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



前言:
這本書對新手是大補帖,對老手是故地重遊。
所以速刷,懷舊是種眷戀讓人裹足不前。

隨記:
P.16 我們身處的社會顯然偏好專才而非通才。而融會貫通才是智慧的真諦。→很多有宗教信仰的科學家就是這句的註解。科學家具有某一領域的專業,但一旦跨領域就變成笨蛋。
P.28 先建立多元思維模型框架,然後學會跨越不同的學科領域進行聯結式的思考。→別用單一專業知識推論其他領域,這跟用陽光推論水流一樣。兩者邏輯結構是不同。
P.29 普世智慧多半是非常、非常簡單的。當中只有相對少數的學科與極少數真正的大概念(big idea)。發掘它們,總是帶來極大樂趣。而且樂趣永不終止。還有,裡頭有無數財富。我(查理.蒙格)以我的經驗作證。→專注交易知識最多把戰技層發揮的淋漓盡致,最多就成為士官長。而博學才能進入戰略層,隨便都是掛少尉,吊打士官長。
P.73 這是個複雜且持續調適和演化的世界→股市變化不是靜態,而是動態的一再演化。因敵而制勝,是依環境的改變,策略也要跟著演進。但不是說天天在變,時脈沒那麼快。一年調整一次是我實證中最佳間距。
P.80 當邏輯與情緒處在適當的平衡狀態,則市場的運作相對有效率
P.96 Complexity(複雜性)一詞源自拉丁文plexus,即相互交織的意思。
P.96 個體行為在極大的程度上,會被集體中的人際互動所影響。→最近衛生紙漲價前的搶購潮,為了省一點點錢甘願花掉一個假日去排隊,不理性充斥在群體之間。比較打趣的是,執政黨因衛生紙漲價而下台的可能性,這可能成為歷史趣聞吧。但細想問題可能比想像的嚴重,代表人民普遍性的貧窮,代表著中產階級的消滅殆盡,社會人們其實是處在貧窮階段,並沒有因景氣上升而獲得改善。這是警訊!物價已讓民眾很有感,這並不是繁榮的訊號。經濟前景是乏力,人民沒有錢(連衛生紙漲價都能造成這麼大的社會回盪)。那股市這麼高代表的是資產泡沫,而非實質繁榮。
P.97 自我組織(self-organization):系統在沒有任何中央權力,也沒有任何組成部分有能力事先計畫及施加意志的情況下,自行在系統中形成結構。→熵漸漸形成漩渦、人群漸漸形成聚落、單細胞演化成人體結構。
P.107 在恰當的情況之下,群眾會顯露非比尋常的智慧,而且往往比其中最聰明的人更聰明。→在說試誤的疊加性,在同一個時間線度下,天才再快或許能超越萬人的能量(思考與行動),但百萬人聚集百萬種想法、百萬次的嘗試行動,而這種暴力(數量)破解法,是超越少數天才的總能量。所以群眾並沒有智慧,只是像猴子打字,總有一隻會打出沙士比亞全集。
P.137 網際網路為投資領域帶來改變,讓投資者錯覺自己已取得知識與控制力。當人們得到更多資訊作為他們預測或評估的基礎,對預測準確度的信心,往往比準確度本身提升得更快。資訊超載可導致知識錯覺(illusion of knowledge)→你以為你全都知道,其實只是最後一知道的人。
P.138 如今投資者每六十秒檢查一次投資組合,短視損失規避將發揮極大的破壞效應。→股票最佳檢查時脈為一年一次,才能讓過往股價波動率化為無感,而跳脫「短視損失規避」(myopic loss aversion)
P.146 迷信來自於我們對模式的虛假鑑定,我們的腦袋是個信仰引擎。會本能地尋找模式(規律變化)並賦予意義。毫不意外地,我們尋找的是那些鞏固原有信仰的訊息,與信仰有所抵觸的則被忽略。→眼見為憑,但經過大腦時會是,符合預期才進入大腦,不符者當作沒看到。所以對教徒不是跟他說說理,而是把他們的一切掠奪,直到他們打從內心醒悟,救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對方打成狗。
P.201 新訊息,但未必是新洞見。讀報累積的是更多的數據,但對於相關課題的理解力卻通常不怎麼提升。→資訊與知識是不同的東西。
P.233 寧要大概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抓大放小,別讓小數點的事吸走你的專注意。具體的說法就是那一點最貴。
P.248 凱利公式有兩大限制:無限的資金和無限的時間跨度

