景。這跟《卡提諾》有什麼差別,都只是娛樂效果。
P.240 面對長期炎症的狀況,像重複創傷或長期的傷害或疾病,身體就會關掉DNA修復的功能,身體會這樣做,是要節省能源,調到生存模式。DNA修複非常耗能量。當身體挑起長期炎症的重擔時,就會把DNA修復所需要的能量移到需要的發炎部位。→損害速度大於營養補充時,身體會以優先予作資源配置。此時已顧不了長期健康,全力避免眼前立即問題。而此時你會感到虛弱去找醫生,但醫生並不了解你的狀況,而開立抗生素、類固醇,其實身體在告訴你需要營養的食物和休養,才能對問題。結果你去在吞抗生素殺光一切生物(自己),還有類固醇這種激素強迫身體反應。身體就已又餓又累,再這麼一催殘。自己看著辦吧,無知的代價總是貴的嚇人。
P.248 嫩精有木瓜酵素,會分解病毒裡的蛋白質毒素
P.249 流感不僅會帶來驚人的發炎量,還會一路留下毀滅性的足跡。你的系統會因為炎症造成分子很多磨損→沒想到細胞激素附加屬性是加速老化。和如果有疫區要避開,別跟生命過不去。
P.281 身體會一直改變,以創造它需要的穩定。→作息不規律,身體就得跟著調整,每調整一次就是一次巨大的耗損,也造成身體一直處在惡劣的狀態下。
P.291 一週七天都保持相同的睡醒作息。→跟運動不同,運動需要在一週中挑一天偷懶,讓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
P.298 別讓腦子累壞了,散步去吧→看來這是我目前問題所在,太操大腦了。因為玩overwatch有點過頭,需要減量才行。而且也失去新鮮感了。好玩嗎?不好玩,因為太多不合理的設計,尤其是積分配對有很嚴重的暇疵。還是來看電影打發時間好了,剛好練英聽。
P.299 密集處理資訊會讓腦部疲勞→不是一直切換不同工作內容就能解決腦力吃緊的問題,大腦也需要中場休息時間。
P.299 真正的停工,才能真正的思考→腦力真的不能作重量訓練嗎?我一直在嘗試,但感覺每天總腦力是有上限,無法經由鍛錬提升很多。最佳狀態下還是只有早上兩小時是精華,如果不是最佳狀態下,也根本沒那個兩小時。真是令人沮喪的機體...,人生呀。
P.299 腦部一次只能有效處理一項資訊。
P.313 保持身體系統穩定,就能保持健康→在正常運作下,身體才能進行優化,尤其是週期性細胞汰換。
P.335 我們施予身體太多不必要的壓力,例如服用藥物、營養品、不規律的作息、睡眠不足,或過度運動、飲食、飲酒。這些都破壞身體的恆定調節。


心得感想:
電視保健品廣告天天都推陳出新,細想會發現從A到Z的維生素都很重要!!既然都很重要,那就不該捨本逐末。吃豐富新鮮的食物才是有效的對策,光鮮活就擊敗化石般的藥丸。上策:每樣食材都各吃一點的概念。但這有陷阱,垃圾食物要先剔除。
身體要的是一種平衡,而不是極致。上等的人蔘吃多了一樣會出事。身體要的是你吃很多種類的新鮮食材,在複合交互下產生最大的效益和均衡。這是最近常到吃到飽餐廳的心得,到那裡我一定會碰到麵粉食物,但在非常雜食下,5%的麵粉並不會造成明顯的困擾。似乎在充足且多樣的新鮮食物下,一切有害物質都會有辦法被中和掉,並且在交互下產生正向的效果。但也不能常常去吃到飽的店吃,因為會吃太撐。長期下來造成胃部超載而受傷。追求的是一種均衡。大約二週吃一次是最剛好,這樣一個月就有兩次讓身體大補貨機會,一次把所有欠缺的營養素補齊。當然如果能天天吃夠雜的餐點是最佳,但一個人就很難辦得到的現實條件問題。
本書中有提到藥丸,或許不該完全否定藥的功能,但目前簡單有效的藥早被發掘光了,複雜的藥常有複雜的代價。簡單說,如果生病,還是嘗試吃醫生給的藥,有效的藥會明顯改善病狀,而沒效果的要立即停用。換種想法,藥物是求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而後續才是重點,病好了才能開始養生,這是優先序的抉擇。

[2017年8月1日 原來我讀過這本了《無病時代》]
這本書2年前就讀過了。最有趣的是,我還是借到同一本書,因為連刮痕都一樣...。

[2017年8月1日散步的好處]
早上到心儀的對象家附近散步,有機會一舉兩得(誤)。
[2017年8月2日 陽光]
近日都陰天沒機會碰到陽光,左眼視力又開始模糊。今天終於碰到太陽,馬上到樓頂看太陽。真的很奇特眼睛並不排斥直視太陽數分鐘(記得一直轉動和眨眼),而這方法會造成短暫的失明現象,但之後就會出現快速回恢視力的效果,眼淚增加和敏銳度增加。陽光可能是個容易讓人忘掉的最佳治療方式。全身上下喜歡適量的陽光浴。p.s.直視陽光具有高風險性,請看看就好。本人在玩命,沒必要跟著我一起玩。



書籍資料:
書名:無病時代:終結盲目醫療、無效保健,拒絕在病痛中後悔!
原名:The End of Illness
作者:大衛.阿格斯
原文作者:David B. Agus
譯者:陳婷君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事業
出版日期:2012/12/04
閱讀價值:中,太多廢話和贅詞,如果精鍊後會成為一本好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