心得感想:
自己的操作系統不可能永遠有效,而是要與時俱進。也就是隨著時代的更迭而調整策略,但又不能天天跟著變。一年作一次歲修是恰當的時脈。統計學的有效性是要百筆後才會顯現。每次都變那叫賭博,連機率都稱不上。
我總覺得第七章文學實在跟交易能力沒有什麼關係,這章很雞肋。應該用歷史作為替換。作者認為文學可能找到新思維,但大多數文學都過於陳舊聊無新意。不如去看當代的電影,現在一部好的電影裡面包含的創新與富豐度遠超過文學。就以老人與海來說,現今來看,元素含量低的可憐。莎士比亞賣的人性在心理學就能讀到。福爾摩斯能學到洞察,似乎是蠻牽強的說法。全都是作者挖洞給你跳的認知錯覺的驚奇,我不認為能對現實有什麼關聯。而且又是很久以前沒手機的年代的故事,有參考性?歷史與文學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曾經真實發生,在貝氏定理中就可以得證再發生的機會是有而且暴增。文學是天馬行空和歷史真實發生是不同的格局。而第一章就是本書的核心論:多元思維模型,從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數學…等各種學科知識匯集而成。

[2018年2月27日 賣座不等於有價值的電影]
最近《黑豹》打破許多賣座記錄,但我看完心中只有一個爛字。沒什麼創意元素,只是賣個黑人的自我感覺良好、賣個非洲文化,就只是賣個情感罷了。所以黑豹並不是我說的好電影。同樣是漫威電影,有許多具有創意的電影,像《奇異博士》,科學面對未知時的手足無措、用魔法元素創立一個新宇宙觀、對時間的各種觀點…等。

[2018年3月3日 對於情緒要用紀律,對於未知要用智慧]
系統開發是建構於邏輯,邏輯來自於知識+經驗(智慧)。開發完成後就是依系統指示而行,稱之為紀律操作,簡稱紀律。紀律操作的優勢是統計學加理性行為(避開情緒反應),在正常情況下將會運作良好。而系統不可能完美,總是有一堆意外發生。這些意外通常伴隨著極端事件,所以發生時通常只有五分鐘的反應時間(或者更短)。此時你無法用邏輯推論去估算最有利的對策,因為此時面對的是未知狀態。你只能依靠智慧,來為這生死一瞬間作決定。所以在平日是依計而行,但當遇上未知且極端狀態時必須放掉紀律,只能靠智慧來處置。這並不表示智慧可以解決問題,但勝算會遠遠超過紀律。因為紀律無法處理未知這狀況。所以從上可得知,紀律來自智慧,未知的優勢對策是智慧。博覽群書(知識)和實戰(經驗)是智慧的最佳來源。

[2018年3月4日 心]
早上在看電視,突然看到有節目說如何讓你無痛收心上班,心裡覺得大眾真悲哀。為何會覺得工作是件苦事呢?代表著你痛恨這工作,那不如早點換了吧。如果把交易當打卡工作,最好早點離開,因為無心在此。

[2018年3月4日交易面的問題是什麼?]
想想凡人面對的問題是工作的挑戰,那交易者面的的問題又是什麼呢?生與死的問題。交易失敗不是歸零這麼簡單,而通常是負債,而該負債通常是一輩子也還不了的水準。也就是即使你宣告破產,負債人生是走不出來。因為債權人不會那麼簡單放過你,也就是說當重新站起來後,原債權人還是會想盡辦法來追討你,就這樣周而復始的負向循環,死亡成為唯的的出口。或許這就是我最近一直思索不出那奇怪感受的由來吧。我面對的未來是超乎想像的沉重。我現在很好,不代表明天跟今天的一樣陽光。可以一天從光明掉進黑暗。此題無解。

[2018年3月8日 資訊是什麼?]
我覺得最有趣的比喻是,猴子與按鈕的實驗。這顆按鈕與觸電是互為獨立的事件,但猴子還是一直去按那個按鈕認為能掌控被電擊。其實資訊與操作是互為獨立的事情。



書籍資料:
書名: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當查理.蒙格遇見達爾文
原名:Investing: The Last Liberal Art, 2nd Edition
作者:羅伯特.海格斯壯
原文作者:Robert G. Hagstrom
譯者:陳民傑
出版社:寰宇
出版日期:2017/06/07
閱讀價值:中,入門書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